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练习试题
1、志士仁人,,。2、贤哉,回也!,,在陋巷,,。3、,饮水,,乐亦在其中矣。,。4、其为人也,,乐以忘忧,。5、,仁者乐山。知者动,。,。6、,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请引用一句与《论语》中下列词语意思相似的句子,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答:]24。君子被比作义,恶人被比作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求义,恶人求利。这一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论友》中,即与君子交朋友与与与恶人交朋友的本质区别在于义利价值取向的不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韩非子:“富人和权贵们为他们的大臣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他们的大臣们依靠巨大的利益从事商业活动,所以他们的行为是危险的,他们的努力是没有希望的。”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23、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孔子的义利观。(2分)
24.请简要分析孔子、韩非子和董仲舒在义利观上的差异。(3分)
:23、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24、韩非子过分强调富贵功利对人进取之心的激励;董仲舒只强调“义”“的重要性,而完全排斥“利”的合理性(1分);孔子的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1分)。 阅读以下两段并完成问题23-24。(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当父母生下孩子时,他们会在生下男人时互相祝贺,在生下女人时杀死他们。这来自父母的胸怀和翻领。然而,如果一个男人被祝贺,一个女人被杀害,他会考虑未来,并计划长期的利润。因此,父母仍然以计算的心对待他们的孩子,尤其是在没有父亲和儿子的帮助下②? (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23.从以上两段分别总结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24。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述。(3分)
答案:23、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分)[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方面得1分。24、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 阅读以下文本并完成问题23-24。(5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我们应该诚实对待我们的友谊,而不是追求我们的利益。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道路,忽视我们的成就。”(董仲舒)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23.从上面的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23。孔子:重义轻利;韩非子:重利轻义
24.有人认为材料2中董仲舒的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
24.不同意。董仲舒的义利观反对义利,完全排斥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价值偏见。孔子并没有完全拒绝利润。他认为追求正当利益是可能的,但反对为了利益而忘记正义。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说:“贤惠是惠业!一壶食物,一瓢饮料。在破旧的巷子里,人们不能忍受烦恼,也不能改变他们的快乐。贤惠是惠业!”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错了。Confucius说:“女席不说,她也是男人。她生气,忘了食物,高兴,忘记烦恼。她不知道自己老了。”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1分)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
(2) 结合“浮云”的隐喻意义,我将在节选中谈谈孔子的人生观。(3分)从颜回的赞扬和自白中可以看出,他满足于贫穷和满足,(1分)他重义轻利。把财富和荣誉比作浮云,因为浮云无常地聚集和消散,这意味着财富和荣誉是短暂的,就像今天的“过客云”;云在天上,高高的,遥不可及,这意味着财富与你无关;浮云从轻到轻,表明财富微不足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