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画龙点睛写标题》教学案例

《画龙点睛写标题》教学案例

来源:好兔宠物网
夯实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评价

——《画龙点睛写标题》教学案例

莲都小学 叶勇武

一、背景学情分析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三、案例描述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杭州的西湖你们去过吗?去过西湖的同学,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曾经到过杭州西湖的学生描述自己印象和感受„„

师:到过西湖的同学都说西湖很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两篇关于描写西湖的文章,进一步了解西湖,好吗?

(2)演示打开文件的步骤,讲解文件和文件夹概念。

设计思路分析:在教授文件和文件夹概念时,我最初设计是认为只要教师简单地演示和讲解,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后来教学中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上有困难。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设计,用桌子的抽屉和抽屉里的书本来进行类比,结合课件讲解后,学困生也都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概念。

(3)学生打开文档,阅读并对比文章,说说自己喜欢相应文章的理由。 师:“同学们已经都打开了短文,认真读一读,仔细地思考一下,你喜欢哪篇?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西湖四季美如画”的短文,因为这篇短文标题很漂亮,第一篇短文“西湖的来历”标题很普通。”

生2:“我也喜欢第二篇“西湖四季美如画”的短文,因为短文里面有图片介绍,内容更吸引人。”

师:“喜欢第二篇短文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看来,有漂亮的标题和图片的文章最受欢迎。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好标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给文章加上漂亮的标题,好不好?”

生齐声答:“好。” „„

设计思路分析: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 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插入艺术字 师:“我们一起学习插入艺术字标题,请大家看书本28页自学,看看哪位小朋友学得最快。”

学生快速地看书,然后跟着书本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尝试插入艺术字。 教师请一位操作较快的学生进行步骤的演示。 所有学生都顺利地插入了艺术字。 „„

设计思路分析: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2)移动艺术字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的艺术字已经插入了,可是怎样才能把艺术字移到我想要的位置呢?”

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说:“是呀,老师,我也碰到这个问题了。” 师:“同学们,移动艺术字的方法有人会吗?” 生:“不会”“我不会!”„„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为你指点迷津!” 师:“移动的艺术字的秘密,就藏在艺术字工具栏内的‘文字环绕’按钮内,请你们自己去探索下移动的方法”。

„„ 学生:“老师,我发现怎么操作啦!”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方法吗?” 生:“好的!”

(3)改变艺术字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在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艺术字的大小,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够改变艺术字的大小,你们有谁知道吗?”

生:“老师,我知道,只要点一下艺术字,它周围会出现白色的点,只要用鼠标单击控制点,拖动它,就能放大缩小艺术字了。”

师:“大家明白他说的方法吗?” 几个学生:“不明白”,“不知道”,“明白” 师:“我发现还有好多同学不明白,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方法吗!” 生:“好的”

学生边演示边说方法,刚才不清楚操作方法的同学也理解了。

设计思路分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把问题给解决了,虽然这样做会耽搁一定的时间,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作品的展示、评价 (1)作品初评展示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来秀一下自己的作品,同时给别人投票!请看秀作品的几点要求。”

教师放映要求并解说。学生观看屏幕要求。 A.打开自己作品。

B.取票。从键盘下面取出第一种票“你真棒!”

C.欣赏组里同学的作品,把你的票投给优秀作品,不能给自己投票。 D.如果同学作品不好,可以给他们提修改的建议。 学生进行投票„„

一生给另外一个学生建议:“我觉得你的文字可以再设置大点,艺术字字体还可以修改一下。”

设计思路分析: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2)作品初评后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票都投好了吗?” 生:“好了” 师:“你把票投给了哪位同学,他的作品好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生1:“我把票投给了××,她的艺术字标题大小很合适。” 生2:“我投给了××,我觉得她艺术字形状非常可爱。” 生3:“我把票投给了××,他的标题颜色搭配得很漂亮。” 生4:“我把票投给了××,他的艺术字标题取得比较有创意。” 教师边听边板书关键词„„ 师:“看来,同学们对怎样设置漂亮的艺术字标题都有秘诀,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

„„

设计思路分析: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3)巩固练习评价 师:“同学们,在你们D盘‘作文’文件夹内,还有好几篇短文,请你挑选自己喜欢的短文,为它加上艺术字标题。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把其余的短文标题也加上。最后,请把做好的作品发送给老师。”

„„ 师:“同学们,接下来要开始展示作品了,请你打开最满意的一篇短文,然后去欣赏同学的作品并投票。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进步,可以给自己投上一票,其余的票请投给有进步的同学。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