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人工杂交繁殖技术研究
・38・(总第148期) 水利 渔 业 2006年第26卷第6期 太阳鱼人工杂交繁殖技术研究 陈建酬 ,苏润荣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南海528231 2广东省顺德市勒流镇新明鱼苗场528322) 摘要: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术,对30组蓝鳃太阳鱼(古)和绿鳃太阳鱼(早)亲鱼成功地进行 人工杂交繁殖试验。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36h后亲鱼开始产卵,4d后产卵结束,共产卵9组,产卵率30%, 产卵4.95万粒,受精卵约4万粒,受精率约82.2%。经38—50 h孵化,出苗3.4万尾,孵化率85%。获3cm 苗种2.5万尾,成括率73.5% 关键词:蓝鳃太阳鱼;绿鳃太阳鱼;杂交;繁殖 中图分类号:¥9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278(2006)06—0038—02 蓝鳃太阳鱼(Lepomis rnacrohirus)和绿鳃太阳鱼(却- 注水1次。催产前1星期最好每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2 omls cyanellus)均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原产于北美。蓝鳃 h,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同时投喂颗粒饲料,并配喂一 太阳鱼1987年首次引进我国,该鱼形态似罗非鱼,最引人 些优质冰鲜鱼,以强化培育。每月消毒1次防治鱼病,用 注目的特征是其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 生石灰22 5 g/m 全池泼洒。 体色非常美丽,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 1.2催产前的准备 部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色的纵纹。绿鳃太阳鱼1999 1.2.1产卵池产卵池面积10.6 m ,水深30 cm,长方 年底首次引进我国,该鱼体形似鲈鱼,体色略呈绿色,背 形水泥池。上设遮光网布,遮光率60%一70%。 鳍、尾鳍和臀鳍边缘呈橙色或黄色,体侧有垂直的浅色条 1.2.2 孵化池 本次共用水泥池5个,每个面积6.6 纹,若干鳞片末端呈青绿色,组成一排排的色彩。 m ,水深50咖,水量3.3 m 。孵化前先进行消毒处理。 蓝、绿鳃太阳鱼均集食用、游钓、观赏于一身,是北美 池顶设遮光网,避免阳光直射和保持水温稳定,并设有增 洲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蓝、绿鳃太阳鱼在我国均 氧泵 能自然安全越冬,对温度的适应性强,能生活在1—38oC 1.2.3 水源 催产和孵化用水为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水温状态下,水温在8℃以下或38qc以上停止摄食,水温 清洁干净的鱼塘水。该池塘水作为太阳鱼人工繁殖专用 l2—33 ̄C均能正常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但 水源,只养殖少量鲢、鳙鱼,没有养殖其它鱼,每月用生石 是蓝、绿鳃太阳鱼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已成为制约其发 灰22.5 g/m 消毒一次,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和防止病原 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应用人工杂交技术,以蓝鳃太阳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鱼为父本,绿鳃太阳鱼为母本,利用杂交优势改良品种, 1.2.4人工鱼巢制作 太阳鱼有巢穴产卵的习性,如元 提高其生长速度。 巢穴,即使亲鱼注射了外源素催情催产也不产卵,因此需 1材料与方法 要制作特殊的人工鱼巢,以供其产卵。人工鱼巢可用半 浮沉的30 cm×40 cm的60目鱼网布制成,亲鱼即能均匀 1.1亲鱼培育 地在网布上产卵,既方便收集粘在网布上的卵移到孵化 太阳鱼的人工繁殖,培养好亲鱼是成功的关键措施。 池中孵化,同时由于该网布是半浮沉的,又可把网布上的 太阳鱼虽然1龄即达性成熟,但生产中最好选择达2龄以 卵设置在最适宜的水层中孵化,有效地提高了孵化率。 上的亲鱼进行产前培育,性成熟好,产卵量高,卵质好。 本场曾试验用过蚊帐纱布、编织袋布或尼龙薄膜,这些材 1.1.1 池塘条件 本次亲鱼培育选用面积1 334 m 、水 料不是沉底就是浮面,或是光滑不粘卵粒,均不理想。 深1.5 m左右的鱼塘,池底平坦,池边有一定的自然坡度。 1.3人工催产 水质清新,水源方便,环境开阔,光照条件好。 1.3.1 成熟亲鱼的挑选和配对从亲鱼培育池中挑选2 1.1.2 亲鱼选择 亲鱼来源于养殖基地成鱼养殖塘。 龄以上、腹部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的成鱼作为繁殖亲 挑选2龄以上、性成熟好、个体大、体质健壮无伤、体色鲜 鱼。以雄性蓝鳃太阳鱼作为父本,要求腹部青黑色,轻压 艳的成鱼作为亲鱼。 其腹部有精液流出。以雌性绿鳃太阳鱼作为母本,腹部 1 1.3亲鱼放养 将选择好的亲鱼放养于亲鱼培育池 较白,选择下腹部柔软而有弹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生 饲养,放养密度1.2~1.5尾/m 。 殖孔红润裂开的作雌亲鱼。雌雄比例为1:1。本试验 1 1.4亲鱼的管理 当水温达18 ̄C以上时,池塘每2d 共选用了3O组亲鱼。亲鱼的平均体质量156 g。 收稿日期:2006-08一o4 1.3.2 催产荆的注射亲鱼催产采用2次注射法。第1 作者简介:陈建酬。1964年生,男。广东湛江人,副教授,主要 次注射,雌鱼每1 kg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 Iu 从事水产养殖教学研究。 和鲤脑下垂体1 mg。24 h后进行第2次注射,雌鱼每1kg 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 000 Iu和鲤脑下垂体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6卷第6期 水 利 渔 业 (总第148期) ・39 n 雄鱼剂量减半。第2次注射36 h后亲鱼开始排卵受 精,经4 d产卵结束,所产卵粒均匀排列于网布上。 1.4人工孵化 1.4.1移卵 将粘满卵的网布由产卵池移到孵化池,2池 水温差不能超过2cc。若超过2cc,用孵化池中的水先轻 轻向网布上的卯泼洒,要避免把卯冲离网布,持续一段时 间后,使卵适应孵化池中的水温,就可将其放进孵化池孵 化 孵化时,让网布半浮沉于水中,粘有卵的一面朝下, 以便龟卣出膜时能沉到水底。 1.4.2孵化管理将粘满卵的网布移到孵化池后,应保 持轻微的流水状态,每天开增氧泵4h以上,以保持较高 的溶氧状态。水温在22—30℃时,经38—50 h后孵出幼 苗。鱼苗孵出后,应将网布移开并保持微流水和充气增 氧。刚孵出时,幼苗沉底不吃食,靠消化卵黄为营养,2 d 后,色苗浮到水面平游,开始摄食。 1.4.3 鱼苗培育鱼苗孵出后在水泥池中培育,初期密 度2 000—3 000尾/m。,每星期分池1次,饲养密度逐渐 下降至500~600尾/m 。初期继续保持微流水和充气状 态,后期可适当减少。鱼苗孵出时仅0.2 em,经48 h后 开始摄食,此时可喂食经50目纱布过滤后的熟蛋黄水。4 d后投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再经4d后可 改投水蚯蚓,饲喂水蚯蚓1星期后便可喂食人工配制的 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可由50%冰鲜鱼糜+25%鳗鱼料+ 25%面粉配制成粘性良好的面团状饲料,效果良好。经 过25—30 d的饲养,苗种长至3 cm。 2试验结果 2.1产卵情况 4月13目注射催产剂后,4月15日部分亲鱼开始产 卵,直至4月18日,共产9窝卵(产卵率30%),即有9对. 粕 持 表 1 亲鱼产卵和水温变化 2.2 出苗 产卵期间,随机抽样3窝卵,计算其卵粒数,平均每 窝卵约5 500粒,即每尾雌鱼产卵约5 500粒,9尾雌鱼合 计共产卵约4.95万粒。孵化期间,随机检查卵的受精率。 卵核偏位,淡红色,即为受精卵:卵核不清,卵膜混浊变 白,即为非受精卵。计得受精率为82.2%,每窝有受精卵 4 520粒,受精卵总数约为4万粒。受精卵经38—42 h的 孵化,每窝卵孵出鱼苗约3 830尾,共孵出鱼苗约3.4万 尾,孵化率为85%。饲养至3 em出售,获3 cm苗种2.5 万尾,成活率为73.5%。 3分析与讨论 太阳鱼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生长速度较慢,通过人工 杂交技术改善其生长性能已成为太阳鱼养殖业者的共同 目标之一。本试验表明,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 术,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能成功进行杂交繁殖 并 且,太阳鱼是一年多次产卵型鱼 ,更易于实施人Ⅲ[杂交 繁殖,本试验采用的技术更具可行性和应用性 3 10月是太阳鱼的繁殖季节,4—8月是太阳鱼的繁 殖盛期∽j,笔者选择4月进行人工杂交试验。由表1可 以看出,亲鱼不是集中产卵,从开始产卵到产卵结束,持 续4 d,共有9尾亲鱼产卵,说明太阳鱼的性腺发育并不同 步,产卵有先后,这与加州鲈的繁殖习性 相似。 本次太阳鱼杂交试验受精率为82.2%,属正常水平 孵化率要高达85%,则在孵化过程中孵化池应一直保持 微流水状态,每天使用增氧泵至少10 h,并且网布中的卵 处于半浮沉状态,不会沉于池底。孵化池水质清新、溶氧 充足、卵膜的通透性良好,有利于孵化率的提高。 本试验每尾雌鱼的产卵量为5 500粒,这对于体质量 仅158 g的太阳鱼亲鱼种间杂交来说,其产卵量是正常 的,但低于蓝鳃太阳鱼的种内人工繁殖产卵量7 000 粒 J。但是,30组亲鱼仅9组亲鱼产卵,产卵9窝,即产 卵率仅为30%,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本次试验属种问杂 交,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的杂交方式,蓝鳃太阳 鱼和绿鳃太阳鱼是2个不同的太阳鱼品种,各自的生理 条件有所不同,不同品种之间的自然交配行为产生一定 的抗拒作用,这可能是主要原因。②太阳鱼杂交试验中, 部分亲鱼长得过肥,体内积聚脂肪过多,过多的脂肪压迫 了性腺及肠道,阻碍了其性腺的发育,致使亲鱼的性成熟 度较差;另外,过多的脂肪也会阻碍雌鱼的产卵。③本次 孵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没有进行人工控温。在人工杂 交试验前,气温不稳定,因冷空气的的影响,产卵池的水 温由4月9日的23℃降至12日的l7℃,水温骤降6 ,15 日水温又回升至24℃。水温的剧烈变化也会对太阳鱼的 杂交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小结 。 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产 卵受精,不必进行人工授精繁殖,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太阳鱼的种问杂交繁殖技术要求高于种内繁 殖,产卵率和产卵量偏低,因此培育成熟度良好的亲鱼、 稳定适宜的水温条件,是顺利进行太阳鱼杂交繁殖的关 键。保持孵化池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卵膜通透性良好, 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绍敏.蓝鳃太阳鱼的养殖[J].中国水产,1998, (1O):21. [2] 曹双俊,张正旗.蓝鳃太阳鱼及其养殖技术[J].广 东饲料,2001,(2):38. [3] 孙可一,从默,贾长春.加州鲈鱼生殖腺的组织学及 相应时期血清成分电泳分析[J].水产养殖,1998, (5):18—22. [4] 陈建酬,苏润荣 美国太阳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J].淡水渔业,2002,32(2):5~7. (责任编辑张俊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