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_小课题作业_的策略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小课题作业”的策略姚凤英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湖南新晃
419200)
与旧教材相比,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弱化了化学知识体系和计算,强化了适用性、社会性,增加了新内容,强化了能力要求,在教学活动上,增加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资料卡片”、“科学探究”、“科、“科学史料”、“实践活动”等栏目,在不同学视野”
地区,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师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其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施教者的素质和情感。
我校位于湖南西部,处于经济文化双落后的山区,既没有高校资源可以依托,也不是工业大城市,更不是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依靠传统农业为生———靠天吃饭的少数民族小县。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农民子弟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居多,知识和思维层次参差不齐,总体情况是“基础薄弱、视野不广,思维不活”。
如何在落后的农村中学实施好新课程,做到“不穿
含量的测定”,将学生完成的结果在课堂上分享;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类“作业”,学校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对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类“作业”,可以让学生上校园网、图书馆等查询;对需要参观或学生单独不能完成的,教师协调、协助完成,也可以考虑学生家长这一潜在的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真正让学生扩大视野。
2.“作业”的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
如:在学习“中和滴定”时,布置“如何测定食醋中的酸度”、“火龙果果皮或葡萄皮的色素变色范围的测定”、“家用洗涤剂、洁厕剂、液体食品的PH测定”等紧扣教学内容的“作业”,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3.将“学与问”、“科学探究”作为“作业”的核心
如:在学习“维生素”一课时,将“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的调查”、“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放在课外完成,而将“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探究”即“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由一个柠檬可以决胜一场战争引出VC,从探究VC的水溶性开始→探究VC的酸性,VC并无羧基和酚羟基→探究VC可作抗氧化剂的原因,探究其还原性→根据VC的结构推断,VC与碘水的反应原理:可能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加成反应,设计实验探究其反应的机理→探究VC与碘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不同现象的成因→VC与碘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物用量的控制方法的探究等”,层层深入、步步拓展,由定性探究延伸到定量探究。
此类“作业”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训练思维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教学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实施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落实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4.“作业”选题要丰富,让各种能(下转97页)
82
新鞋走老路”,高质量贯彻国家新课程理念,落实国家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确实令教师们颇费思量。我校进行校本教研、达成的共识是———将新课程的各种栏目细化为“小课题作以下简称“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业”(
好、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条件自主选择、自由完成,共同分享。
“小课题”就是小问题,“作业”就是要学生先行设计,然后自己想方设法完成。具体的实施步骤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教学中设“障”立“疑”,引导学生体验或观察情景、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或者经过实验验证或调查总结、得出结论。
实施“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了解化学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性、感受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作业”实施的策略是:
1.教师根据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长短和教学进度,提前布置好“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教师给予提供便利条件
比如:在上《维生素》这节课一周前布置“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的调查”“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
作者简介:姚凤英(1965-),女,湖南新晃人,湖南省新晃县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研究方向:教材教法及学生工作。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增效减负些基础性的、有针对性的、有适当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呢?我认为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的习题,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学生通过限时练习,检体作用。而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师为主导、学查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达成,同时对自己的自主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到极至。
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
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4.分层作业是实现增效减负的有力保障
分,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逻观察,如有需要,提供一定“减负”,就是指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去重的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复的、盲目的、无用的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负同时又要增效,那就必须严格控制题量,精选习题,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以最少的量达到最优的效果,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为使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笔者精选习题,实施生了根本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愿学、分层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选择性,提供不同层次乐学,达到了增效减负的目的,教师也跳出了传统课堂的练习,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强化他们的基础,循序的怪圈。
渐进,对学习能力强的可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做,让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增效减负的最大着力点学生各得其所,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充分发挥每个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的潜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反而激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发出来了,再适当增加一些与他们实际生活有关的新话动。在过程中强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提题,变“苦学”为“乐学”,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增效减负”的最大着力点。学享受成功的载体。控制住了作业的质和量,那增效减负习能力提高了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效率提高又必然导必然得到有力保障。
致负担减轻,减负让出了时间,学生可更多的自主安排自总之,“学案导学”,要做到“增效”而不“增己的学习,更好地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作为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实践后,教师备“学案”一种内需,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增效减负”。
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这样,教师工作量减少了。3.当堂训练是实现增效减负的有效途径
学生学会做笔记了,学会了概括、总结知识网络,可以学案导学的模式中强调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使学知识结构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实际进行当堂训练。教学中我们每节课都紧扣目标,设计一上减轻了学习负担,也达到了增效减负的目的。
(上接82页)力、各种条件的学生都有“作业”可选
总之,实施研究性“作业”,可以实现学习情景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不能布置千人一面的“作业”,生动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要有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情等各类“作业”,关系的多维化,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相互之间进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方能顺利完行讨论、交流、合作,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减量,同时教师要给予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达到高考对学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适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新信息中提合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取实质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习信心,稳定学习动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达成团结、协作的共识,们增量完成,指导他们自学、阅读、实验探究等,以丰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符合家庭、社会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培养他们创新探究实验和重组的能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力,提高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每个学更重要的是,实施“作业”的研究性学习,体现了生都有所发展。
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多样化和选择性,体现学生、教5.重视“作业”的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师角色的转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和关爱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差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异,既要重视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更要重视基点,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切合社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即充分关的进步与发展,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及新课程的需求,注学生个体,做到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发挥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完成得较好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的“作业”,张榜展览,大家共享,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全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的可以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稳定地发展。
有效方法。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