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_庞丽

来源:好兔宠物网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39卷第2期

庞 丽,谢宝元,张春平,等.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507-508,537.

)507)

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

庞 丽,谢宝元,张春平,高清坡

3.北京市水源保护林实验工作站,北京101500)

1,2

1

3

3

(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延庆分局规划设计所,北京102100;

摘要:由新农村规划入手,从村域土地利用规划、村域产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村民住宅设计4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并通过一些规划中的实际做法说明了在新农村规划中有利于节能减排

的技术、方法和机制。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农村规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1)02-0507-02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不断上升的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对本国乃至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从能源消耗角度看,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步伐,在很大程度上,一些新农村表现出城市化的趋势,农民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新农村发展及城市化的步伐,但是可以将发展的过程作为节能减排的机会。因此,新农村规划只有在低碳经济视角下进行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不同于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新农村规划只有一个阶段。在新农村规划中涵盖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域产业策划等各方面内容。本研究从村域土地利用规划、村域产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村民住宅设计4个方面探讨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1 土地利用规划

新农村规划的原则之一/节水、节能、节地、节材0与低碳的要求是一致的。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闲置土地、浪费土地的现象,要杜绝这种现象,规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设用地宜按人均用地指标进行控制,用地指标的确定应符合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需要。定得太低,规划实施比较困难;定得太高,又会造成浪费土地。应同时考虑本村固定居民和外来就业人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并考虑乡村旅游需求,根

收稿日期:2010-11-2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03A1801)。

作者简介:庞 丽(1981)),女,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和农村生态规划、工程绿化技术等研究。E-mai:lpangli-1981@126.com。

[1]

据农家院接待游客量确定旅游接待用地指标。第二,规划闲置土地。在规划中除保证农民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

外,要对所有的土地用途进行落实,使闲置土地投入使用或者进行绿化维护。第三,集中建设相对分散的农民住宅。这不仅节约了土地,还可以使农民更多地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节约资源。据调查,目前北京郊区的新农村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迁村并点规划,对于自然条件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过于分散的村庄和居民点进行了搬迁和整合。2 村域产业规划

2.1 产业规划考虑低碳节能

村域产业规划是新农村规划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农村的产业大部分与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相关。除了一些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占用建设用地之外,多数产业是在非建设用地上规划的。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等。在规划中,不仅要从用地布局上进行保护,而且对于非建设用地上的人类活动应该进行控制,规模较大的则需要进行生态规划专题研究。

(1)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庄,应该在旅游开发强度方面进行控制和引导。低碳经济是国家乃至全世界各国政府都认准了的发展方向。旅游业一定要认准这一方向,积极发展低碳旅游,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主动承担

[2]

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对于旅游接待游客数量的控制应该与环境容量相匹配。

(2)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应该设计教育示范区。对于旅游项目的设立要考虑安排相关植树体验,园艺劳动体验;对于土地沙化地区需要生态修复的场地,可以开展一些钻孔深栽、设置沙障固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些操作方法的体验项目,使人们在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为保护大自然贡献一份力量。

(3)注重碳汇林的规划。碳汇林普通意义上来说就是碳汇林场。因为森林具有碳汇功能,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CO2,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在新农村规划中,要加强碳汇林业规划。

(4)产业规划基本方向的确定应该与地方资源相协调。

)508)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39卷第2期

例如北京市延庆县沟域经济产业基本发展方向是: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大力发展杂粮、干果、中药材、绿色畜禽以及山区流水养殖等特色产业;依托现有景区、景点,充分挖掘当地独特人文、自然景观和特色产业分布,加快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2.2 循环经济的理念

新农村的产业规划应该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例如,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西桑园村,村域产业规划了2000座蔬菜温室,蔬菜销往北京各大超市,而蔬菜采摘之后残留的大量菜叶、菜根、菜茎进入有机化肥厂、沼气站。温室种植蔬菜,有机化肥厂利用废弃菜叶生产化肥,秸秆气化站利用秸秆生产燃气供村民使用。并且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清洁能源,节能减排。3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1 雨水收集系统

在干旱缺水地区,可以规划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这不仅能够缓解供水压力,同时能减轻排涝压力。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屋顶雨水收集,在国内外都有实践研究。在新农村规划中注意这方面引导,农民可以采取各种适合本地的手法进行雨水收集利用。

3.2 新能源的应用

传统能源濒临枯竭,并且造成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应用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等。

(1)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存在较多。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的一种可再生碳源。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在新农村规划中我们可以考虑利用的资源有林业资源、农业资源、固体废物、畜禽粪便、沼气等。其中林业生物质资源是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包括薪炭林、森林抚育和间伐作业中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枝、树叶和木屑等,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枝丫、锯末、木屑、梢头、板皮和截头等,林业副产品的废弃物,如果壳和果核等。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农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还包括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稻壳等。

(2)太阳能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蔬菜温室也是利用太阳能取得热量。据有关资料显示,每10m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1.8t标准煤。如果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节约煤能源的数量是很可观的。

2

(3)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安全、清洁、资源丰

富,取之不竭,是一种永久性的大量存在的本地资源,可为我们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发展风电对于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规划中,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尽量考虑设计风力发电。由于成本较高,可以考虑多个村庄共用。

(4)地热资源的应用。我国的地热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以往主要利用温泉洗浴治病。近些年来,有些地区利用温泉资源修建了SPA健康会所、温泉疗养院等。在农村,除了可以开发温泉旅游产业,还可以利用地热进行建筑物采暖、农业温室采暖、温水育种、灌溉等。在新农村规划中,应进行地质勘探,对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考虑以上一些地热利用方式。

3.3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规划

垃圾首先应进行分类,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垃圾分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减少占地和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通过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回收1500t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t纸的林木,而回收易拉罐能节省大量铝矿。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e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

新农村规划中需要设计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堆肥场、垃圾收运系统。注意规划垃圾堆肥场的规模不宜太大,同时采取绿地隔离与耕地和水域分隔,避免造成耕地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目前北京农村每个村庄都安排了街道环卫工作人员,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也保证了农村环境美化。4 住宅设计

随着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展开,农民住宅的新建和翻建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主要部分,因此,关于节能减排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制度政策都需要作为重点进行研究。(1)在技术上参照绿色建筑标准。农村住宅建设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项主要内容,创造宜人的居住空间,已成为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一大亮点,不仅起点要高、标准要高、质量要高,而且还应该充分体现节约资源和建筑节能的新理念。面对我国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怎样在我国乡镇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发展绿色建筑,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应大力提倡绿色建筑。

住宅建筑尽量设计为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

[4]

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建筑节能,

(下转第537页)

[3]

祁胜媚等: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江苏省扬州市消费者的调查)537)

量安全水平:(1)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重点向认知认可程度较低的群体倾斜,提高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程度,引导理性消费,避免因为偶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而引发对农产品安全消费的恐慌。(2)加大对认证农产品的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认证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的条件比较高,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比较大,所以价格一般比未认证的农产品要高。政府部门可对生产认证农产品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扶持,加大农产品的规模化基地建设力度;同时,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的管理者也要降低认证农产品的入场管理费,降低认证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和管理成本,使消费者能购买得起认证农产品。(3)加大对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场地0对接,加大标准化生产执行力度,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确保从源头上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农贸市场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也应该重点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吕美晔,王 凯.山区农户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意愿研究)))安徽皖南山区茶叶生产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5):33-37.

[2]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25-34.

[3]冯忠泽,李庆江.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22-26.

[4]周 峰,徐 翔.政府规制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5-31.

[5]MudaligeKJ,SensonJ.IdentifyingeconomicincentivesforCanadian

redmeatandpoultryprocessingenterprisestoadoptenhancedfoodsafetycontrols[J].FoodContro,l2007,18(11):1363-1371.[6]尚 杰,刘宇会.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选择行为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1):8-11.

[7]刘瑞峰,陈 彤,于 冷.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行为分析)))基于新疆地理标志水果405户果农的调查[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3):310-316.

[8]HookerN.Foodsafetyregulationandtradeinfoodproducts[J].

FoodPolicy,1999,24:653-668.

[9]StarbirdSA.DesigningFoodSafetyRegulations:theEffectofInspec-tionPolicyandPenaltiesforNon-complianceonFoodProcessorBe-havior[J].JournalofAgricultureandResourceEconomics,2000,25(2):615-635.

[10]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

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2(6):29-35,52.

[11]冯忠泽,万靓军.建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框架

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121-126.

[12]任 燕,安玉发.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基于北京市场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J].中国农村观察,2010(3):37-46.

[13]叶俊焘.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

理论与策略[J].生态经济,2010(10):110-115.

[14]HensonSJ,NorthenJ.Consumerassessmentofthesafetyofbeefat

thepointofpurchase:aPan-Europeanstudy[J].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0(1):90-105.

[15]钟甫宁,丁玉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及潜在态度

初探)))南京市消费者的个案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4(1):22-28.

[16]张晓勇,李 刚,张 莉.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

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1):14-22.[17]HomburgC,KoschateN,HoyerWD.TheRoleofCognitionandA-f

fectintheFormationofCustomerSatisfaction:ADynamicPerspec-tive[J].JournalofMarketing,2006,3:21-31.

[18]周应恒,王晓晴,耿献辉.消费者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牛肉的

购买行为分析)))基于上海市家乐福超市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8(5):22-32.

[19]李晓乔,江红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以陕西省杨凌

示范区西红柿为例[J].当代经济,2010(7):90-91.

(上接第508页)

建设部于2001年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颁布了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6,明确提出了我国划分绿色建筑的等级和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要求,在新农村规划中可参考这些标准执行。

(2)机制上应在农村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可以考虑运用经济杠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订补贴优惠政策和减免税收等措施激励农村居民发展绿色建筑。一是对农村居民发展绿色建筑实施补贴政策。这种补贴其实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间接的补贴,降低了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同样也降低了农村居民建设绿色建筑的成本。二是对农村居民发展绿色建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此举实际上是降低了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绿色建筑产品消费者(即农村居民)建设绿色建筑的成本

[3]

5 小结

总之,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实施有利于低碳节能的措施。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编制和实施新农村规划,从而使新农村及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 泉.低碳城市)))一个新的视野[J].江苏城市规划,2010

(1):4-6.

[2]刘 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1):42-46.

[3]林 敏,马晓国,张福生.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9):5-7.

[4]李 迅.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

2010(3):1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