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及其调节代谢产物检测
、一、 血糖及其调节代谢产物检测
•血糖浓度的调节:激素、神经、器官
•激素的调节作用: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
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腹内侧核:兴奋交感神经---升血糖
下丘脑腹外侧核:兴奋迷走神经---降血糖
•肝的调节作用 “双向调控”
(一)空腹血糖(FBG)检测
•空腹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参考值:氧化酶法:3.9—6.1mmol/l
•临床意义: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空腹血糖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临床意义
降低:≤3.9mmol/L 血糖降低
≤2.8mmol/L--- 低血糖症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原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一) 标本采集方法
■ 受试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50g ),受试前晚餐后禁食
■ 禁烟8h、饮酒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 先采空腹血糖
■ 将75g葡萄糖溶于200-300ml温水中瞩病人一次饮完
■ 服后分别于0.5、1、2、3h各抽血1次
参考值:
•空腹血糖3.9-6.1mmol/L
•进食30-60分钟血糖达高峰,一般在7.8-9.0mmol/L,峰值不超过11.1mmol/L。
•2小时不超过7.8 mmol/L
•3小时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
临床意义
1.糖尿病诊断:
•症状+2次空腹血糖≥7.0 mmol/L
•症状+OGTT峰值≥11.1mmol/L,或2小时≥11.1mmol/L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复检。
2.判断糖耐量减低:
•FPG<7.0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者;达高峰时间可延长1小时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时间可延长2-3小时以后。
•IGT需长期随访,约1/3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还见于:肥胖症、甲亢、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
3.平坦型糖耐量曲线:
•FBG降低,服糖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较短时间内(1h)可恢复原值。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胰岛B细胞瘤,也见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
4.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
•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2h值低于空腹水平。
•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糖或严重肝损伤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导致肝外组织利用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5、 鉴别低血糖
•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超过正常,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尿糖出现阳性.
•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
•(三)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血胰岛素(insulin)水平测定对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在进行OGTT的同时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称胰岛素释放试验。
•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DM空腹ins明显降低,释放曲线低平,2型DM空腹ins可正常、升高或降低,释放曲线延迟。
•胰岛细胞瘤:ins呈高水平,血糖降低。
(四)血清C-肽检测
•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过程中释放一个31个氨基酸组成的片断,称C-肽。其清除慢,外周血中与ins的比值常>5,外源性胰岛素不含此片段,C-肽代表内源性胰岛素水平,能较准确的反映B细胞的功能。
•空腹C-肽水平、 C-肽释放试验用于糖尿病的分型,机体使用外源性ins或产生ins抗体时,了解机体真实ins水平及B细胞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