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述中国三大史诗

来源:好兔宠物网
简述中国三大史诗

中国三大史诗是指三大少数民族著名史诗,一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二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三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1、《格萨尔王传》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至今,我们从史诗流传省区(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共搜集到各类手抄本、木刻本总数为289部,除去异文本约80部。就是说该史诗被文人记录书写成文字的定本约有80部,如果按保守的计算每部五千诗行、20万字计算,它的总数就有40万行、1600万字之多。实际上保存在艺人大脑中的史诗远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仅按书面记录的40万行史诗计算,也已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诗;印度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也只有10万颂,计20多万诗行。

史诗以表现格萨尔王降伏妖魔、除暴安良、抑强扶弱,建立统一安定的社会为主题,为此描写了格萨尔率众进行的近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连绵一二百年(有的部说格萨尔活了200多岁)。除频繁的战争描述外,史诗还广泛地涉及了藏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纵向涉及藏族数百年的历史,至少具有两次大分裂、大统一的历史背景。一是公元6世纪至8世纪的分裂征战到吐蕃王朝的统一;二是公元9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分裂割据至萨迦王朝的统一及归入元朝版图。横向则涉及方圆数千公里辽阔土地上的上百个邦国与部落。漫长的历史进程,繁复的邦国、部落间的关系,也只有宏篇巨制方能涵盖。

2、英雄史诗《玛纳斯》堪称典范,它由《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等八部构成。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史诗涉及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历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研究我国北方乃至中亚民族关系史、文化史的重要口头文献。“玛纳斯”是第一部史诗的英雄主人公的名字,同时也是整部史诗的总称。史诗的雏形产生于10世纪左右,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到16世纪逐渐定型为今天这样规模宏大的史诗杰作。《玛纳斯》史诗是典型谱系式衔接的英雄史诗,它除了在我国新疆柯尔克孜族中流传之外,还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流传。其中,从吉尔吉斯斯坦搜集的文本包括史诗前三部的内容,而我国搜集的内容则包括八部。

千百年来,《玛纳斯》史诗在以演唱这部史诗为职业的民间口头艺人“玛纳斯奇”的不断演唱、加工之下逐步完善和提高,最终成为今天规模宏伟的史诗杰作。“玛纳斯奇”在柯尔克孜族语中是“专门演唱《玛纳斯》史诗的人”。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对这部史诗开展了大规模的搜集、记录、翻译和研究工作,共发现80多位能够演唱《玛纳斯》的各种篇幅的史诗歌手,记录的文本资料超过上百万行。出生在我国新疆阿合奇县的“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是目前健在的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演唱史诗八部完整内容的演唱大师,被

国内外学者誉为“当代荷马”、“活着的荷马”。他所演唱的史诗八部的内容共计232165行,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14倍多。从1961年开始,他先后将《玛纳斯》演唱三次,目前其唱本已经出版了柯尔克孜族文和吉尔吉斯文两个版本,有很多典型章节已经有了汉文版。汉文全译本可望在年内出版。居素普·玛玛依唱本的很多精彩片断还被译成英文、俄文、土耳其文、日文、德文等,在国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史诗被认为是柯尔克孜族精神文化的巅峰,是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千百年的传唱过程中,经过各个时代玛纳斯奇们的雕琢加工,日臻完美,并在不同的玛纳斯奇口中产生了具有不同的演唱风格的唱本和变体,而且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演唱流派。

3、《江格尔》是一部以主人公江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史诗。她热情讴歌了以圣主江格尔汗为首的六千又十二位勇士,歌颂了他们为保卫以阿尔泰圣山为中心的美丽富饶的宝木巴国,同来犯的形形色色凶残的敌人进行的英勇而不屈不挠的斗争。与世界其他著名的史诗相比,《江格尔》有其独特的结构。许多民族的史诗是以连续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串而组成的,而有的英雄史诗则以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主线,《江格尔》就属于后者。其特点是,它的各个章节都有一批共同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此作为有机联系构成它的结构体系。以江格尔汗为首的洪古尔、阿拉坦策吉、古恩拜、萨布尔、萨纳拉、明彦等人物及其英雄事迹始终贯串各部长诗,这就使数十部长诗统一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江格尔》史诗集群。除了少数几章外,《江格尔》的各部

长诗在情节上互不连贯,各自像一部独立的长诗,并作为一个个组成部分平行地共存在整个英雄史诗当中。这种结构,国内学界已经习惯于称作“并列复合型英雄史诗”。除了这种总体结构外,《江格尔》的各个长诗也有自己的情节结构。它们都由序诗和基本情节两个部分组成。序诗以静态描写手法介绍江格尔及其家乡、人民和众勇士,基本情节部分则以动态叙事描写英雄们惊心动魄的业绩。

演唱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蒙古语叫做“江格尔奇”。江格尔奇是《江格尔》这部不朽的英雄史诗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江格尔奇有业余的、职业的、世家的和御前的几类。演唱《江格尔》时,一部分江格尔奇会弹奏叫做陶布舒尔的一种三弦弹奏乐器来伴奏,而另一些江格尔奇则不会弹唱。然而,江格尔奇都是一些民间表演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弹唱还是清唱,他们都能以极度夸张的面部表情、富于变化的身体姿势、意想不到的手势、高低交替的声音、快慢不同的语速、优美的诗歌、幽默的语言还有那令人陶醉的故事来紧紧抓住人们的注意力。据传,在17世纪初新疆土尔扈特部有一位江格尔奇叫做土尔巴雅尔。他从小练习演唱《江格尔》,每学会一部长诗,就往怀里放进一块石头,久而久之,他演唱《江格尔》的本领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并成为一名著名的江格尔奇,此时他怀里的石头也达到了70块。王爷听他的演唱后很高兴,赐予他“达兰·脱卜赤”称号,意为会演唱《江格尔》70部长诗的史诗囊。据传,后来清乾隆皇帝得知他的事迹,于1771年正式追封土尔巴雅尔为“达兰·脱卜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