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鸿拳区别于“红拳”“洪拳”之我见
谈武论道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 “大鸿拳”的“鸿”字,写成“红”或 法》:“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 晃膀”,是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一 “洪”字,这实属笔误,因音同所致。 西兰州(今属甘肃),入寺授技传大 种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 这一字之差,将此拳与北方的“红 小红拳”。其风格特点是撑斩为母,尽 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 拳”和南方的“洪拳”混为一谈,有碍 八法之变,体工行美,法势藻丽,扁身 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 于独具风格自成一大拳术体系的大 击远,势低筋柔,内展腾挪,巧击刁 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 鸿拳的发展。今需加以辨明,规范其 打,劲尚脆快,兼以长柔。 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发如 名称。下面笔者分别就以下几点来加 2.《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 崩炮,防多截肩,裹缠拗膀,顺化逆 以区别: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拳术 出,俟身挤靠,滚化旋发,变化多端, 一、大鸿拳命名的起源有别于 拳种和拳家》《广东名家套路——洪 内外兼备,集气、功、拳、架于一体。讲 “洪拳”和“红拳” 拳》里的洪拳 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马步为 1.为了纪念该拳编创之人鸿仙, 洪拳称为洪家拳,是南拳的一 先,扣步平肩,切势气门关,心意相 以鸿仙的姓氏命名。 种,属于南少林派系,由福建南少林 合,意气为一。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 2.取该拳之起势“拧腰三晃膀” 著名和尚至善禅师的弟子洪熙官所 大拳术派系,是我国武苑中的一朵奇 之拳势,像鸿雁受惊时,展开翅膀欲 创。主要盛行于湛江、海南、韶关、惠 葩。 飞之气势,用以来概括该拳风格特 阳等地区。其风格特点是:浑厚朴实, 据传此拳系隋末鸿仙所创。他上 点,所命名的。 稳健有力,桥沉短促,多桥法,少腿 山打柴时,见山坡上两只山羊在抵 3.告诉后来人,此拳是一种仿生 法,发劲蓄含,先收后放,因势发声, 角,开始时两只羊都鼓着肚子,抵得 象形拳法,演练此拳者,不仅要总结 以声助力。 很有力。后来肚子瘪了,也无力再争 人类的搏斗经验,还应注意大自然的 3.《大鸿拳》《大鸿拳秘谱》中的 斗了。鸿仙善于观察各种动物的行 物象,向动物学习。只有这样处处留 大鸿拳 动,结合自己的体会,从而悟出了气 意,才能将此拳练到炉火纯青的地 大鸿拳,系隋末鸿仙所创,是一 与力的关系,结合自己与野兽搏斗的 步。 种仿生功架拳。主要流行于黄淮下游 经验,创出了气力功架拳。人们为了 大鸿拳若写成“大红拳”或“大 流域,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朴实深 纪念鸿仙,又因此拳起式“拧腰三晃 洪拳”,就违背了大鸿拳起初时命名 厚,脚步扎实,多膀法,滚出旋入,变 膀”之后的定势如“鸿雁展翅”之势, 的初衷,应予纠正。 化多端,内外兼修,集气功拳架于一 故将此拳命名为“大鸿拳”,也有称 二、大鸿拳与红拳或洪拳渊源不 体。 之为三晃膀的。又因此拳分为平气 同、风格各异 三、大鸿拳与红拳或洪拳的技法 架、气推力、气排丹田、混用力、闭气 1.《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 与内容不同 练法、混元气练六个练习步骤与阶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少林 1.红拳 段,故有人把此拳叫做“六步架”。 武术大全》《中国武术史》里的红拳 《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 过去练家子都将大鸿拳视如珍 红拳属于长拳类型的拳术,源于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少林 宝,多系口传,资料较少。有些人将 西北一带,元初即已流行。《少林拳 武术大全》《中国武术史》中载:红拳 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谈武论道 内容有盘、法、势、理四个方面。盘 资料》第九辑第130页,刊载了周长 架,以马步桩为根基,攻多崩炮,防多 乃基础训练,称十大盘功;法即打 珍先生口述、刘永孝先生整理的《大 截肩,独具一体,有别于我国南方的 手打法,其零手有百种之多,另有 红拳在丰县的起始及特点》一文(以 洪拳和北方的红拳。”胡文里又说: 组手排子,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 下简称“刘文”)。刘文里载:“大红 “大洪拳为隋朝末年鸿仙所创……他 拳;势为套路,以大小红拳为基础, 拳在丰县、沛县、鱼台三县流传较广, (鸿仙)善于观察……见两只公羊相 计有三十六路,另有器械,如刀、 演练者众多,练者多称‘六步架’。” 抵斗架……他又结合自己与野兽搏 枪、棍、鞭等;理则为拳法理论,遗 刘文在“避难显神功”里讲的大意 斗的经验,由此悟得拳法。”胡文里又 有《红拳打手歌》五篇及《打手要 是:一日晚饭后。李头领(李泰)坐在 说:“为纪念鸿仙,又因该拳起势拧腰 言》、《拳谱》等。 J石磙上暗自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 晃膀,势若惊鸿展翅,黄淮流域一带 2.洪拳 地,不觉间将石磙眼扣烂。人们知他 习此艺者称其为鸿拳,‘鸿’通 《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 会武,经人说合,张健与村里几位青 ‘洪’,又名大洪拳。”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拳术 年一起拜李头领为师,共学大红拳。 从胡文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问 拳种和拳家》《广东南拳名家套; 刘文在“套路及特点”里讲:“大红拳 题:一是胡文中所讲的大洪拳,从渊 路~洪拳》中载:洪拳主要套路有 有六步架、二步架、徒手套路;对练有 源、风格特点、技法、内容及别用拳名 三进拳、铁线拳、二龙争珠、夜虎出 靠子(臂)捶、长打捶、十二捶等”。又 上都与洪拳不相符合,可以断定胡文 林、五形拳和十形拳等。基本手型有 说:“大红拳练功要诀是:以气摧力, 中的“大洪拳”不是大洪拳。二是胡文 拳、爪、鹤顶,手法有沉桥圈桥、截桥、 存气于丹田,运气于肋问,发气于百 中说:“大洪拳,独具一体,有别于我国 封桥等。步法多是四平大马,还有三 川,捶打十分力……”另提到:“大红 南方的洪拳和北方的红拳,”可还偏偏 角马、子午马、吊马等。身型要求含 拳运气之法:马步为先……切势气门 称是洪拳,这是明显的矛盾。三是胡文 胸、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 关,心意相合,意气合一。”最后说到: 里说“为纪念鸿仙,又因该拳起势拧腰 胯。其练法有套路练习、耐力练习、桥 “总之,六步架也称气功架,是练功与 晃膀,势若惊鸿展翅,黄淮流域一带习 法练习和活步练习等。 练气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此艺者称其为鸿拳”,该文却偏偏又将 3.大鸿拳 ‘ 从刘文来看,他所述的大红拳的 “鸿拳”写成“洪拳”,其用意让人费 《大鸿拳》《大鸿拳秘谱》中载: 渊源、传播过程、拳系内容、技法、特 解。四是胡文里有:…鸿’通‘洪’,又 大鸿拳的手型有拳(鹤顶拳)、掌、1 点及所用别名均与红拳不相符合,可 名大洪拳。”可我查遍了汉语字典和辞 勾,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拳型始终是 以说差异甚大,完全可以说不是大 典也没找到“鸿”通“洪”的说法。例 鹤顶拳。拳法有冲、搡、磕、压等,掌法、 “红”拳。刘文却与大鸿拳相似,可以 如《新华字典》第188页等处,对 有挑、提、拉、扇等,勾法有撩、挑、撅 说刘文讲的就是大鸿拳,仅一字之 “鸿”和“洪”的解释均没看到有“鸿 等,肘法有顶、撞、拐、截等,膀法有l 差,这一个字却还是音同,只是字不 同洪”或“鸿通洪”的字样。这就是说, 掖、裹、靠、别等。此拳之精华在于膀 同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一处您 “鸿通洪”是说不通的,我不知道大鸿 法。步型有弓步、马步、丁步、半跪步 需注意,刘文是一篇口述笔录材料, 拳为何非得用这个“洪”字不可,非得 等。半跪步出现最多,最为常用,也是 口述笔录材料出现笔误字是不可避 趟人家洪拳的浑水不行是为什么? 此拳的一大特征。其拳系内容丰富, 免的,将“鸿”写成“红”,可以断定 我觉得一种拳,就像一个产品, 徒手单练的有六步架、二步架、“8”: 实属笔误。 拳名就像商标,一个产品一个商标, 字步拳,徒手对练有靠臂捶、长打捶、 2.关于《图解大洪拳三晃膀》一 人们看到商标便知道了这个产品一 十二捶等,更包括多种器械单练、对 文 样,不能乱来,不然就成了假冒产品。 练套路,功法有用功过气法、临敌应 《精武》2005年第l0期第18页 一种拳就应该有它规范的拳名,人家 计法、老嫩救活法、百步捶法和定身 上刊登了胡光锋先生的《图解大洪拳 的是大洪拳,你的也是;人家的是大 法。 三晃膀》一文(以下简称为“胡 红拳,你的还是,那你的拳到底是什 四、从有关书籍中看大鸿拳与 文”)。胡文说:“大洪拳三晃膀是集 么拳?这就让人无法理解,就无法使 “红拳”或“洪拳”的区别 内外家于一体的近身短打拳,此拳强 你的所谓的“大红拳”或“大洪拳” 1.关于《大红拳在丰县的起始及 调调动内气,以气发力,架子名六六 得到发扬和光大。因此,我再次呼吁 特点》一文 架,先天纯阳,后天八九七十二为阴, 不要再把“大鸿拳”错误地写成“大 1991年4月出版的《丰县文史 运用全身;又名三晃膀……又称六步 红拳”和“大洪拳”了! .35 精 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