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省仁寿县联谊学校201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

来源:好兔宠物网
姓名: 班级: 考号: 联谊学校2010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表。)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号 答 案 1、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唐代 B元朝 C清朝 D宋朝

2、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4、杨家将的故事讲述了“澶渊之盟”订立前,我国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争战: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5、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日本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6、“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人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7、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后被当地州官选择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武则天 B隋文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8、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9、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窦娥冤》 10、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是: A水排 B筒车 C翻车 D耧车

1

11、假如你7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 A市 B坊 C行 D宫城

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隋唐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造纸术、火药 C造纸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 1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4、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 二、材料解析题:(15题5分,16题8分,17题7分,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5分)

材料一: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材料三:唐太宗对臣子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2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一种什么思想?从材料三中可看出他的又一种什么思想?(2分)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1分)

2

16、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1分)

(3)这两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4)想一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诗选 请回答:

3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元末的什么情况?(1分)

(2)材料一所说的“新民族”是什么民族?(1分)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1分)

(4)你能说说元朝民族融合的情况吗?(4分)

三、活动探究题:(12分)

18、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④文化辉煌。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例举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7分)

① (请例举2例)

② (请例举2例)

③ (请例举2例)

④ (请例举1例) (2)唐朝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是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请分别指出他们为科举制的完善所做出的贡献。(3分)

(3)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唐朝历史的特点。(2分)

4

联谊学校2010年上学期半期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号 答B D B A D D A B B B A D C C 案 二、材料解析题:(15题5分,16题8分,17题7分,共20分) 15、(1)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隋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的思想;重视纳谏的思想。(3)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6、(1)苏州、湖州;水稻。(2)南宋。(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4)江南战乱比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的变化;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任答三点) 17、(1)民族融合。(2)回族。(3)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4)汉族人开发边疆;蒙古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三、活动探究题:(12分) 18、(1)①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②遗唐使;鉴真东流日本;玄奘西游天竺。③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④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至今还能读到近万首唐诗。

(2)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唐玄宗:把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3)繁荣与开放。(意思相近即可)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