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纵观整场辩论,我不得不很遗憾地指出,对方辩友你们一直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从根本的辩题上进入一套貌似完美的谬论,把观众和评委拖入了一个误区,但是天理昭昭,真理是藏不住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对方辩友始终纠缠于“仓廪实是知礼节的充要条件”将“知礼节”限于纯粹的”仓廪实”之间,如此论述未免太过狭隘,不够客观。而事实上,即使在仓廪不实极端环境下,所促成的知礼节的人也比比皆是:回族妈妈马志英、向小悦悦伸出援手的拾荒阿姨等等哪一个不是在”仓廪不实”恶劣的逆境中“知礼节”的呢?
第二,对方辩友大包大揽的告诉我们仓廪实就是好的教育、关爱等等所有一切有利于人发展的方面,而仓廪不实则是与之相对。那么我们今天的辩题岂不是变成了,所有在仓廪实之下生存的人更有利于知礼节的发展,还是所有仓廪不实生存的人更不利于知礼节的发展了么,这样定义是不是太绝对了呢?
第三、对方对仓廪实的理解,我们说仓廪实和知礼节是两个概念,为什么你们只是抓住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说证明知礼节的能力提高呢?我们什么时候又说了仓廪实的提高只是偏重于精神不偏重于物质呢?生活质量有质又有量,对方您不是不明白,只是装得稀里又糊涂。 总结我方观点:
一,我们明道理,知道知礼节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人的品质所在,仓廪不实的情况下,人们也会知礼节,因为逆境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将爱延续,这也是为何人类能繁衍几千年的原因。
二,我们重证据。看出生仓廪不实的人们,不愿随波逐流,一生坎坷,饱尝冷暖,却留下了一个个大爱人间的故事,他们如同社会的标杆,他们在挽救着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从他们身上,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爱是没有理由的。 三,我们很清醒。我们清醒地知道,仓廪不实对自己的磨练,即使如阿斗一般继承王位,又有孔明辅佐,最终仍会是一个乐不思蜀的阶下囚。我们清楚地明白,父母、老师,社会给予了我们关爱,教育和良好的条件,只有两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我们自己更成长,社会才会更加幸福,人间才能充满更多关爱!
今天的辩论赛,需要我们来辩清道理。然而无论多么巧舌如簧的辩才,在大量的例证面前都是显得那么孱弱,我方今天也正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证明着一个简单且明晰的道理:“仓廪实”不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