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2)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一.实习时间:6月4号(星期一)—6月8号(星期五) 二.实习地点:九号教学楼

三.小组成员:杨玉玺 凡晓飞 陈碧宵 刘海聪 杨清凯 任建勋 陈明珠 穆爽 韩珊珊 马娟 苏军喜。 本组组长:任建勋 。 四.指导教师:卫柳艳 五.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设备: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40*40图纸等。

七、任务及要求

1.测绘图幅为40cm*40cm,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2.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

3.能独立组织和实施图根导线测量、图根水准测量及内业成果整理,测量成果均应符合精度要求。

4.熟练掌握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步骤,学会识读和应用地形图。 八.实习内容

1. 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2. 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九.实习步骤:

1. 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 Hi=HA+a HB=Hi-b

(2)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

法测出其高差。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3)水准仪的检验

首先做一般性的检验,看三脚架是否稳定完好,仪器与三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仪器各部件有无松动,仪器螺旋是否灵活有效。若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1) 检验圆水准器轴是否平行与竖轴;

转动脚螺旋使水准器气泡居中,再将水准仪器转动180º,这时,气泡不居中需校正。 (2) 检验仪器整平后,十字丝的横丝是否水平即横丝是否垂直于竖轴;

整平仪器,在望远镜中用横丝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某一标志物,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微动时,如果标志物在横丝上移动,则表明横丝水平,不需校正。否则需校正。 (3)检验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

在平坦的地面上选定相距为80米左右的A B两点放上尺垫并立尺,首先,将水准仪置于与A B等距高处的C点,用变动仪器高法测定A B两点间的高差Hab,设其读数分别为a.b,则 Hab=a-b。两次高差小于3㎜时取平均值作为A 间的高差。然后将水准仪搬至距A尺3米左右,精平仪器后,在A尺上读数为a2,则b2=a2-Hab,然后调转望远镜照准b点上水准尺精平读数b2′若b2′=b2,则表明水准管轴平行于望远镜,视距轴,不需校正。

(4)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 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测站检核:对每一测站 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度应该大于10cm,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最终结果见附表。 2. 导线测量: 1)经纬仪的检验

首先做一般性的检验。看三角胶是否稳定完好,仪器与三角架是否牢固,仪器各部件有无松动,仪器各螺旋是否灵活有效,若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⑴ 检验水准管轴是否竖直于竖轴; 将仪器粗略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方向,调节这两个脚螺旋是水准管气泡居中,再将仪器旋转180º,若气泡居中,不需校正,否则需校正。 ⑵ 检验十字丝的竖丝是否垂直于横轴;

用十字丝的上端或下端精确对准远处一明显的目标点,固定水平制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螺旋,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其绕横轴做微小转动,如果目标点始终在竖丝上移动则说明竖丝垂直于横轴。否则,需校正

⑶ 检验视准轴是否垂直于横轴

在平坦的地面上选择A B两点,相距80米,将经纬仪安置在A B中间的某点,并在A点设置一标志,在B点立上尺子。以盘左位置瞄准A点,固定照准部,倒转望远镜,在B点尺子上读数得B1点。再以盘右位置瞄准B点固定照准部,倒转望远镜,在B点尺子上读数得B2点。若B1与B2重合,则说明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否则,需校正。 ⑷ 检验横轴是否垂直于竖轴;

在距离墙壁30米处安置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一明显的p点,要求望远镜瞄准p点的仰角大于30º,固定照准部,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上,然后放平望远镜,在墙上标出十字丝交点p1。同样以盘右得出p2点。若p1 p2重合,则横轴垂直于竖轴,否则,需校

正。

⑸ 检验光学对中器;

安置好仪器,整平后在仪器下方放一白纸,将光学对对中器分划板中心摄影刀白纸上,并作标志点A。然后,旋转180º,若A点仍在A点在对中器分划圈内,则不需校正。否则需校正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6-3所示。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2)测角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首先计算八个角的内角和,算出测量值,理论值是1080°,然后二者相减得出误我组在9号楼的四个角选取了8个点,依次命名为1、2、3、4、5、6、7、8其示意图是一个封闭式的图形,用经纬仪来测量出这四个角的大小,采用的方法是测回法(当测量某一个角时,将经纬仪架在该点,分别读出盘左和盘右时的两个读数,分别称为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这两个测回构成一个测回),两个测回的差值应该不大于±40″,然后取平均值,若超出则应重测。 测量各边的边长用钢尺进行往返测量,若边较长则应分段测量,测量时应该进行往测和返测,计算出二者的差值,然后再计算出边长的平均值,用往返差除于平均值得出相对精度,相对精度不大于1/3000。

差,而误差允许值是±60n(n为观测角的个数),然后将误差值平均分到八个角上面,计算出改正后的角,再计算出方位角{а前=а后+180°+β左(角均为左角)},有了计算出来的坐标方位角,还有各边的距离,就可以算出来坐标增量ΔX和ΔY(ΔXAB=DABcosа

AB,Δ

YAB=DABsinаAB),由于是闭合的路线,所以所有的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应该等于0,但是实际的有误差,然后就要对坐标增量进行改正,计算出改正后的数,然后再进行验算,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进行相加,看是否等0,最后用老师给出的首坐标与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相加,依次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3碎步测量

(1)碎步点的选择。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2)经纬仪测绘法。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7)展绘碎部点 。 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β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ab,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的1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1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8).绘图 :地形图的拼接

(1)测区面积较大时,整个测区必须划分为若干幅图进行实测。这样,在相邻图幅连接处,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影响,无论是地物轮廓线还是等高线往往不能完全吻合。拼接时。用宽5~6cm的透明纸在左幅图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坐标网格线、地物描绘在透明纸上,然

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格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和地貌。 (2)地形图的检查。为了确保地形图的质量,除实测过程中加强检查外,在地形图测完后,必须对成图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

(3)地形图的整饰当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清绘和整饰,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图上的注记、地物以及等高线均按规定的图示进行注记和绘制,但应注意等高线不能通过注记和地物。最后,应按图示要求写出图名、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测绘日期等。九.实习中引起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

(2)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

(3)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2) 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十.实习心得: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仪器的用途,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加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