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来源:好兔宠物网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13、《岩土勘察设计分院工点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技术管理办法》,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分院,2009年6月

2

14、《岩土勘察设计分院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分院,2009年6月

15、《岩土勘察设计分院地质钻探、试验测试及编录技术要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分院,2009年6月

参考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

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②深切丘陵(II2)

分布于岷江南岸宜宾一带,由侏罗系砂岩和泥岩组成,绝对高程400m以上,相对高差60m左右,局部可达100m,丘陵形态多为串珠丘、脊状丘、塔状丘。沟谷一般为“V”字型。纵沟之坡角、坡长均不对称,顺向坡缓。

③台状低山(II3)

分布宜宾市以西, 主要分布于向斜构造上,海拔500~1000m,高出周围丘陵顶200m。台地多呈条带状,四周上部壁立,台面不平整。纵横沟谷极为发育,沟谷多呈“V”字型,坡角15°以上。 气候、水文

路线所在区域属中亚热带暖湿润型季风气候,表现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暖夏热,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少雨而干燥,秋季多绵雨,春末夏初常有冰雹。

据多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极值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7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月为℃。春季长约85天,夏季长约130天,秋季长约90天,冬季长约60天。无霜期平均340~360天。全年多西北风,风力3~5级,最大6级,风速4~7m/s,最大14m/s。

区内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据路线所在县气象局记录资料:平均相对湿度81~83%;雨季为5~9月,雨量占年平均雨量的%,7~8月多暴雨;平均最低降雨量794~,最高年降雨量~;最大暴雨强度为115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最大月降雨量为。一般特点是:浅丘区降雨较少,深丘区及山区则相对较多,少见冰雪。

区内江河水系发育,均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岷江、金沙江、南广河和长宁河。

1

2

路线段主要地层及岩性特征如下:

(1)侏罗系

分布于宜宾、长宁、叙永一带,整合于三叠系之上。

①自流井组(J1-2z):为湖相红色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中下部泥岩中见有铁矿化,顶部砂岩中夹赤铁矿透镜体。厚86~200m。

②新田沟组(J2x):灰紫、紫红色钙质粉砂岩、泥岩、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杂色页岩和泥灰岩,底部为砾岩或含砾砂岩。厚度在0~20m之间。

③下沙溪庙组(J2xs):暗紫、紫红色泥岩与灰黄、紫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2~3个韵律,顶部为“叶肢介页岩”,东北部夹油页岩。主要分布于岷江南岸宜宾柏溪镇附近。厚109~215m。

④上沙溪庙组(J2s):为河湖相砂、泥岩沉积,岩性、岩相变化不大。上段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泥岩与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下段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顶有一层页岩。泥岩多于砂岩,一般含钙质,顶部出现钙质结核。厚665~872m。

⑤遂宁组(J3s):属河湖沉积,岩性单一,变化不大。为一套鲜红色、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少量粉砂岩及细砂岩,泥岩一般含钙质,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成层。厚192~253m。

⑥蓬莱镇组(J3p)

为河湖相沉积。底部以4m鲜红色细至粉砂岩质粉砂质石英砂岩与下伏遂宁组呈整合接触,其上为鲜红色灰紫色钙质砂岩与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偶夹薄层泥灰岩,厚度140-452m。

零星分布于岷江河谷和金沙江高二、三级阶地上。上部为黄、红色粉质粘土,下部为黄色砾石层。

③全新统(Qal

4)

分布于岷江河谷、金沙江河谷等地。组成一级阶地和漫滩。

岩性上部为杏黄、土黄色粘质砂土、粘土;下部为砾卵石夹杏黄色砂质粘土等。砾石成分有砂岩、灰岩、花岗岩、玄武岩和变质岩等,粒径一般为5~20cm,分选性与磨圆度较差。

其它如坡积、残积、崩积堆积层,厚度小,分布于沿线沟谷、缓坡路段。

地质构造

项目所在区域属扬子准地台,川中台坳,自贡台凹构造带内。工程区区域地质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线路行经的背斜、向斜及断层分述如下:

(1)柏树溪断裂:该断层为压扭性逆断层,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位于岷江河谷南岸,倾向南西,倾角47~51°,断距250~300m,使J2s逆于J2sn之上。该断裂区域上为峨嵋宜宾断裂带,系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界断裂,大体为上扬子台坳与四川台坳的分界线。沿断裂带地震频繁,多滑坡,建筑在断裂带上的龙甲房屋发生歪斜、墙壁裂缝宽20余厘米,多见断层崖,表征挽近活动比较强烈。

(2)观斗山断裂:分布于观斗山东侧,走向基本上与宜宾背斜轴线平行,该构造受华莹山深断裂制约,呈现为由北东转向北北东,或者偏转为弧形。倾向北西,倾角25~60°,断距50~450m。

4

68次发生在上述西部地区,几乎占9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级强烈地震,震中地区伤亡惨重,损失巨大,工程区内也有明显震感,但对构筑物都未造成破坏性影响,都能正常使用。据县志记载,历史上曾发生级地震(明万历三十八年一月十日寅时),近35年来发生4次地震,其中最大地震发果

生于1989年11月19日在仁爱乡级地震。

据2001年版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宜宾市附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因此全路线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水文地质

项目区内地下水丰富,类型齐全。根据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地下水可分为四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水、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a.I级阶地砂砾卵石孔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岷江沿岸和金沙江宜宾段河流沿岸的漫滩、阶地上。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粘质砂土、砂砾卵石、砂质粘土及冲积砂砾石层组成。形成较平坦的漫滩和I级阶地。上部为~的粘质砂土或粉细砂,下部主要为不等厚的砂层和砂、卵、砾石层,其砾石成份以侵入岩为主,沉积岩、变质岩次之,磨圆度较好,有分选性和定向排列,粒径2~15cm,厚度约0~20m。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13m,涌水量100~400吨/日。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水质良好,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小于克/升左右。

b.II级以上基座阶地冰水堆积砾石含水层

化,地下水埋藏较浅,以短途的浅循环为主。一般在沟底、斜坡或低洼地带以泉水的形式排泄。

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路基

全面收集了测区1:20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可行性文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全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路基类型主要有:挖方高边坡、顺层边坡、软弱地基、高填路堤及潜在不稳定陡坡路堤等。

挖方高边坡

路线多跨越山体和展布于山体斜坡上,斜坡自然横坡较陡,一般为20-35度,最陡可大于45度,受地形控制,路线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米的的岩质高边坡较少,岩层多为厚层砂岩、泥岩夹砂岩、厚层砂岩夹泥岩。

经统计,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米的段落推荐线(K+A+K)共计 590m/8处,A线对应的K线段共计 100m/1处。其中逆向坡和顺层边坡中挖方总体坡率小于岩层倾角的挖方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坡面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崩塌和掉块,且边坡开挖后泥岩易受风化剥落、软化,需及时进行坡面防护。

根据边坡岩性特征,选取恰当坡比进行放坡,设计采用护面墙及矮挡、系统锚杆框架梁+挂网植草及坡面直接挂网植草绿化等方式进行坡面防护。

顺层边坡

测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测区地质构造较发育,背斜、向斜及断层相间分布,路线总体方向与构造方向即岩层走向方向大角度相交,局部交角小,全线顺层边坡段落少,边坡岩体主要为侏罗系沙溪庙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岩层倾角10~20

稳定 坡 行特别支护 20m≥坡高>15m 边坡采用压力注浆锚杆框架梁防护 一级边坡采用普通锚杆+1序500KN预应力坡高>20m 锚索,二级及以上边坡采用压力注浆锚杆防护。 视为一般边坡进行处治,正常放坡,不进坡高≤6m 行特别支护 边坡采用压力注浆锚杆框架梁防护或1:非砂岩20m≥坡高>6m 放缓坡处理 边坡 一级边坡采用普通锚杆+1序500KN预应力 坡高>20m 锚索,二级及以上边坡采用压力注浆锚杆防护。 顺向坡或横坡较预应力锚索或抗滑桩防护 计算不稳定 陡 横坡平缓或呈倒根据地形采用1:~2放缓边坡或顺层面清系

3)软弱地基土层较厚(≥10m),应合理安排施工周期,采用塑料插板处理软基,也可采用碎石桩处理该类深厚软基;

4)对于低填方路段(填高<5m)且软弱土层厚(>5m),或薄层淤泥质土层(冬水田路段、鱼塘、水塘等)时,采用换填砂砾石垫层+抛石挤淤+土工格栅进行处理;

5)尽量避免在沟谷软弱土基路段设置涵洞构造物,实在无法避免时,涵基一定范围须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

6)当软基段落同时为高填路堤、斜坡路堤时,对软基处理采用相对较强的处治措施,以确保路堤稳定。

高填路堤

路线多在缓丘及沟谷地段通过,部分沟谷较深段填方高度18~25m,一般结合消除废方进行填方通过,全线高填路堤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易发生局部的滑坍。

经统计,高填路堤段落推荐线(K+A+K)共计 910m/7处,A线对应的K线段共计 140m/3处。设计采用铺设土工格栅、反压护道、冲击碾压、普夯等措施处理,对于沟谷内低液限黏土层较厚,土性软弱的段落,设塑料插板或碎石桩处理软基。

潜在不稳定陡(斜)坡路堤

路线部分路段布设于单斜山坡上,受地形横坡、地表覆盖层厚度及成因控制,部分路段采取半填半挖或全填的方式通过,如直接进行路堤填筑,极易发生沿填筑界面和路堤内部的剪切破坏,导致路堤失稳。根据陡坡稳定性分析,当陡坡路堤不稳定时,必须采取挡土墙、抗滑桩板墙、设置反压护道等措施进行支挡。同时,在其稳定性及工后残余沉降均符合规范要求的前

600KPa,视设计路基标高可作为路基持力层或受力层;河谷平坝(Ⅰ级阶地阶面)具“二元结构”,上部为松散的粉土及砂土,厚度2~6m,属透水不含水层,局部含滞水,量微,允许承载力90~120KPa,经压密处理或换填压密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槽谷地段以低液限粘土为主,厚度7~15m,上部~为软土,须清除,下部粘土允许承载力120~140KPa,应采用塑料排水板或风

者碎石桩处治,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2)宽缓丘陵较复杂工程地质区(Ⅱ)

⑴ 平谷圆缓浅切丘陵工程地质亚区((Ⅱ1)

为平谷圆缓浅丘地貌,坡缓谷宽,相对高差20~50m,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侏罗系上统泥岩与砂岩互层。褶皱宽缓、岩层平缓。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泉流量一般为~ L/s, 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为~L。区内风化带十分发育,岩性和地貌条件控制其发育程度与深度。风化带一般厚13~20m,岩石力学强度大大降低。

丘陵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① 风化带是本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应注意边坡的防护;

② 泥岩具极强的崩解性,风化很快,新开挖的边坡可达70~80°,甚至直立,但稳定后仅30~40°,水下坡角则更小,仅10多度,平均为40°。在开挖基坑或渠道时应予注意。

⑵ 宽谷深切丘陵工程地质亚区((Ⅱ2) 为宽谷深切丘陵地貌,由侏罗系砂岩和泥岩组成,相对高差50m左右,局部可达100m,丘陵形态多为串珠丘、脊状丘、塔状丘。沟谷一般为“V”字型。纵沟之坡角、坡长均不对称,顺向坡缓。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泉流量一般为~ L/s, 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为~ g/L。区内

为砖红色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砂岩节理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强风化基岩手捏易碎,受风化影响较严重,深挖路堑边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垮塌及碎落现象。本段岩层产状平缓,不易形成顺层边坡。残坡积粘土发育并堆积于平缓的沟谷内,因排水不畅,部分形成软基。起点接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立交。

本段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为软弱地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⑵ K1+000~K11+840段,为宽谷深切丘陵地貌,多见砂岩陡坎,地形起伏较大,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打儿凼组地层,岩性为砖红色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砂岩节理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受风化影响较严重,深挖路堑边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垮塌及碎落现象。本段岩层产状平缓,不易形成顺层边坡。残坡积粘土发育并堆积于平缓的沟谷内,因排水不畅,部分形成软基。本段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为软弱地基、高填深挖路基及潜在不稳定陡坡路堤。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⑶ K11+840~K12+800段,为岷江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以砂砾石为主,厚度1~8m,呈稍密~中密,地下水埋深与河水变幅正相关,渗透系数大,储水量丰富,无软弱夹层,允许承载力200~600KPa,河谷平坝(Ⅰ级阶地阶面)具“二元结构”,上部为松散的粉土及砂土,厚度2~6m,属透水不含水层,局部含滞水,量微,允许承载力90~120KPa,经压密处理或换填压密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本段路线设桥跨越岷江,设岷江特大桥,两岸基岩裸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⑷ K12+800~K15+500段,为宽谷浅~深切丘陵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遂宁组地层,岩性为紫红色泥岩、泥岩夹砂岩,砂岩节理发育,抗风化力较强,岩体强度较高,泥岩岩性较软,受风化影响较严重,深挖路堑边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垮塌及碎落现象。部分路段

AK4+600~AK11+段,为宽谷深切丘陵地貌,多见砂岩陡坎,地形起伏较大,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打儿凼组地层,岩性为砖红色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砂岩节理发育,抗风化力较弱,岩体强度不高,受风化影响较严重,深挖路堑边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垮塌及碎落现象。本段粒

岩层产状平缓,不易形成顺层边坡。残坡积粘土发育并堆积于平缓的沟谷内,因排水不畅,部分形成软基。

本段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为软弱地基、深挖路堑及潜在不稳定陡坡路堤。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桥涵、挡墙地基地质评价

全线的桥涵分布在丘陵区,路线内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丘陵沟谷内局部低液限黏土、粉土较厚,可采用摩擦桩,丘陵区下伏砂岩、泥岩及砂泥岩互层,可作为桥基的持力层,沿线没有对公路桥梁危害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对于设置于厚层软基路段内的涵洞基础,采用碎石桩进行基础处理。

全线挡墙段落及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丘陵区陡坡上,地基多为强风化-中风化的泥岩、砂岩及砂泥岩不等厚互层,承载力基本能满足各种型式的挡土墙。 3 筑路材料

项目区及其附近地方性筑路材料比较丰富,除砂岩片、块(条石)料场、中粗砂料场外,场区其余材料质量和数量均可满足设计要求。砂砾(卵)石分布较多,各料场均有公路及便道相通,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1)砂砾卵石

(6)粉煤灰

宜宾市黄桷庄热电厂,用户用前联系,交通运输方便。

(7)石灰

高县双河乡新农村三组,日产50吨,若不能满足需要,还可组织增加生产,可供施工使用。(8)施工用水

测区地表水体众多,岷江、金沙江、南广河及支流、小河溪、水库、塘堰等,水质较好,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可用作施工用水,但需与权属单位联系。

(9)运输条件

本项目所处地区目前铁路、水运、公路等运输体系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各种筑路材料及机械设备可根据需要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附 表:高填深挖及特殊路基统计表

高填方路堤段落统计表(K线)

最大填长度 序号 起 止 桩 号 高 主要处理措施 备 注 (m) (m)

合 计 930 高填方路堤段落统计表(A线)

最大填长度 序号 起 止 桩 号 (m) (m) 高 主要处理措施 备 注 1 AK5+170~AK5+220 50 21 清除表土+开挖台阶+普夯+格栅 换填+砂砾石盲沟+开挖台阶+普2 AK7+500~AK7+580 80 夯+格栅 塑料排水板+反压护道+普夯+格3 AK7+800~AK7+920 120 22 栅 合 计 250 路堑高边坡段落统计表(K线)

长度 序号 起 止 桩 号 (m) 最大边备 坡高(m) 地质说明 主要处治措施 注 厚层砂岩逆向挖方坡比1:~1:1,锚杆框架1 AK5+720~AK5+780R 60 坡 防护 厚层砂岩顺向挖方坡比1:~1:1,坡面不防2 AK7+670~AK7+720L 50 坡 护 挖方坡比1:~1:1一级普通厚层砂岩顺向3 AK9+790~AK9+920L 130 43 坡 浆锚杆框架梁 锚杆+二、三级边坡压力注 厚层砂岩逆向挖方坡比1:~1:1,坡面不防4 AK9+820~AK9+880R 60 32 坡 护 合计 300 顺层边坡段落统计表(K线)

合 计 440 顺层边坡段落统计表(A线)

序起 止 桩 号 号 长度 最大边地质简况 主要处治措施 备 注 (m) 坡高(m) 砂岩夹泥岩1 AK9+790~AK9+920L 130 43 315°∠8°, 挖方坡比1:~1:1~1:1 一级普通锚杆+二、三级边交角0~10° 坡压力注浆锚杆框架梁 合 计 130 潜在不稳定陡坡路堤段落统计表(K线)

长度 序号 起 止 桩 号 (m) 主要处理措施 备 注 1 K0+805~K0+840 35 开挖宽大台阶+格栅 勘探查1 K10+120~K10+300 180 K10+200~+250左侧设路堑挡墙支挡 明 合计 180 潜在不稳定陡坡路堤段落统计表(A线)

长度 序号 起 止 桩 号 (m) 主要处理措施 备 注 1 AK4+720~AK4+800 80 清除表土+反压护道+开挖宽大台阶+格栅 2 AK6+420~AK6+460 40 清除表土+开挖宽大台阶+格栅 塑料排水板+反压护道+宽大台阶+格栅,局部设3 AK7+900~AK8+060 160 路肩墙 4 AK8+340~AK8+400 60 反压护道+开挖宽大台阶+格栅 AK10+100~AK10+160 60 塑料插板+开挖宽大台阶+格栅 路段可考虑采用抛石挤淤处理。。 2)软弱地基厚度较大(>4m),填方高度较大,有条件促使土体固结沉降的段落,主要采用插板或碎石桩进行处治; 3)软弱地基土层较厚(≥10m),应合理安排施工周期,采用塑料插板处理软基,也可采用碎石桩处理该类深厚软基; 4)对于低填方路段(填高<5m)且软弱土 层厚(>5m),或薄层淤泥质土层(冬水田路段、鱼塘、水塘等)时,采用换填砂砾石垫层+抛石挤淤+土工格栅进行处理; 5)尽量避免在沟谷软弱土基路段设置涵洞构造物,实在无法避免时,涵基一定范围须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 6)当软基段落同时为高填路堤、斜坡路堤时,对软基处理采用相对较强的处治措施,以确保路堤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