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晚熟大豆新品种长农22选育报告

来源:好兔宠物网
实用技术 农村经济与科技2OlO年第2l卷第l2期(总第259期) 中晚熟大豆新品种长农22选育报告 齐秀云,李琳英,王(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雪,李海波 长春130111) [摘 要]长农22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中晚熟品种,2006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该品种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在大面积生产中产量表现优异。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中晚熟;高产 1 选育经过 长农22是以吉林30为母本,公交89164—19为父本,有性 杂交.按照系谱选择法多年选育而成。 1995年:进行有性杂交,组合号9552。 3.1植物学特征 籽粒圆形,种皮浅黄色、微光、脐浅黄色、百粒重18~20g,褐 斑率及虫食率低,外观品质优良;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 灰毛;主茎发达、1~2个分枝,平均株高l16em,主茎20节;成熟 时荚褐色,4粒荚多;籽粒蛋白质含量39.11%,脂肪含量 19.52%。 1996~2000年:种植F1~F5,进行后代选拔。 2001年:种植F6决选品系。 2002~2003年:院内产量比较及有关性状鉴定,2003年比 号为l。 3.2生物学特性 长农22属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30—135d.需≥10℃有 效积温2700℃以上: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抗大豆花叶病毒 病(1R);高抗大豆褐斑病(0HR);中抗霜霉病(3MR);抗细菌性 斑点病(2R);中抗大豆食 tl,虫(12.8%MR)。人工接种鉴定结果: 人工摩擦接种抗大豆花叶病毒混合株系(8.3R);网室内抗大豆 花叶病毒l号株系(1.8R);抗2号株系(3.4R);抗3号株系 2004年:以长B2003—1为代号,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预备 试验。 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试验结果 2.1预备试验结果 (10.8R);人丁喷雾接种中抗大豆灰斑病(20.8R)。 4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4.1适应区域 2004年平均产量3012kg/}1m ,比对照吉林3O号增产O.5%。 2.2区域试验结果 2005年8个点次平均每lhm 产量2678.7kg,比对照吉林 30号增产4.6%;2006年8个点次平均每lhm 产量3200.0kg, 比对照吉林3O号增产5.8%。2年平均产量2939.3kg/hm ,比对 照吉林30号增产5_3%, 2.3生产试验结果 适宜吉林省中晚熟地区种植。 4.2栽培要点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55kg左右;一般每lhm。 保苗18~2O万株;每ih111 施有机肥2~3万kg,种肥磷酸二铵 150kg;硫酸钾50-75kg:生育期间适时防蚜虫和食一tl,虫。 作者简介: 齐秀云,女,农艺师,从事大豆育种工作。 2006年6个点次平均每lhmz产量3056.6kg/hm ,比对照吉 林30号增产12.6%。 3特征特性 f上接P】51)2次药,间隔时间要短。在常年流行地区,第一次旌 药保护花期,是否第二次用药要根据品种抗性,以后的病情、及 天气趋势决定。常用药剂多菌灵的药效保持期为5~7天。特别 注意:若第一次喷药用药量不足或错过适期,对防治效果有很 大影响。 ‘ 50g;施用方法:多菌灵主要是水剂喷雾。常量喷雾,手动喷雾器, 每亩用水量为60—75升,喷药水孔径1.5mm;中量喷雾,每亩用 水30~40L,喷药水孔径lmm,低量弥雾,用风雷18型机动弥雾 机,每亩用水15L;(如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药水孔径改为 0.7mm)低量弥雾以选择微粉剂、胶悬剂、可溶性粉剂为宜,不然, 难以达到防治要求。 作者简介: 汤清益(1981一),男,汉族,湖北襄阳人,襄樊农科院助理农艺师。 3-2.2补救措施:用加倍药量,周到防治,防治效果有60%左右, 可挽回些损失。药剂种类和应用方法防治效果80%以上的:多 菌灵及硫菌灵(托布津)每亩用量:25%可湿性粉剂200g;50%可 湿性粉剂100g40%胶悬剂100g;40% ̄粉剂100g;80%微粉剂 一】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