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教学案例与反思
中国制造教学案例
中心小学孙丽
教学目标:
1.借助图表,知道我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飞速发展的事实以及家电产品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2.在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过程中体会中国制造的强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着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所认识,树立民族责任感。
4、认识和分析图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事实,了解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市场。
难点:尝试着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中国制造。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并掌握学生的调查探究情况。
2.教师自身了解中国制造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老百姓生活中的火柴、蜡烛、肥皂、布……都带上了“洋”字吗?这些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的东西,旧中国有能力生产的工厂却很少很少。如今中国59周岁了,59年来伟大祖国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制造》,一起来探究中国工业的发展,继续来感受中国的变化。(课件: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识图活动:(课件出示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请打开书本69页,在《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地图》上迅速找到四大工业基地所在地,(教师适当介绍各工业基地所在行政区及基地的基本情况),谁看出了这些工业基地地理位置的特点?(沿海,交通更便利)
教师:(课件演示新建的工业基地),你们看,今天除了扩建的四大工业基地外,新建的工业基地遍布祖国各地,甚至就在咱们身边。细心的你发现了么?(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啊,这么多的工业基地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
2.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教师:谁愿意将你的调查感受和大伙儿分享呢?(交流中得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远远满足了国人生活需要。)
3.识图活动:书本第70页有《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图》《我国部分家用电器的出口统计图》,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细心观察。
(1)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有( )。主要出口到( )等国家。
(2)03年1月—10月,我国家用电器出口交易的数额和金额是逐月( )。
教师: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家用电器在海外是一年比一年畅销的。
4.抒发感受:看到这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据,听到这一个个具体的介绍、真实的故事,再回想起新中国艰难的情景,此时此刻,我的心难以平静了,你们呢?想说点什么吗?
四巧妙设疑,思索中提升。
面对这种种现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中国制造”,思索明天“中国制造”想在世界竞争中保持优势,应该怎么办?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我国原有的工业基地有( )、 ( )、 ( )、 ( )。
2我国新建的工业基地有( )、( )、( )、( )、( )。
(二)选择题
A兰州的石油化工城
B上海港
C大连的工业开发区
D广东省中山市的工业园区
1北方的工业明珠( )。
2西北工业重镇( )。
3孙中山先生的故里( )。
4全国水路交通要冲( )。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我国家电出口数量最多的是电冰箱。( 2我国家电出口金额最多的是洗衣机。(
)
)
3大连是辽中南的钢铁基地。( )
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亲身体验,以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自我、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紧紧围绕“中国制造”这一主题,采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寻找中国制造,相信中国制造,反思中国制造,期待中国制造,萌发自强自立、追求卓越的民族精神。
1创造使用教材。我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后,结合自己对课程的认识,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求,增加了“反思中国制造”的环节,通过巧妙设疑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对中国制造进行一定的反面思索,从而不露痕迹激励他们为祖国今天的变化自豪的同时也应为祖国明天的发展而努力。教学中,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融合,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体验、感受与探究,从而完成的教材的引导功能,使教学成为学生社会经验不断发展的过程。
2精心设计活动。如下载视频等展示调查成果。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看着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我不由得感叹:巧妙选择活动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了课外搜集资料能力,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3在制作课件中没有考虑到五班的大屏幕不够清晰,所在画出兴建工业基地的时候应该加粗线,便于学生观察。
4个别地方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中国制造教学案例及反思
中心小学孙丽
2011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