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儿捏脊疗法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综 述中I1t民间疗法 .May 2010Vol 18 No 5 小儿捏脊疗法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许晓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4) zl ̄JL捏脊是中医学推拿手法的一种。早在西晋,葛洪所著 《肘后备急方》中有“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行之,以龟尾至顶乃 止,未愈更为之”以治疗卒腹痛的记载,此法所取部位及操作与 捏脊颇为相似。小儿捏脊疗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痛苦小,患 儿易于接受,在临床上应用较广。笔者现将近十年来对小儿捏 脊疗法的机理、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如下,以进一步对这一传 统疗法有所总结并扩大其临床应用。 捏脊疗法的机理 捏脊疗法具有调阴阳,和脏腑,培元气,强身体,健脾胃,通 经络,行气血等作用。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治疗小 儿积滞、疳证、厌食、腹泻、呕吐、便秘、惊风、夜啼等。 捏脊治疗疾病的机理,源于经络学说 ]。人体以背、腹分阴 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脊在背部正中,乃督脉所循行之处。督 脉循行起于下极之输,并人脊里。上至风府,人脑,上巅,循额, 至鼻柱。故而捏此部位,能促使督脉与冲脉、任脉相接,阴阳协 调。且脊柱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统,脊旁1.5寸多布有脏腑的 背俞穴,脏腑有病能影响经络,而经络有病可内传脏腑。脏腑有 病常反应在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上,相应的俞穴出现压痛、酸 痛等症状。捏脊疗法作用于督脉及膀胱经上,使其舒通经脉,平 衡阴阳,调理气血,以达安和脏腑、培补元气、治病健身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是通过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施治 于人体体表而起着治疗作用。首先通过刺激体表局部组织,增 加局部供血,改善微循环,改善细胞供氧和代谢,减少有害物质 的产生。其次手法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下丘脑,其冲动 引起下丘脑分泌和释放各种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感觉神经传 人脊髓的脑干,通过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胶状质释放脑啡肽,有很 强的镇痛作用;手法的刺激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维 持人体防御机能的平衡 ]。 陈氏等口 对捏脊前后的疳积患儿作胃肠胰功能观察,结果 表明捏脊后胃泌素分泌下降至正常范围,木糖排泄率升高,尿淀 粉酶活性增加。胡氏ld]研究发现,捏脊治疗后,患者的胃液和胃 蛋白酶增加,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活性回升,胆碱酯酶活力增 强,肠吸收功能改善,血中自细胞吞嗜能力正常。程氏等_s]为研 究捏脊疗法治疗zbJL脑瘫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 相关性,发现捏脊疗法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人体必需的微量元 素(如Fe、Zn、Cu)的含量,降低非必需元素(如ca)含量,有利于 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有利于酶的活性,有利于脑、神经系 统、运动系统的发育,对脑瘫儿的临床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氏等_6 为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JLJ'b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 态机制,将4O例外感发热患儿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和肠杆菌 的DNA进行荧光定量,结果显示捏脊疗法可以提高以双歧杆菌 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 和化学屏障,使肠道抵抗力增强,抑制潜在致病菌群的增长,有 维持局部免疫的功能,可以使小JLJ'I-感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症状 改善。 捏脊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1.捏脊治疗d,JL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小儿的缺铁性 贫血以营养性的发病率较高,偏远山区以重度贫血即血虚证居 多,城市儿童以轻、中度为主,表现为气虚证居多。多因小儿饮 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良,过食生冷、暴食、挑食、厌食、营养 过剩等诸多因素伤及脾胃,导致中焦运纳失司,气血生化乏源, 气弱血虚而贫血。田氏 为观察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 贫血(IDA)(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将符合标准的61例ID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冯氏捏脊 手法,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亚铁咀嚼片。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 率95.65 ,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 著性差异(P>O.05),但在改善贫血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 照组。说明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具 有良好疗效。 2.捏脊治疗惊吓综合征。韩氏等l8 将452例患有惊吓综合 征的患儿进行捏脊疗法,医者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 住肌肉提起,而后做食指向前、拇指后退的翻卷动作,两手同时 向前移动,自长强穴沿脊柱两旁向上推捏,一般上至大椎。如此 反复3~5次。捏第3次时,每捏三把将皮肤提一下,捏完后以拇 指按摩两侧肾俞数下,1次操作约需时lmin,操作后不得立即抚 摩背部。经治疗后398例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有 效率为88 。说明其有镇静熄风、安神的作用。 3.捏脊治疗遗尿症。遗尿多由小儿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膀 胱固摄失司所致。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下中 枢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王氏等l9 内病外治42例遗尿患儿,采用 捏脊法配合神阙穴拔罐2个疗程(共2O天),总有效率为88 。 冯氏 用捏脊配合夜尿点贴压法治疗小儿遗尿39例,观察6个 月,痊愈24例,占61.54 ;好转13例,占33.33 ;无效2例,占 5.13 。总有效率94.89 。 4.捏脊治疗d,JL急慢性腹泻。小儿体质和功能脆弱,饮食 不能自节,故d,JL腹泻临床常见。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脱水等 严重后果。耿氏[“ 采用中医捏脊疗法治疗 ̄I,JL轻度腹泻36例, 经治疗1个疗程(5天,每天1次)后,治愈34例,好转2例,无效 0例。总有效率100 。 5.捏脊治疗疳积。疳积是中医儿科四大症(麻、痘、惊、疳) 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5月第18卷第5期 73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 参考文献 CF/INA’S NATUROPATH丫.Noy 2010.Vol 1 8 No 5 之一,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古人视为恶候。此病与西医学 的d,JL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某些肠寄生虫病及各种维生素缺乏 等相似。徐氏等_l 通过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 与口服肥儿丸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疗法总 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 ,说明其疗效确切,经 [1]李艳,郭虎芝.谈小儿捏脊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 1(59):9817-9818. [2]杨小平.捏脊疗法益气健脾作用的临床探讨.按摩与导引,2000,16 (1):13. 济方便。 6.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病因多为饮食喂养不 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吴氏_】3_应用捏脊疗法治疗小 儿厌食(脾胃气虚型),并以Vl服参苓白术散和小儿胃酶合剂为 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 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6.9 ,对照组总有效率83.3 。捏 脊治疗前后尿淀粉酶试验提示有显著提高。说明捏脊疗法简、 便、廉、验、捷,疗效可靠。 讨论 [3]陈桂君.捏脊疗法对疳积患儿胃肠胰功能影响的研究.实用中西医结 合杂志,1991,4(6):377. [4]胡定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2000,16 (5):7. [53程宾,董晓斌,等.捏脊疗法治疗dxJL脑瘫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I临床 疗效之间相关性研究.福建中医药,2005,4(2):4-6. [6]王丽清,葛金玲.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 制研究.河南中医,2007,(1O):25 26. [7]田书瑞.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23例临床 观察.中医儿科杂志,2006,2(3):38—40. 捏脊疗法自古以来一直在使用,临床疗效肯定,其优势是手 法简单易于推广,且是无创伤性疗法,无副作用,免去服用中西 药物及其他疗法之苦,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因此可以长期反复 [8]韩笑冬,王芳.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综合征.中国民间疗法,2006, (9):21. 应用于临床及家庭中。虽然现代文献报道很多,但却很少有对 捏脊疗法进行系统的临床和机理研究。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 考虑对其进行规范化研究,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随着临证 经验的不断积累,捏脊疗法也融合了医生个人不少体会,在此基 础上对捏脊按摩的手法也有许多的出入。这些不同的手法对临 床疗效有没有影响?哪一种又是最优秀的方法呢?或是几种捏 法并无差别?另外,对于各种疾病的辨证治疗,是否捏脊对各种 [9]王玉兰,卢天蛟.捏脊配合神阙穴拔罐治疗d',JL遗尿42例.中医药学 报,2002,(4):20. [1O]冯湘.捏脊配合夜尿点贴压法治疗小儿遗尿39例.针灸临床杂志, 2003,(10):20. [-11]耿立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轻度腹泻36例.按摩与导引,2006,9 (9):25. [12]徐桂凤,安丽凤.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疗法治疗d,JL疳积8o例疗效 观察.黑龙江中医药,2005,(3):40. 适应证的任何证型都有效?临床是否需要加用内服药才有明显 的疗效?这些均应该进行规范化的临床研究以做出结论,以便 对临床能起到较为系统的指导作用。 [13]吴晓慧.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型)疗效观察.延安大学学 报,2006,4(4):38—38. (收稿日期2009—11—16) 灸法预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分析 付彦江黄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 近视是目前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眼病,青少年近视 占其中相当大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 目前西医学对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密 切相关。西医学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因为青少年正处于 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眼暗》一诗中有:“早年勤倦看书苦, 晚岁悲伤出泪多”,道出了早年苦读书是晚年眼病的重要原因。 中医学认为,近视眼常由青少年学习时使用目力不当,劳瞻竭 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 发越远外;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 远及。 生长发育阶段,眼的屈光系统尚未稳定,手术治疗非其首选。非 手术治疗主要有戴眼镜、应用睫状肌麻痹剂等,但疗效均不肯定。 中医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对近视的记 载,“目不能远视”,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称之为“能近怯远证”, 数十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对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工作进 行了深入研究,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灸法在防治青 少年近视方面有突出贡献。雷火灸对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早期治 疗有较为肯定的疗效,近年来对此方面有诸多报道。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 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 则凝”的两大特点。《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 傅仁宇《审视瑶函》称“近觑”。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简称为 近视。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七窍病》中阐述了近视的发 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将久处烟火、泣泪过多、夜读细书、月下看 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饮酒不已等视为重要的病 74 中国民间疗法201 0年5月第1 8卷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