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来源:好兔宠物网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化乡教委通边小学 苏居平

【摘要】:结合自己多年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经历,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 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现状,拓宽教师知识点,探索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分析 认识 提高

在农村小学阶段,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针对目前我国的办学体制和教育现状,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现我国教育目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教育的主阵地在农村,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农村。然而,优化农村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理念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涌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改革中来。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 一、农村小学教师在方法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出现的偏颇。许多教师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去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力图摆脱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尽量去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地

1

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在追求课堂教学外在形式上的多样和活跃,由“满堂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忽视了对“问”的目的和价值这些内在东西的思索,其结果势必造成教学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师生忙碌一场,学生所得寥寥。

2、重视学法指导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可是也有的教师为了体现“重视学法指导”,竟不顾学生特定年龄段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不顾教材的横向、纵向联系,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所谓“学法指导”。有的在教学一年级讲读课文时也总结了几条“学法”挂出来,貌似进行了学法指导,而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条条根本不理解,如坠雾中。

3、还有的教师顾了“放”而忽视了“扶”,有的重视了思维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注意了使差等生有所提高却又忽视了让优等生有所发展,等等。

总之,在如何把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问题的尺度上,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二、农村小学教师在内容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小学语文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教授声、韵母字母的读写拼读,而不重视指导学生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部位、口形和发

2

音方法,对整体认读音节及鼻韵母、轻声、变调等读法更不重视,造成学生发音不准,土语浓厚。如在读普通话四种声调时,教师不清楚四声中各声的高低变化,读起来变了味儿,这样大大妨碍了普通话标准音的推广。

2 、由于多数小学教师“三笔字”基本功较差,在汉字教学中,往往避重就轻,重识字,而轻视汉字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的教学,甚至对汉字的造字方法一概都不清楚,一些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在教师的讲解中变的索然无味,结果造成学生对汉字记得生硬,多笔少画,形似相混现象往往出现,另外造成书写能力差,甚至不能在田字格里很规范地书写汉字,并且轻视了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学习认识,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使之抽象化。再者,多数教师很少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图画来指导学生学习,忽视了小学生直观性、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和教材以图学文,图文共识的目的相背道。

3、部分教师不注重词语的涵义与分类,使学生淡化了词性、词语的使用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及语体色彩,教学中往往将词语的解释全部放到查字词典教学中,轻视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将分析综合,联系上下文及在实际生活中解释词语的教法淡化,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词义的轻重及合理搭配,出现了较多的语法错误,这样也很难培养小学生的分析综合及逻辑思维等能力。

4、教师只重视句子外层意义的分析和理解,轻视对句子的结构的分析,对句子按语气和用途的分类不甚清楚,使学生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式的变换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样,学生

3

不清楚句子的主干与枝叶部分,造成学生扩句、缩句不正确,变换句子形式出现错误,甚至自己造出的句子会出现结构混乱、前后矛盾、重复罗嗦,误用关联词等语病,更不能很好地修改病句。此外,教师对一些修辞手法讲解不透,学生也不能很好运用修辞手法将句意表达生动、完美,使语句自然流畅,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及写作水平。

5、段篇教学主要指阅读教学,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评价能力,尤其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比较、判断反思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分析文章中,有的教师重教结论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能力,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在分段训练中,只要有学生说出预想的结论,分段问题即视为解决,教师很少引导学生探讨这样划分的原因,包括篇章结构,教师只让学生说出各段段意,最后归纳中心,就解决了阅读教学,而轻视了分析作者的思路,板书设计等。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对作者的布局谋篇不能很好理解,不能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6、小学生作文目的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出来,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和日常语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习作课上成了单纯的作文课,轻积累素材,轻审题、立意等作文前的准备,只重作文的优劣。这样,

4

学生一到作文时就抓脑袋,往往不知如何下笔。为了完成作业,采取单纯想象或抄袭作文书刊等。纠其原因,教师作文前不用意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不用心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不指导学生选材、构思、立意、写作文提纲,把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开来,把课本和生活割裂开来。

三、农村小学教师在备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备课“抄袭”严重,不讲究实用。我曾对我校教案做了抽样分析,发现同年级同学科的教案与已出版的教案基本相同,有的几乎全部是“抄袭”,所不同的是抄人家教案时写了一些错别字。出版的教案,大都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所编。他们的教学基本功高于我们,他们的学生素质也高于我们。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自己学生的实际,汲取他人教案中对已有用的东西,让教案成为我们上课的“剧本”,而不是“备”领导检查之本。作为学校的领导,在检查教师备课时,主要看其实用性,针对性,决不可只顾形式不顾内容。

2、教学没有功底,不能做到教学相长。我曾听取了我区部分语文教师的公开课,结果大多数课堂教学时间是教师包下来的。教师讲得太滥、太死,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思,代替了学生的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了知识的容器。有的教师把现成的词语解释、造句、书后答案抄给学生,让学生去背,去应考,但结果学生并没有考出好成绩。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走出应考的怪圈,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质。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要充分发挥学

5

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讲得精,讲得活,学生要学得活,练得活。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在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上下苦功,必须在钻研教材与教法上下苦功,必须在备好每一堂课上下苦功。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薄弱现状,要吃透教材,深钻大纲,不断学习,勤于积累,拓宽教师语文知识点,探索适合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