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南曩=料技201o年第11期5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昌媛媛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 健康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 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这个时期 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 发期。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 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关注和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现 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1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 老师。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其 家庭的经济地位、家长的文化修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 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心切。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 一,(1)自我意识浓,自私现象严重。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 女,从小过着“众星捧月”或“小皇帝”、“小公主”般生活。凡事 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一些学生缺少爱心,自私自利,容不得 与自己相反的观点和建议,不顾及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感受。遇到稍 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在学习上对 孩子过分苛求,让他们超负荷学习,往往导致中学生因为达不到父母 的要求而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其三,有些家庭因生活贫困、双 亲外出、父母离异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从 而引发情感冷漠、自控力差、孤僻、自卑等不良心理。 (3)学校因素。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积习,学校和家长都 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切为了分 数”的驱使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极易导致中学生 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此外,不良的师生关系也影响中学生的心 理健康。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顾及学生的自 尊心,经常训斥、惩罚甚至侮辱学生。这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 力,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感,出现厌学、孤僻、缺乏自信心 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怨天尤人,或触犯到个人一点利益就斤斤 计较,对集体漠不关心。这种自私狭隘心理的普遍存在,也会滋生嫉 妒、猜疑、孤僻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2)虚荣心太强,攀比严重。中学生由于独立意识的觉醒,开 始盲目模仿成人的生活方式,玩酷、炫富,标新立异,满足个人的虚 荣心。他们甚至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吃穿,比享受,开生Iq Party,互相攀比。有些学生看到成年人的娱乐消遣方式十分羡慕,向 往“迪吧”、“酒吧”等高消费场所,盼望自己有朝一la也能疯狂地 潇洒一把;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情况或者父母的原因,父母到学 校也不敢相认,怕遭人耻笑。 等不良心态,甚至产生对抗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4)社会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媒体的发展,学生接 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于社会各个角落。 不键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必然给本来就缺乏“免疫力”的中学生 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另外,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念、生存意识发生了 很大变化,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各种不符合原有社会道德规范的事 实。中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和实际感受到的往往大相径庭,他们从学 校、家庭接受到的正面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这种反差给相对纯洁的 学生心灵造成了很大冲击,损害了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3)逆反心理重,敌对情绪突出。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 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 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 的心理。不少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强,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一片 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 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 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4)缺乏意志,抗挫能力差。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 的,敢于克服和战胜困难,这才是人生的品格、意志。现在的中学生 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于依赖父母,很少经历过困难、挫 折的磨炼。一旦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心理便防不胜防,承受不了一 点点压力,出现情绪低落,产生失望,甚至精神崩溃,有轻生的念 头。 (1)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转变学校的教育观 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有些学校还是将升学率视为衡 量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把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 “分数决定 切”,造成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 一(5)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弱。现在的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 烈,但起伏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情绪。在学习上,成绩好时,骄傲自满;成绩不好时,则情绪低 力,常常处在焦虑、担忧、自卑的心理状态。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关 键在于把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把发挥学生 主体性作为施教的前提,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学校的核心观念。只 有这样,学校才会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才能使学 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首先,教师应重视 落,一蹶不振。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则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拳脚相 加,好逞一时之强,不计后果。由于他们情绪起伏变化大,加上自我 控制力较弱,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以致影响自己的精神状 态,比如说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力很差,他们沉溺于网 吧,醉心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 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分析 自身的心理品质修养,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的性格、情 感、兴趣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性格孤 僻、脾气暴躁、处事不公,极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的职业特 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 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 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教师还要有 出色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 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同时,学校要对教师广 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 识,以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辅导。 (3)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机 构,培养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 疗。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 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要指导咨询学生自我调控,还要详(转69页) (1)自身因素。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高峰期,生理发展迅 速而自我意识发展不平衡。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他们自我感党已 经长大了,可以独立处理问题了;但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事物和自我的全面评判能力,情绪较为敏感, 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 惑。这些生理、心理上的剧烈动荡和变化会使他们产生烦恼和困惑, 极易诱发心理问题。 69 I1=科技201 0年第1 1 高校论坛 意程度是决定网球运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在所统计的86人当中没有学 生对本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表示非常满意,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只有 2 3%的同学表示满意,这说明网球运动在福建省高校的开展状况是不 容乐观的。要提升学生的满意程度各高校必需加强网球教学的硬件和 软件设施。由于有97.7%的同学对本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表示不满 意,我们只有找出学生对现状的不满意表现在哪些方面才能找到问题 的突破口,帮助各高校解决难题,提高网球运动的开展程度。 身价值等方面的正确引导 。在还没有开设网球课程的学校尽早投入 资金开设网球课程,对已经开展网球课程教学的学校也要增加网球课 程的开课率。 (2)加强网球师资力量的建设,做好培养和引进人才工作,提 高网球专业教师在网球师资中的比例,并为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创造 条件,提高教师技术水平,使学生在网球方面得到更好地学习。 (3)扩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网球运动的宣传,提高校领导对网 球运动重要性认识,从而加快福建本科院校修建或扩大网球场地等硬 件设施的建设。 (4)加强网球竞赛的组织和开展,定期组织校内大学生网球比 赛,开展校际间的网球竞赛,借比赛的机会提高学校知名度引起校领 导的重视,增加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网球运 动中。 袁2学生对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意见的数据分析(多项选择) 根据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意见,其中,认 参考文献 【1]李勇妹,骆积强.福建省高校网球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田.福建体 育科技,2007。26(6):44—46 [2J段兆义,卫刚.山西省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8,1:100-101 为场地器材短缺和宣传力度不够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各高校普遍存 在场地器材短缺和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如能在这两方面加以改进, 即可提高学生对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满意程度。 3建议 (1)在大学生中加强对网球运动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网球运 动的认知程度,并加强对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锻炼的目的、方法、健 【3】李云鹏.福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Ⅱ].漳州师范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2):109-112 (收稿日期:2010-09-01) (接52页)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 的隐私,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黑 板报、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向 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 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建康 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矫治。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 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继康,影 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环境育人。假如社会 环境健康向上、安定祥和,学生就会感到安全、幸福、无忧无虑,充 满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如果社会环境恶劣,充满暴力、色情,学生就 会恐惧、惊吓,对现实产生忧虑。因此,社会各界应关心青少年的成 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中学生心 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国家应制定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 规,依法打击各种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净化社会空气,在全 社会共同编织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参考文献 f1】邱炳武.中学生常见- 理问题【M]科学出版社,2001 [2】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U].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2(2) 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对于预防和消除孩子 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一要转变只重智育,忽视 德育的思想观念。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 创新能力和不断发展的潜能。二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提高自身素 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化解冲突,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三要尊重 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沟通、相互理 解。四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对孩子出现的心理 【3】胡锦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与研究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2005(4) 问题,要积极和老师沟通,协商解决,防微杜渐。 (5)创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中学生心理 作者简介昌媛媛(1977-),女,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O-08—23) (接72页)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 心理咨询或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 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专业 机构接受心理咨询。③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学校可调控地引发学生心 时、准确搜集和反馈信息,积极协助学校和老师开展危机干预的基础 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学校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 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 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式回避措施。④建立监护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根据危机程度的轻重建立监护系统,对心理危机 程度较轻者,主要以靠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监护小组,及 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 性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能够起到其他人员不可替代的作 用。⑤其他人员。全校宿管员、食堂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 部分院系教师和学生社团成员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培训和讲座,使他们掌握跟大学生互动和提供服务的态度和技巧,具 备心理危机识别意识和能力,增强主动关爱学生和特殊群体的意识。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把大学生培养 成既具备精湛的专业文化素质又有高尚思想品格的高成次人才,是全 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 点和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危机,应付危机,化危机 为良性危机,从而获得转机,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霞.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策略探析Ⅱ】.中国成人教育, 2010(07) 【2】张爱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Ⅱ】.教育探索,2008(02) [3】廖深基.“四维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研究LI].高校辅导员学 刊,2009(01) (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应该健全干预系统人员配备。 ①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咨询专家是多层次构建大学生危机干预立体支 持系统的关键,高校心理咨询专家为高起点、高水平地开展心理危机 干预提供了有力保障。②学生政工队伍。高校要重视对学生工作干 部,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使他们在日常 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 水平。③各学科教师。高校所有的教职员工特别是任课教师,都负有 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要 把这方面工作的情况列入考核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内容之中。( 学生 骨干。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离同学最近,最了解同学的优势,及 作者简介柴楠(1982一),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 克思主义者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El期:2010—08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