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

研究

摘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大数据时代下,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也在发生改变,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教师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职业能力;大数据素养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大数据时代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调查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其原因。

(一)师资队伍具有双师资格但知识更新滞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确定双师标准时,主要以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与相应职业资格为基础,因此双师要求能否跟上社会需求并不成为主要考核标准。一些老师专业知识更新落后,教学手段、教育方法过时,无法满足新时期职业教学发展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具备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的“双教师”型教师的比例需要进一步增加。

(二)有职业能力提升意识但具体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变革,有提升职业能力的意识,但目标不明确。高职学校老师对职业能力构成有一定认识,但对于结合自己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目标还不清楚,没有明确的职业素质提高目标。高职学院的专任教师一方面平时教学任务重,一方面教改科研任务量大,各种竞赛的开展,导致时间和精力不够,另一面为了职称评聘,忙于准备各种材料,没有对职业能力提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目标。

(三)有职业能力提升规划但缺乏规范指导

职称晋升、学历提升是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尺之一,而不是作为全部的标尺。各部门都有职业能力提高的计划但没有规范指导,不少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和标准不是很了解,不清楚怎样把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和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教师往往将大部分精力用作科学研究或理论探究,而缺少自己的实际能力特色。在达到职称目标、学历提升以后,职业能力提升动力不足。

(三)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不显著

高职院校培训大多采用网上学习、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培训。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也越来越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手段,尤其学习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手段,通过增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内容和便捷性的教学评估,可以发现学校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大量数据,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效率和优化教育资源,因此学习分析技术此类新型教育改革工具的培训十分重要。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从自身层面上提升自己的大数据素养,重新确定自身的教学职责,并做好自主学习,以更积极的方式应对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通过外在层面形成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激励等措施保障,实现高校教学体系和大数据时代的深度融合,实现大数据为高校教育服务的目的。

(一)提升信息化职业教学能力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人才培养的教育形式也将改变,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就是教育信息化,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互联网通信等现代信息,将教育的每个过程数字化,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益。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知识的讲解者变为学生认知的引导者,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引领,以信息为支撑,运用现代方法进行教学。在数字化教育中,需要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方法、技能、环境等各种要素数字化,必须把握创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重要原则,正确使

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先进教育信息技术建立智能课堂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现代化教育方式,提升我国现代化职业发展。培养教师积极应对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变化的能力,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配套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内生活力。

(二)加强职业能力培训

高职人才培养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需要不断加强职业能力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教育部门、行业企业培训,专家授课、实战演练等各种形式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现代职业教学思想,让教师了解职业教学发展的动向和教育教学技术,尤其要了解适应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和具体项目研究、创新水平,特别是掌握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的教学方法和具体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实现课堂教学适时诊改,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三)运用数据采集、分析、呈现等相关大数据技术

高职教师的主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们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各类资讯在网络上也实现了及时更新,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做好对老师信息化培训工作,让教师们意识到信息化将对教育的发展带来各种变化,以便于老师们积极应对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变化。通过相关培训学习,高职院校教师要具有大数据思维,不断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呈现等相关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智能系统或云端等采集信息,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把得到的信息更好的呈现出来,把数据采集、分析、呈现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通过大数据采集实现学生学习行为的采集、分析, 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信息化再上新台阶,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教师分类、分层培养

经常说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也应该分类培养。高职学校师资主要来自两种:应届毕业生(硕士、博士生)和职业人(本科以上学生,企业工作经验),前两种都是非师范毕业,相同点是教育教学理论相对薄弱,在师资培养上要加强教学方

法、教学思想等知识的培训。不同点是应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职业人实践经验丰富,都存在不同短板,不符合双师标准,要加强双师分类培养。应届毕业生也要做好企业实践,每一年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职业人培养相对容易,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养,提高职业素养。

以\"师\"为本,分层培训,赋能教师信息化素养。根据教师成长的各个层次,有效地衔接需要,学校设置了分级培养制度,对“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分别着重进行教育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教学方法变革和课堂构建,在专业课程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立体化教材构建等方面培训。既可聘请国内著名信息化专家来校讲课,亦可对老师分批次进行现代化教育技能专项提高训练,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课堂信息化训练,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保驾护航,使信息化素养研修更接地气,真正做到\"因需施培\"。

(五)加强科研、双创、社培三项能力

针对高职教师教科研实践、双创指导、社会培训综合能力较弱、主动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参加权威性、实战性、科学性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了解科研、双创、培训等任务要求,认识研创培三项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掌握科研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助推教师科研实践出成果;增强双创指导的方法和经验;提高社会培训服务能力,提升参与社会培训动力;掌握科研、双创、社培三项能力互通互融、快速提升的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而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也要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既要学会利用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也要学习大数据技术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顺应时代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