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分析历史的能力

来源:好兔宠物网


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完整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就是重中之重。史料的运用,即是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一、运用史料,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

二、运用史料,动脑和动手

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历史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1、认真阅读

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的意思弄明白。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但关键是要认真,要有耐心。认真阅读史料,除了阅读正文以外,还要注意阅读史料的按语和尾注。这些要素提示我们把这段史料还原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下,有助于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历史知识,正确答题。

2、仔细审题

如果说认真阅读史料是准确答题的基础,那么仔细审题则是关键。不少同学不会审题,特别是考试时遇到一些材料长,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较艰深的史料题。一看材料,心里发慌,手脚自然就乱了。审明题意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只有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准确答题。

3、准确表述

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回答,千万不能丢、漏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扣紧问题回答。对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进行整合、概括。表述时要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总之,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应该立足于课本,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把选取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定的方法,决不能一蹴而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