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17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17

(总分:99.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   

A. B. C.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散步 D.发明创造

D. √

解析: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故选D。

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   

A.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B. √ C. D.

解析: 疏导原则是要求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选B。

3.“前怕狼,后怕虎”的情形使人面临( )。

   

B. C. D.

A.双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单趋冲突

A. √

解析: 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故选A。 4.坐巴士会晕车的人,乘船、乘火车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 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A.

D.条件反射的习得

B. √ C. D.

解析: 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心理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故选B。

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   

A.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B. √ C. D.

解析: 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故选B。 6.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动用了( )。

   

A.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B. √ C. D.

解析: 负强化是指某种刺激抑制行为的出现。教师罚学生抄写课文旨在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故选B。 7.提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育理论流派的德国教育家是( )。

   

A. B. C.

A.卢梭 B.杜威 C.洛克 D.赫尔巴特

D. √

解析: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三中心理论。故选D。

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 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 

A. B.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C. √ D.

解析: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故选C。 9.( )提出了“白板说”。

   

A. B.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C. √ D.

解析: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故选C。 10.课外活动不包括( )。

   

A. B. C.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D. √

解析: 课外活动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而选修课属于课程计划之内的。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

1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 (分数:3.00) A.年龄差异 B.群体差异 √ C.智力水平 D.性格差异 E.个体差异 √

解析: 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生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故选BE。 12.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 )三个等级。 (分数:3.00) A.一般常态心理 √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 D.严重病态心理 √ E.精神病

解析: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故选ACD。

13.教师语言情感美的功效包括( )。 (分数:3.00) A.感染功能 √ B.诱导功能 √ C.形式功能 √ D.破坏功能 E.生活功能

解析: 教师语言情感关的功效有感染功能、诱导功能、形式功能。故选ABC。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的是( )。 (分数:3.00) A.认知失调 √ B.态度定势 √ C.道德认知 √ D.社会风气

解析: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社会风气是外部条件。故选ABC。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3.00)

A.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韦纳提出的 √

B.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的成败预期有关 C.为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属于远景性动机 √

D.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70%的任务 √

解析: 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为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属于近景性动机;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故选ACD。

三、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6.资本主义社会,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以______取代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 解析:

17.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克鲁普斯卡娅) 解析:

18.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 1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夏) 解析:

19.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 1”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等目标。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两基) 解析:

20. 1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潜能) 解析:

21.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 1、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职业训练) 解析:

22. 1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实质性的联系) 解析:

23.课堂导人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进入课题) 解析:

24.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作业可分为:课前预习作业、 1、课后复习作业。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课堂作业) 解析:

2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呈倒“U”型曲线) 解析:

四、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

26.潜在课程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其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解析: 27.教育目的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两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解析: 28.有意注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解析: 29.角色冲突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角色冲突: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妨碍的斗争。) 解析: 30.心理调适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心理调适: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应状态的心理过程。) 解析:

五、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述该观点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该观点的基本内容如下。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人类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1)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2)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而且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

解析:

32.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学科课程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课程是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

(2)学科课程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主张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活动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学习,强调改造经验,通过活动让儿童习得知识。 (3)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提供给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4)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总体上它们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解析:

33.教师如何运用暗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一是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项或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进行。三是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性格及他们的表现做出相应的反应,要使用一些鼓励话语和表情,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给他们学习信心。) 解析:

34.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2)场依存性则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解析:

35.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现代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1)商品性。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并日益普遍化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

(2)生产性。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高校中则要求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3)科学性。当代重视STS教育,即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相互关系,并引入学校教育。

(4)民主性。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被看做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5)发展性。现代教育更重视智力发展,重视人的各方面的潜能,包括右脑潜能的开发,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解析:

六、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4.00)

36.联系实际,论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分数: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建立健全合适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解析:

37.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分数: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1)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

(2)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说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

(3)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