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矫正对改善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效果研究
·临床研究·
认知行为矫正对改善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效果研究
王春丽
(海军特勤疗养中心第二疗养区,山东 青岛)
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矫正对改善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抽取50名部队基层官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睡眠干预方法的差异,
将其分成对照组(25名)、观察组(25名)。两组分别接受常规个性化睡眠干预和认知行为矫正。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部队基层官兵对睡眠干预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矫正用于部队基层官兵,可显著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矫正;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76.093
本文引用格式:王春丽.认知行为矫正对改善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178-179.
0 引言
睡眠障碍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达不到相关标准的症状,主要以入睡困难、容易醒、醒后难以入眠
[4]
为主要表现。部队基层官兵日常训练任务重,训练负荷高,这类群体容易因日常训练而产生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产生又会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形成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发生可反作用于
[1]
官兵的日常训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提高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成为一项主要问题。为了评估认知行为矫正的价值,本研究抽取了50名部队基层官兵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50名部队基层官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睡眠干预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25名、观察组25名。所有官兵均为男性,年龄分布18- 28岁,对照组平均(22.8±1.7)岁,观察组平均(23.6±1.6)岁。所有官兵平时工作、训练任务基本相同,饮食、作息时间统一,无其他基础疾病和精神类疾病。选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其睡眠质量,保证实验前选取的两组官兵睡眠指数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定疗养员关于睡眠的错误观念,指导其挑战错误睡眠观念。1.3.2 行为疗法(1)刺激控制,即限制其白天休息时间,鼓励多进行户外运动,并组织干预组每天一起操场跑步。每天评选运动步数第一名发其小纪念品以示鼓励。
(2)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即:组织干预组讲解训练的整体流程。指导其做好训练前准备:嘱其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指导其随音乐行自我渐进性放松训练(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由干预实施护士指导放松,每天练习2次,共15天。训练时间为下午一个小时,睡前一个小时。训练有效标准为面部无表情,各肌肉均处于松弛状态,肢体和颈部张力减低,呼吸变慢,脉搏减慢。1.3.3 会谈,见表1。
表1 会谈
会谈
任务
1.睡眠卫生教育
第一次 2.刺激控制第二次 认知重建第三次 认知重建
目的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强化规律睡眠-觉醒时间 矫正错误的睡眠认知
评价是否纠正错误的睡眠认知, 并评估是否有新的错误认知出现
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学会身体放松
1.2 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
在对基层部队官兵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后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基层部队官兵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迷茫,不明确再就业的相关事宜;第二,部分官兵面临着等级晋升和职务任免的压力;第三,基层部队官兵需要在夜间换岗放哨,容易产生较强的孤独感,导致难以入眠。第四,为了确保官兵能够完成作战任务,基层部队官兵平常需要每天进行训练,训练的强度较大,且极容易导致躯体损伤,加之精神压力的影响,极容易
[5]
导致其出现失眠症状。在选取实验对象时,保证两组实验官兵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
1.4 观察指标
观察官兵的心理状况,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观察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变化,选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观察部队基层官兵的满意度,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软件为统计工具。
1.3 方法
干预时间为15天,干预措施:(1)对照组接受常规个性化健
康教育睡眠干预等正常的护理措施。确保基层官兵休息环境安静、舒适,夜间保持室内的黑暗环境,以促进其入睡。指导基层官兵睡前减少活动量,以防神经兴奋影响睡眠质量;(2)干预组:接受与对照组等常规的护理服务外,接受认知行为干预。1.3.1 认知疗法
(1)部队基层官兵多因训练强度高、作战时间长等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诱发睡眠障碍。为了改善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应积极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认知,使得部队基层官兵对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等形成良好的认知,并提高其配合度。认知干预过程中,通过小讲堂和微信群推送正确的健康睡眠知识,对基层官兵进行正确的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指导。指导部队基层官兵养成定时入睡、早睡早起的习惯,指导其合理控制接近睡前时间的活动量。如有必要,可指导部队基层官兵建立良好的入睡反射,如于每晚睡前以40-46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泡脚,进而起到助眠作用。对于伴有严重睡眠障碍且有使用药物习惯的部队基层官兵,应指导其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用药剂量及频率。随着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的改善,指导部队基层官兵逐渐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以防频繁使用药物产生依赖,造成停药后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2)认知重建,采用基于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确
2 结果
2.1 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状况变化,见表2。
表2 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状态变化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值
人数252550
干预前8.29±1.388.32±1.37>0.05
干预后7.25±0.865.03±0.51<0.05
2.2 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变化
分别于部队基层官兵接受睡眠干预前、接受睡眠干预后,选用
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其睡眠质量。干预前,两组部队基层官兵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见表3。
表3 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变化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值
人数252550
干预前8.29±1.388.32±1.37>0.05
干预后7.25±0.865.03±0.51<0.05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76期
2.3 部队基层官兵的满意度
为了评估认知行为矫正在改善睡眠质量中的价值,本研究使用李克特量表对两组官兵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对照组部队基层官兵对睡眠干预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所
179
以给予部队基层官兵评估睡眠质量,掌握其近期睡眠质量改善状
况,评估结果显示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则提示所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方案有效,应继续维持,直至部队基层官兵的睡眠质量恢复正常为止,见表4。
表4 部队基层官兵的满意度[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值
人数252550
非常满意17(66.67)21(84.54)<0.05
基本满意5(17.78)3(13.40)>0.05
无所谓(不确定)
00
不满意3(15.56)1(2.06)<0.05
非常不满意
00
满意度21(84.44)24(97.94)<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矫正方法对基层官兵的睡眠
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官兵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对认知行为矫正效力的充分验证,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睡眠是维持个体正常生理机能正常运行的保障,着重提升睡眠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官兵精力的恢复,也是其身心健康的重要
[2]
保障。基层部队官兵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近几年,基层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指出,睡眠质量的优劣是部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若基层部队官兵睡眠质量下降,则容易对部队的战斗力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基层部队官兵不能够与亲人时长见面,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忧虑,常常会出现睡眠障碍和失眠的症状[3]。因此,部队医护人员在保障基层官兵期间需要加强对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干预,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克服对安眠药的依赖性,戒烟戒酒,严禁睡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看手机,以便能够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在采用认知行为矫正对基层官兵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基层官兵的睡眠状态,为其制定科学的睡眠计划,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为官兵提供科学的睡眠指导,促使官兵情绪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通过有助
于睡眠药物的充分作用,使患者心理能够处于平静状态,为睡眠
营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现阶段,认知行为矫正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属于心理干预的范畴,通过对基层官兵的心理进行引导,能够促使基层士兵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实现对其不良睡眠状态的矫正。
综上所述,针对睡眠质量较差的基层部队官兵,应重视对其认知行为进行干预,形成睡眠质量提升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婷.认知行为矫正疗法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
响[J].系统医学,2017,2(21):63-65.[2] 高燕芬.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
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8):2047-2049.[3] 杨士来.认知行为疗法对肾移植受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D].福
建医科大学,2016.[4] 卢小丽,陈军军,唐艳燕.认知行为疗法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焦虑情绪
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5,30(04):750-753.[5] 伍轶群.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5(07):758-759.
(上接第177页)
输出量提高,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④心理压力大。研究组存在心理压力68.29%高于的老年对照组19.51%(P<0.05);现60岁以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是职场人士,是家庭、工作单位或者工作骨干或者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紧张、焦虑的工作环境导
[6]
致该人群常常处应激状态,而引发高血压。另外高血压病治疗需要患者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在长期的治病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厌倦、懈怠、侥幸等不良心理,造成患者自我效能低下。⑤在对高血压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是本次观察发现中青年患者依从性较差,本文治疗依从性好48.78%低于老年对照组78.05%,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7,8]
: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认知不够充分,对其治疗不够重视;中青年患者对自身身体质量盲目自信,忽略按时用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双下肢水肿、干咳等)对患者造成服药的心理阴影,患者换药频率较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对服药具有抵触心理。⑥血压控制低,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依从性差,不良生活习惯多,心理压力大有关。
综上所述,中青年高血压具有特异性,如果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并发症,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远
[9]
远大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此预防治疗工作意义重大,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系统化健康教育,从患者的初次、再次门诊就诊到定期的健康随访,根据每位高血压患者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健康宣传方案,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知识,使他们提高认识,自觉地接受并坚持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增强锻炼。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
[10]
还须强化心理支持工作,通过先评估后干预的方式,提高干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患者加强疾病认识,消除因突然发病引起的恐慌感,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并加强社会和家庭支持,缓解社会、
工作压力等。针对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家
庭经济情况与患者意愿等制定出合理的药物剂量与用药方法,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尽可能选择长效、价格低廉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以便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确保患者按照医嘱用药。
参考文献
[1] 张筱青.微信健康教育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分析[J].中
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1423-1424.[2] 武颖,衷敬柏.105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J].北京
中医药,20l7,36(3):213-216.[3] 杜军.β-受体阻滞剂在中青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优势[J].临床医药文献
电子杂志,2019 , 6(32):20-21.[4] 张俊,陈琳,叶加宝,等.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
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6):23-26.[5] 李红飞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程度的比较[J].中国医药
指南,2016,14(23):87-88.[6] 陈业媛,郑泳森.中青年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牡
丹江医学院学报,20l7,38(1):125-126.[7] 宋江山.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关系的因素探讨和临床意义[J].临床研
究,2016,24(11):152-153.[8] 周晓玲.中青年高血压50例临床特点观察[J].基层医学论
坛,2018,22(14):1881-1883.[9] 高飞,张向,李前宽,等.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应
危险因素分析[J].甘肃医药,2017,36(8):609-610.[10] 王小云,涂文程,陈丽波,等.獐子岛中青年居民高血压病
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11):1393-1397.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