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在消毒供应室污染区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中外医学研究 1 | 201 1年1月 第9卷II一奠 第1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l譬| -|||一| |l毒一|j 系统论在消毒供应室污染区管理中的应用 杨洁 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212016) 【摘要】 目的将系统论运用在消毒供应室污染区管理中,使污染区的管理更科学全面合理,从而提高污染区清洗工作的质 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结论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污染区进行管理,可以确 量。方法 系统论的方法。结果保污染区的工作质量,使污染区的管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污染区管理; 系统论 消毒供应室污染区的主要』=作是对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进行 清点核对、分类、浸泡、清洗、消毒、上油和烘干,是为临床提供合 格物品的第一道关口。如果不能保讧E工作质量,就有可能导致 灭菌失败,引起医院感染。所以,消毒供应室污染区要做到科 学、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白2007年3 月以来,尝试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对消毒供应室污染区进行管理, 发现可做到管理思路明确,ll:作效果明显,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 改进和提高。 1应用依据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是以 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系统是有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子系统组 成,并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共同目的的有机结合体。同时它又是 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应用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改进和优化系 统,并且不断的发展出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 问题[ 。 2优化措施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笔者把污染区的管理看成一个系统,由 护理理念、物质环境、制度职责操作规程和监督检查反馈等四个 子系统组成。并且对四个系统分别进行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 关系,努力改进和优化系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污染区的工 作操作性更强。系统优化就是各子系统都围绕系统的整体目的 协同发展,系统才能称为优化的系统。功能强大的系统,往往结 构比较稳定有序。 2.1培养护理理念 2.1.1提高思想认识一个人的价值是对他人及社会贡献多 少,能为全院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提高医疗质量,减 少患者的痛苦是我们的职责和骄傲。 2.1.2了解污染区的重要性灭菌的物品必须达到表面清洁, 否则细菌的芽胞可能因为藏留在污渍中导致灭菌时蒸汽无法穿 透到芽胞表面,使灭菌失败。 2.2完善物质环境 ‘ 2.2.1合理的区域划分,可以节省人力。 2.2.2配全仪器设备,包括:冷热水供应装置、超声洗涤机、消 毒器、烘干器、蒸馏器、导管清洗设备等,并做好维护和检修,使 其处于最佳功能。 2.2.3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包括:圆顶工作帽、口罩、工作服、防 水衣、防水同裙、防酸手套、防烫手套、冲眼器、护目镜等,尽可能 降低职业损伤。 2.2.4明确操作规程,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 事项上墙,所有物品放置都有明显标志,各种用品的使用方法以 及注意事项均有明确的说明。 2.3健全制度职责操作规程 2.3.1 职责包括消毒供应室护士职责,消毒供应室收班职 责,消毒供应室洗班职责。 2.3.2制度包括消毒供应室去污区的工作制度,消毒供应室 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去污区的职业防护制度,消毒供应室去污 区的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室清洁消毒物品检测制度,消毒供 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制度,消毒供应室消毒隔 离制度。 2.3.3操作规程包括(非特殊感染类)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 清洗消毒处理流程,特殊感染类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清洗消毒 处理流程,超声清洗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蒸馏水制作的操 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消毒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烘干器的操 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超声清洗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收货员 的穿衣流程,收货员的脱衣流程,洗涤员的穿衣流程,洗涤员的 脱衣流程,等。 2.4落实检查督促反馈成立QC小组,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 组成。制定各种检查的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督 促。护理部质控小组、Qc小组以及护士长检查问题,及时反馈, 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评价。 3 结果 应用系统论的思想对消毒供应室污染区进行管理,可以确 保污染区的工作质量。护理理念的培养对其余子系统起着引领 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完善的物质环境,是_[作的根本;健全的制 度职责操作流程,是正常运作成为可能;反馈是质量的保障。由 于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中采取“以人为本”,各种物质保障到 位,反馈实事求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使污染区的管理质 量得到不断提高。 4讨论 如果说医院的质量问题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那么供应室的 质量问题就是供应室管理的核心_3 J。所谓的系统方法就是运用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基 本方法。要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要提高每个要素的素质 J。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由于各子系统都处于最佳状态,整体系统的 工作质量就得到保障。 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污染区进行管理,可使管 一】07— 中外医学研究 201 1年1月 第9卷第1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压学 综兮 - 。 - ≯0 || 。g |0≯l _一 | ||_譬.| ≯ll |Ill0。 。毒磐曩! [2]王冬,朱乃苏,陈志兴.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上海:上 理思路清晰,确保物品的洗涤质量。即使方针政策发生变化,系 统也能有序的进行科学、全面、合理的调整,使系统保持相对稳 定,确保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 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629. [3]邵艳华,林平,刘亚楠,等.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检查工作认 同度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4(3): 48—49. 调整内部结构,并不断的与环境进行互动,系统的最终目的,维 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即内部的管理要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 各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个功能独特 [4]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14—237. 的有机整体。笔者也将此管理方法推广到消毒供应室管理的各 个方面,使消毒供应室的整体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10—10~02 (本文编辑:程旭然) [1]魏宏森。系统论一系统科学哲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11. 医院内感染控制与合理应用抗生素 治疗医 院细菌感染 张玉琪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214442)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抗生素治疗 医院感染随着医学的发展而13益严峻,人们对其的认识也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外医院感染发生率一般是3%~ 的不断问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 耐药性日益突 ,至80年代末已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院外感染中细菌的耐药突变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院内感 染儿乎均由耐药菌导致,且常为多重耐药株感染。细菌对一种 新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人类发现和生产 ~l7%。国内报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18%。医院感染不 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大大 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和减少医院内感染是 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院感染的定义:根据2001年1月3日颁布的《医院感染 个新抗生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的速度, 目前几乎用于临床的所有抗生素都有其相应的耐药菌谱,尤其 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肠球菌和多重耐药结 核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 常见的医院细菌感染及其病原体 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 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人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JE 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主要的病 国内1999年北京协和医院从ICU分离到的细菌中,革兰氏 原体是细菌,在不同的地区和医院里,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差异很大。不同的感染部位,常见的致病菌也有差异。1997~ 1998年欧洲14国家24个教学医院从血液、院内肺炎、皮肤软组 织和泌尿道感染中共分离得到15 704"株细菌,发现超过95%的 阴性杆菌占58%,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2%,念珠菌占10%,阴性 杆菌中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增高;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 球菌占28%,表皮葡萄球菌占34%,粪肠球菌占23%,屎肠球菌 6%。因此,细菌所致的医院感染中,以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 后伤口感染最为常见。其中肺部感染在我国最多见,国外仅次 于尿路感染,约占23.3%~42%,50%以上病原菌为革兰阴性 感染是由l5个种属的细菌导致,其中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属的 比例超过50%。院内感染肺炎中,由这两种菌属导致的比例超 过30%;血液和泌尿道感染中,大肠杆菌所占比例分别达 菌,病死率达35%,常见致病菌有克雷伯菌、金葡萄、铜绿假单 孢菌和大肠杆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肺部感染,致病菌 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孢菌、克雷伯菌、金葡、变形杆 20.8%和49.3%,占第一位;而在院内肺部和皮肤感染中,葡萄 球菌属占第一位,所占比例分别达21.5%和37.4%。引起医院 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 菌、肠杆菌、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和沙雷氏菌常见,部分感染由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导致。近年来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等革兰阴性细菌和厌氧菌如难辩梭状 菌,病死率13%~30%。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肠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肠杆 菌,发生率l3%~l8%。 2 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性与抗生素的应用 芽胞杆菌的分离率显著增加,这些细菌常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耐药株的分离率按高低顺序依次为ICU一普通临床科室一 门诊。 无可否认,正是抗生素的使用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 的预防、控制和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也给院内感染带来突出的 问题,即细菌的耐药性和感染细菌谱的变迁。在美国,医院获得 早在40年代中期青霉素的应用,开创抗感染治疗新纪元的 性感染的年死亡病例就达40 000,几乎全部由耐药细菌所致。 研究证明,抗生素在医院内的大量应用或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 同时,也出现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其后随着新型抗菌药物 一lO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