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刘全哲 熊 一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勉县 724200)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00-01明确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
果,确定最佳用量及施药时期,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5.2 施药器械
新加坡产Jaoto牌HD-400型16升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直径1.33毫米。
1.5.3 施药时间和次数
7月25日,水稻处于孕穗末期(剥检幼穗分化7至8期),大约在水稻破口抽穗前10天第一次施药,8月3日水稻破口始穗期第二次施药、8月10日水稻齐穗期施第三次药,共用药3次。
1.5.4 使用容量
用药液量675升/公顷。
1.5.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资料
6月11日亩撒施3.6%杀虫双大粒剂2公斤防治二化螟,亩撒施20%苄·乙可湿性粉剂30克进行化学除草,至试验施药时未使用过农药。
1.6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1.6.1 气象及土壤资料
施药当日气象资料,7月25日晴天,平均气温26.4℃,相对湿度57%,东风一级;8月3日晴天,平均气温29.6℃,相对湿度62%,东南风二级;8月10日晴,平均气温24.0℃,相对湿度72%,东风二级(详见气象资料)。
土壤类型黄泥壤土,土壤肥力中上,有机质含量1.8%,PH值6.9,地势低洼,易灌难排,利于纹枯病发生。
1.6.2 调查时间和次数
8月22日水稻纹枯病病情基本稳定时调查一次。第一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及最后一次施药调查防治效果,调查时间分别为7月25日、8月15日、8月22日,共调查3次。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以株为单位分级,分为0、1、3、5、7、9级。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病级数。
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1.6.3 药效计算方法药效按式(1)、式(2)计算: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病指= ———————————————×10…(1) 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2)
式中—清水对照区药前病指,—清水对照区药后病指,—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指,—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对象: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作物:水稻 品种:隆优3051.2 环境条件
本试验田块安排在勉县农场,面积2亩,前茬作物油菜。水稻品种隆优305,土壤类型黄泥壤土,土壤肥力中上,有机质含量1.8%,PH值6.9,地势低洼,易灌难排,利于纹枯病发生。于2014年5月16日插秧,株行距为28厘米×22厘米。移栽时底施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试验地各小区管理水平一致。
1.3 药剂
1.3.1 试验药剂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1.3.2 对照药剂
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由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市场购买。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由巴斯夫欧州分公司生产,市场购买。
1.3.3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处理编号123456
药剂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清水对照
施药剂量(制施药量(有效剂量克/亩)成分量克/公顷)23103.526117301351864.816120//
1.4 小区安排
1.4.1 小区排列
Ⅰ-3Ⅱ-2Ⅲ-6Ⅳ-1
Ⅰ-4Ⅱ-5Ⅲ-2Ⅳ-4
Ⅰ-6Ⅱ-1Ⅲ-4Ⅳ-3
Ⅰ-2Ⅱ-3Ⅲ-1Ⅳ-5
Ⅰ-5Ⅱ-6Ⅲ-3Ⅳ-6
Ⅰ-1Ⅱ-4Ⅲ-5Ⅳ-2
北东
1.4.2 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40平方米重复次数:3次1.5 施药方法1.5.1 使用方法
手动喷雾器喷施,以药液喷湿全株茎叶欲滴未滴为度。喷药顺序为:先喷对照清水,再依次喷供试药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23克/亩、26克/亩、30克/亩,清洗喷雾器后喷对照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再清洗喷雾器后喷对照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喷药操作由一人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表2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
处理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
平均病指2.392.36
平均防效(%)81.7783.87
差异显著性5%1%bcBCabAB
136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2017年第3期(下半月)
科研◎试验报告1.552.902.8111.41
86.9379.8177.56/
acdd/
ABCC/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清水对照变异来源区组间处理间误差总变异
平方和12.2379133.56827.54176.146
自由度341219
表3 第二次药后第12天防效方差分析表
均 方3.820732.92462.29
F 值差异显著水平1.8190.228313.7970.0002
2.1 统计分析
对第二次药后第12天防效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uncan)法,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试验结果
第二次药后12天平均防效:供试药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亩用23克、26克、30克防效分别为 81.12%、83.87 %、86.93%;对照药剂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分别为79.81%、77.56 %。供试药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23克/亩的防效高于240克/升噻呋
酰胺悬浮剂18克/亩(CK1),防效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防效高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CK2),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未达及显著水平;供试药剂26克/亩的防效高于两个对照药剂,与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CK1) 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未达极显著,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CK2)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供试药剂30克/亩防效均高于两个对照药剂,防效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供试药剂间: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亩用 26克/亩的防效低于30克/亩、高于23克/亩,防效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亩用 30克/亩防效高于23克/亩,防效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及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30克/亩的防效高于86.93%,26克/亩的防效也达83.87 %,23克/亩的防效也达81.77%,建议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推荐用药量:有效成份用量103.5—135克/公顷(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制剂用量23—30克/亩),初次施药宜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水稻分蘖末期,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季节病害发展情况及药剂持效期决定,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连续施药2—3次。
(上接第70页)
产干茶0.4千克,可采大茶树为80%,其余部分培育树势阶段,利用公司品牌进行销售,销售价500元/千克,新增产值86.4万元;根据2016年县委县政府脱贫摘帽工作部署,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点定帮扶荒田村,用三年时间达到:按照有机要求,通过高密度留养及茶树移栽方案,打造荒田万亩有机大茶树示范基地,主要对德化镇荒田村的1600亩茶园进行生态茶园改造,即1亩台地茶园改造成4亩大茶树茶园(原茶地留养60株茶,其余1200株茶树移栽到林下,每亩种植40株,种植规格:行、株距:5m×5m)。按照每户建档立卡户5000元产业扶持标准(种植3亩大茶树),对荒田村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组一策、一户一法”,以及惠农贷款入股保底分红等精准扶贫措施,非建档立卡户用整村推进优惠政策每户扶持2000元种植1亩大茶树。目前已完成从公司基地移植大茶树500亩(20000株),并套种其他经济果树做生态覆荫树,三年以后每亩40株大茶树可产毛茶40公斤,每公斤300元计算,每亩收入超过一万元。
4 大茶树移栽技术推广及应用
大茶树移栽技术通过四年多的推广应用,在生态茶园建设中成效显著。
4.1 2013年11月18日在普洱山实验种植大茶树8302株,第二年11月21日,经验收成活7968株,成活率达90%以上,目前通过补植有大茶树8300株(130亩,每亩种植60株),且长势
茂盛,树高达2.5m以上,树蓬达1.5m×1.5m,有较好的景观效
果,同时达到恢复普洱山大茶树速生成林的效果,为普洱山新增旅游景观。
4.2 2014年6月,在普洱山大茶树移栽成活的基础上,困鹿山、扎罗山大力推广林下移栽大茶树技术,为古茶山增添新的大茶树景观及增加经济效益,其中困鹿山村民和企业移栽大茶树12000株(合600亩,每亩种植60株),成活率达90%以上。2016年采摘8000株(剩余茶树处于培养树势阶段);扎罗山村民移栽大茶树3500株(58亩),成活率达90%以上。2016年采摘3000株(剩余茶树处于培养树势阶段);每株采摘鲜叶1.6千克(采摘标准一芽二叶占60%,一芽三叶40%),制成干茶为0.4千克(4千克鲜叶制1千克干茶),销售价280元/千克,亩产值6720元;扣除每亩鲜叶采摘费(1.6×40×60)3840元,茶园管理费每亩1000元(一个劳动力管理30亩),每亩大茶树产生纯利润1880元,一年一个劳动力能获利564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老茶园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4.3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应用大茶树移栽技术于老茶园生态留养中共移栽6000株,100亩;其中板山林下、荒山移栽2000株,白草地林下、荒山移栽500株,大黑山林下、荒山移栽1000株,会连林下、荒山移栽2000株,凉水箐林下、荒山移栽500株,成活率达90%以上,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