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创新职教模式企业对接才

来源:好兔宠物网


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创新职教模式为企业对接人才

新华网湖北频道4月2日电(冯国栋、蔡钧庭、柳萍)“近4个月的对接培训,相信会让这批‘特种兵’很快进入角色。”4月1日,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奔赴深圳卡百特公司就业的毕业生谢春艳自信地告诉记者。

当天,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有22名同学和谢春艳一道,前往卡百特公司就业,还有120人前往宜昌、武汉等地企业就业。前来为这批“特种兵”送行的校长周红星说,这批毕业生的底气就是他们全部来自学校新开办的21家“公司”。

原来,自去年11月以来,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改革毕业班岗前教育,将已有就业去向的近2000名学生,以就业企业为单位进行了重新编班,将每个班冠名为“公司”,全校新组建了21家“公司”。

班级变成了“公司”,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同时,管理理念及体制均模拟企业。班主任任“总经理”,班长任“总经理助理”,考勤员是“人事部经理”,清洁委员是“后勤部经理”,学习委员是“生产部经理”,量化分统计员是“财务部经理”,组长是“车间主任”……

学生在校有双重身份,学校建立了全方位的企业仿真环境,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已与宜化集团鉴定就业协议。时下,他们上学对应上班、上课对应上岗、学生对应员工、作业对应生产任务、教室对应车间、老师对应师傅、学号对应工号。在学生管理上,采取虚拟工资制量化学生的考勤、学习、品德、行为等综合表现,将考核结果以货币的形式计算出来,工资由“基本工资+加班费+考勤奖+奖金+津贴”构成,一周一上报,一月一公布,学期汇总。

学校制度与企业制度实现对接,同学们在校园“上班”过程中,就了解了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标准,熟悉了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主动接受着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对岗位和职业的热情,培养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的运行模式、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生活。

“卡百特公司总经理”、班主任赵群老师说,深圳卡百特电子有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唐志刚刚前来授课,主要讲授了企业结构与文化、产品生产流程与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学生还未上班,就对企业产品和生产有了初步了解,加上按生产流水线展开的技能模块教学,学生进公司无需额外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

像深圳卡百特公司一样,截止3月底,已有中兴汽车、爱奔集团(春江重汽)、宜化集团、深圳卡百特等校企合作单位,派技术专家前来学校上课。这一改革受到了家长的赞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规守纪的意识明显增强,教学效率一下子提升了。

首批到宜化集团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业的“特种兵”就受到企业欢迎,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魏向阳说,因为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既工学结合、教产对接,又实行订单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