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职业道德(终极版)

来源:好兔宠物网
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

【摘要】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关

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现实状况是怎样?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和研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文章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国内教育技术专业期刊为分析对象,较深入的阐释了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发展和研究现状,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维度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教师职业道德 研究现状 问题

一、引言

自1993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不同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使得教师职业道德在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完善和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新变化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现实状况是怎样?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和研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文章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国内教育技术专业期刊为分析对象,较深入的阐释了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发展和研究现状,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维度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的分析,并对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也为日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建议:一、帮助研究人员更有针对性地选定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人员就能够很快地了解前人对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所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方法和问题,以及哪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一步修正和补充,从而明确课题的价值和研究的突破口;二、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文的文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找到课题研究的线索,可以为科学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依据;三、避免研究人员重复性的无效劳动。教育研究想要有所创新,就要经过查阅文献资料掌握有关信息,了解前人在相关领域已经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做,从而避免完全重复性研究,防止无效劳动。本文正是在对诸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比较有建设性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发展趋势的建议,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二、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分析

1.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教育类期刊来分析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现状,因此,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特征分析、发展分析以及比较分析。

(2)分析类目和单元的确定

我们结合研究目,把分析类目确定为: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高职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成人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研究。分析单元都是以1篇文章为1个分析单元。

(3)抽样方式的确定

我们的研究内容抽样方式采用“来源抽样”。我们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平台,采用专业检索方式,从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本馆镜像)进入,通过输入主题“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词,取教育与社会科学一个子项目,检索字段为:题名=‘教师职业道德’,精确。检索出各期刊文章数共有907篇(重复的或者通知之类的文章除去),其中大多数文章分布在人民教育、教育科学、教育与管理、教育导航、中国教育学刊、教育与职业、理论导航等教育类核心期刊。

2.结果量化与分析

为了更好的映射出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我们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研究领域两个方向来分析研究。

(1)从年份论文数量分布来分析发展趋势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1979年开始收录至今,考虑到部分10年论文还没有被收录,因此我们主要分析研究从1997年到2009年的已收录文章,文章数量如图所示:

年份 篇数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65 53 50 54 101 72 60 66 69 72 89 89 67 从文章年度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在近14年内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在世纪之交出现了研究教师职业道德

的高潮,其他时期都在轻微波动中逐年增长。

1997年到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实行,社会各方面处在转型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内涵也更加广泛,包括敬业精神、乐业意识、职业规范和勤业精业素质四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也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这段时期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主要以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精神的解读和感想为主,提出在科教兴国的旗帜下,要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长抓不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该阶段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论文主要从偏重大理论,流于一种喊口号的形式,慢慢向注重实践,细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转变,提倡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效果的渐进性等。通过对这一阶段的论文整理发现,大多数论文都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兴起,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市场运作法规尚不健全,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尚待培育等原因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大发展时期,而国家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从2001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为近几年的最值,达到101篇,是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所以把它作为一个分析阶段分析。这一阶段的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在新世纪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此类问题的论文达到了54篇。大多数文章提出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非按劳分配方式在个人收入的比重总逐渐上升,教师待遇增长速度跟不上其他职业等客观原因和教师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形势认识不全面、不准确,思想落后,情绪消极,甚至产生信仰危机,缺乏创新意识等主观原因,导致

了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存在以下问题:1.相当一部分教师责任心淡漠,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受大气候影响,一些教师不安于清苦,工作敷衍,缺乏严肃认真的责任心,不愿钻研业务,研究教材教法,仅凭已有的那点知识去应付现有的工作。2.只认钱不认人社会上一些市侩做法进入学校,使个别教师眼里只有钱,缺少了职业道德,没有了人情味。3.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耐心。针对这些问题,这一阶段共有32篇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不仅需要增强竞争意识和提高竞争能力,而且需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奉献在集体、温暖在集体、合作在集体”的良好风尚。市场经济重视个人的利益欲望,但是个人利益必须以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前提,教师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个人欲望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教师道德的应有之义。2、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最根本的做法是以经济发展作为保障,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受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3、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制度。要创造条件将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内化自律制度的建立,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遵循这些规范,并以此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以提升师德修养。

2002年到2006年,经过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逐渐回落。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非典事件成为这一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德切入点,研究呈现出逐点增长、与国家大事相吻合的发展趋势,这一阶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主要通过三个矛盾展开: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矛盾;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很多文章当中还提到现有的教师职业规范停留在略显简单、抽象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真负责等规范之上,没有更多地为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寻找合理的依据与形式;教师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使得教师角色期望的规范性与教师自身社会需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成为问题;探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以身作则,但不意味着否弃教师在其他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与权力这一观点也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潮,认为教师的个人正当利益应该受到保护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对教师正当利益的维护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这一阶段论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持的态度是宽容的,与以往的对教师严格要求有所不同。

进入2007年,从文章年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文章数量较前一阶段有明显的增加,由上一阶段的平均67篇上升到89篇。因08年的汶川地震重新掀起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探讨与审视的新潮,其中有批判、有赞扬、褒贬不一,各种态度都是基于教师们在地震中的表现。我们再看这一阶段的论文内容可以看出,研究者开始反思前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以及试图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寻找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2)从主要研究领域来分析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 类目 篇数 比例 学前教育 6 0.6% 中小学教育 145 15.99% 高等教育 180 19.85% 中高职教育 27 2.98% 成人教育 5 0.55% 具体学科教育 19 2.09% 总体 525 57.88% 不同类目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文章数量分布如上图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907篇文章中,有6篇是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145篇是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180篇是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27篇是中高职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5篇是成人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19篇是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有525篇是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研究。 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成人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高职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这几方面所占的比例都较少,分别仅占文章总数的0.6%,0.55%,2.98%,2.09%,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其中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物理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外国教师以及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研究,对语文、数学、政治等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缺乏研究;在研究探讨具体学科的职业道德时泛泛而谈,分析不到位,没有体现各科的学科特点。

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占文章总数的15.99 %,多数文章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偏重于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探讨。其中也有少部分文章(16篇)涉及到社会环境、高校培养、管理体制等方面内容。

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占文章总数的19.85%。文章主要分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以及存在一些问题,并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同时提出教师职业道德重建的重要意义和若干建议,使教师在个人素质、思想道德水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研究的文章数量是最多的,占文章总数的57.88%。研究内容涉及面也比较广,包含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57.88%0.55%2.09%19.85%2.98%0.60%15.99%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具体学科教育总体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对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的思考等方面。大部分文章从整体上讨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认为热爱学生和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内容,讨论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影响。一些文章也讨论了现阶段和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现实的磨合与转变。

三、国内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结果量化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去分析现有问题。 1.整体研究陷入“贫困的富有”,针对性弱

从国内现有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层出不穷的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研究,让人应接不暇,貌似繁荣的背后却是相对的贫瘠。大家虽然浸泡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的海洋,却忍受着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针对性弱的困境。一方面是对具体学科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少,研究的也缺乏科目特色,绝大部分学者只停留在对总体性理论的研究,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研究虽然多,但没有结合地域特征,因为不同的地区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因此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存在着差异。如果仅是从整体上去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话,不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推广,所研究的问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完善意义不大。

2.多数研究创新少,重复多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文章很多,从1995年至今已有907篇,但探索性得文章数量还相当有限。很多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往往只是拾人牙慧,研究角度单一,方法也很单一。多数都是对前者的整合和概括,并没有根据不同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提出相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很多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基本相同,只是换了一个题目而已,只是对前人研究的一个重复性的概述,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内容重复是最多的,对中国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也不够透彻。

3.重理论研究 轻实地调研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的是说明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对于理论研究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实地调研,对实地的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掌握,那么其理论研究也只会陷入一个“假”“大”“空”的困境。从对国内现有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阶段,而具体“怎么样,如何做”却提及甚少。也就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的实地调研类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在相关文章中,学术性表达多于实践性描述,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科目研究少,研究的也缺乏科目特色整体的研究虽

然多,但没有结合地域特征,大部分都只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没有进行实地的调研,研究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具体的措施的提及也没有针对性。

四、建议和对策

针对我们在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针对存在整体研究陷入“贫困的富有”的问题。今后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更加细化地对具体学科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研究。结合地域特征和发展情况,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内容更加细化和具有针对性。

2.针对存在多数研究创新少,重复多的问题。今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方向应多角度,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并有针对性的选择课题,考察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避免重复。

3.针对存在注重理论研究 轻实地调研的问题。今后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方向应多从实地调研类的角度去进行课题研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也应该多采取实地调研报告类的方法进行,这样才更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地域和发展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五、结语

从现有的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国内教师职业到的研究的发展在经历二十一世纪初的高速发展期之后,进入了一个研究冷却的阶段,最近几年将会是冷却之后的反思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在国内是一个并不新兴的研究方向,而是一个传统的、古老的研究方向,不少学者也在努力尝试基于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性、实践性研究。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期待更多的期刊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新动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借鉴之后,将是中国教师职业到的研究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郑维铭等.从教为师之道—教师读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 [2]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59- 262. [3]薛晓阳.超越“圣洁”:教师德性的哲学审视[ 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 ,(1). [4]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 J ] .教学与研究, 2008, (6) . [5]陈长顺.高效率地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新型师资[ J ] .师范教育,2001,(7-8) . [6]潘希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的理论困境与出路[ J ] .教育学术月刊, 2009 (1) . [7]王颖.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况及启示[ J ] .教学与管理, 2009 (5) . [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EB/OL] .

www1xdjyw1net/uploadfile /2008941045143491doc 19K 2008 - 09 - 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