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习题专练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想象前行之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 1.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了在返乡途中鞍马舟船、日夜兼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2.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紧扣题目,写羁旅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4.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________,________”,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有一联诗,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这一联是:_____,_____。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6.《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 6.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7.《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春潮上涨、江水浩荡、视野开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 7.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
8.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9.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9.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0.《次北固山下》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
10.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
1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1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_____,_____”(《次北固山
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1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4.《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运用设问的修辞,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二、单篇阅读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A
2.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青山”而后写“绿水”,已流露出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B.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C.这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炉。全诗格调轻快,乐观向上。 D.古人常用“书”表示信件,比如“乡书何处达”“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指书信。 2.D
3.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诵读颔联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3.C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C
5.下列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
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5.D
6.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 6.停宿
7.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7.客路 行舟
8.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9.“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10.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1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示例: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得宽阔;清风吹拂,船帆鼓起,船行更为迅疾。
12.阅读颔联,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图一,图一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平齐;风势正顺,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
1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示例一:“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之景,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16.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17.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8.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1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的情怀。 19.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比较阅读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阔”写出春潮水张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B.甲诗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C.甲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D.乙诗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2.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甲诗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2.都表达了思乡之情。甲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蕴含着“乡书什么时候能到呢?大雁都已经回到了洛阳,那么我呢”的意思。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乙诗“翻飞未肯下,尤言惜故林”蕴含着“翻飞的落叶,为什么不肯落下,就是留恋森林”的意思。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