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制冷机中蓄冷器的程序化设计
2008年第3期 总第163期 低 温 工 程 CRYOGENICS No.3 2008 Sum No.163 斯特林制冷机中蓄冷器的程序化设计 陈 曦 武卫东 赵 巍 王 芳 张 华 吴亦农 ( 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200093)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 200083) 摘 要:通过对蓄冷器性能的综合研究,详细分析了蓄冷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各种损失计算方 法,参考国内外对蓄冷器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蓄冷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蓄冷器设计的程序化方法,并 运用迭代计算方法找到蓄冷器性能最佳的结构参数,达到了蓄冷器优化设计目的。 关键词:斯特林制冷机蓄冷器 VB程序 设计 中图分类号:TB651,TB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16(2008)03-0012-05 Program design for regenerator of a Stirling cooler Chen Xi Wu Weidong Zhao Wei Wang Fang Zhang Hua Wu Yinong ( College of Power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83,China)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regenerator was studi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regenerator and meth- ods of calculating the loss of regenerator were carefully analyzed.By referring to the foreign research produc- tion,the design method of regenerator was generalized.The design method of computer program was put for- ward.The iterative computation was used in program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regenerator and the objective was achieved. Key words:Stirling cooler;regenerator;VB program;design (腔)之间很大的温度梯度 蓄冷器(又称回热器)是斯特林制冷机的核心部 。由于工质在蓄冷器 内往返交替流动,在此过程不可避免的发生热损失和 流阻损失,这些损失对斯特林制冷机性能有着直接影 响。蓄冷器空容积是制冷机内部最大的死容积,其大 小对压缩机压比有重要影响,蓄冷器流阻也影响了排 出器的气动力大小。蓄冷器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 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到影响整机性能。蓄冷器的作用 是累积上一次循环所得的冷量,并传递给下一次循环 流入气体而使膨胀腔冷端温度逐渐降低。蓄冷器中 一般装填有高目数、大热容的金属网片,在制冷机工 方面影响着斯特林制冷机的运行性能 。因此,蓄 冷器的设计对斯特林制冷机有着重大意义,对于具体 的斯特林制冷机的蓄冷器设计,目前还是以经验设计 作过程中,冷热气流交变流过蓄冷器,以填料网片为 中介实现冷热气流之间的热量交换,起到储存和回收 冷量的作用,并且建立起制冷机冷端(腔)与热端 收稿日期:2008-02—18;修订日期:2008—05-28 为主,其缺点是每次计算工作量较大,且很难达到优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563102),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J50502),上海理工大学 博士启动金(X718)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陈曦,男,31岁,博士,讲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斯特林制冷机中蓄冷器的程序化设计 13 化设计的目的。因此对蓄冷器进行程序化设计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VB语言对斯特林制冷机内蓄 冷器进行程序化的优化设计。 2蓄冷器不可逆损失分析及设计要求 对于小型低温斯特林制冷机来说,蓄冷器的损失 氦气动力粘度: =(19.62+0.922×T 一0.001 63 )×10 氦气比定压热容:c。=5 196 J/(kg・K) 氦气普朗特数:Pr=0.7 流动阻力损失在总损失中占的比例较大,其大小 与丝网空隙率、丝网丝径、蓄冷器长度、蓄冷器的直径 等参数有关,蓄冷器流阻损失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 主要包括:回热损失、流阻损失、轴向导热损失、泵气 损失、穿梭损失等¨ 。影响蓄冷器性能因素有: (1)蓄冷器本身结构,包括蓄冷器的结构形式, 蓄冷器的长度,丝网层的直径,蓄冷器(排出器)与膨 胀腔的间隙等。 (2)蓄冷器填料特性,包括丝网的材料,丝网的 丝径与空隙率等。 (3)运行条件影响,包括热端温度,冷端温度,充 气压力,运行频率等。 (4)制冷机压缩腔与膨胀腔参数也影响蓄冷器 性能。 蓄冷器的优化设计就是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 影响,综合其对蓄冷器的总体影响,找到最优化的设 计参数,这些参数对应的蓄冷器损失必须是最小的, 从而使斯特林制冷机在设计工况点运行效率最高。 在设计时,蓄冷器的具体要求如下: (1)填料的比换热面积要大,径向导热系数大, 以增强工质和填料间的热交换,要求填料空隙率小, 理想填充时,比换热面积仅与丝网有关,与蓄冷器结 构尺寸无关。 (2)对比热容,大:即无量纲,的数值要大,,是 填料水当量与工质水当量的比值。 (3)阻力系数要小,压降小,丝网片数越少,空隙 率越大则流阻损失越小。 (4)填料轴向导热系数小,丝网片数越多,空隙 率越大则轴向导热损失越小。相对来说,蓄冷器轴向 导热损失较小,在程序优化设计中可以忽略。 上述要求是互相矛盾的,因而对蓄冷器的设计要 求很高,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 3 蓄冷器不可逆损失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蓄冷器中各种不可逆损失之前,首先需要 计算氦气的物性参数,对于蓄冷器中的氦气,其基本 物性参数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公式 。 氦气温度: =(T + )/2 氦气密度:P。 =P /R/T 氦气导热系数:A=0.142 5(T /273.15) ” 算 ' 。 丝网跨度:p=Z+D。 丝网目数:N =25.4/p 空隙率: =1—1TDs 一Ds /p /4 丝网水力当量直径:D =D (1一 ) 丝网层总高:L =2D。N 阻力系数 =129/Re+291 ̄Re ∞ 压降:△p=aft,RM]/Dh/o /2 流阻损失:AQ。=△p …/ 回热损失在蓄冷器总损失中占的比重很大,对其 计算也成为程序计算的重点与难点,计算过程中参数 多,计算复杂,因此程序编写过程中需很仔细。蓄冷 器的回热损失根据以下所列公式编程计算 。 氦气水当量:C=M c 填料水当量:C =Vmc P /0 对比热容:F=C /C 努赛尔数:Nu=1.047Re P 1 换热系数: : h 传热单元数:NTU=oA /2C 采用考培奇一伦登和豪森解法得出的效率与 NTU和,之间的关系曲线…,拟合出计算关系式,程 序中使用的拟合公式如下: 0<F<=1.15 卵R=(100—10 。。35Ⅳ _0 ・。65)/100 1.15<F<=1.4卵R=(1(30—10。蚴Ⅳ m删)/1(30 1.4<F<=1.85卵R=(1(30—10 蚴Ⅳ m ̄07)/100 1.85<F<=25 卵R=(1(30—10 鳓胛 -n嘲)/100 2.5<F<:4卵R=(100—10 NTU 眦)/100 4<F<=8 叩R=(100—101.8919NTUh0 )/100 8<F<=12 叩R=(100—10 ・。 06Ⅳ ・9287)/100 12<F<∞ 叩R=NTU/(NTU+1) 回热损失:zXQ =C(1一叩 )(T 一 ) 一个典型的蓄冷器的损失主要是回热损失和流 动阻力损失,当然蓄冷器的穿梭损失和泵气损失也是 损失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当总损失很小时,蓄冷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低温工程 2008经 的穿梭损失和泵气损失才占较大比重。 须全部重新赋0值。 穿梭损失: Q =0.111A H ,n-DRS ( 一T )/3 L 4蓄冷器的程序设计 泵气损失: 本程序设计了5个主菜单,每个主菜单下设置了 Qpum 一4 04L(T 一To)32—6(竿) 相应的子菜单,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程序的每个菜 单对应相应的模块,完成各自的功能,使程序具有良 ( (P… …)) 好的交互性。压缩腔与膨胀腔的参数输入框如图2 所示,丝网材料与蓄冷器结构输入框的形式与之类 蓄冷器总损失: 似,主界面上的参数输入界面如图3所示。主程序的 △Q=△Q +△Q +Q p mp+Q 计算流程如图4所示。 根据算蓄冷器各种不可逆损失的计算方法,编写 计算不可逆损失的函数,通过3层迭代循环,假设不 5程序计算实例及分析 同的蓄冷器参数与丝网参数,计算相对应的蓄冷器的 5.1 输入参数 各部分损失及总损失值,根据实际经验,本程序中设 蓄冷器冷端温度为80 K,热端温度300 K,位移 置的丝网层高度的迭代范围为40—100 mm,丝网层 相位差为78。,压缩腔直径为0.018 m,压缩活塞行程 丝径的迭代范围是0.03 mm到0.1 mm,丝网空隙率 为0.018 m,膨胀腔直径为0.014 m,膨胀腔活塞行程 的迭代范围从0.6到0.9。计算后的参数存储在定 为0.004 m,制冷机充气压力1 300 kPa,丝网材料为 义的三维数组中,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计算前数组必 磷青铜,蓄冷器结构形式为圆柱形。 斯特林制冷机蓄冷器的优化程序 文件 I l编辑 J l 输人参数 f l 计算 I l 帮助 结果存储I l退出l l 重新输人参数 l l l丌始计算J I查看结果I l软件信息l l帮助 热端温度l I冷端温度J l结构形式J【=丝网材料J l频率J【压缩腔与膨胀腔J【相位差J【 均压力 图1程序菜单布置图 Fig.1 Layout drawing of program menu 参囊着入: r静j冷机工作豹环境参数:……一……一………一 一x ~广 l l 凹o_350) 2∞) l图2膨胀腔与压缩腔参数输入框 图3程序输入参数界面 Fig.3 Interface of input parameters Fig.2 Input frame of compressor and expande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斯特林制冷机中蓄冷器的程序化设计 15 图4主程序的计算框图 Fig.4 Flow chart of main program 5.2程序优化计算结果 性增加,而流动阻力损失随着蓄冷器的丝径的增大而 减小,在丝径为0.000 05 In时,回热损失和流阻损失 之和最小。 经所编制的VB程序计算,该斯特林制冷机的蓄 冷器按以下参数设计具有最小的不可逆损失值:选用 丝径为0.000 05 In,空隙率为0.72的磷青铜丝网,总 共需要596片丝网,丝网叠加的总高度为0.06 m,网 片直径为0.01 m,丝网总重为0.70 g。 (2)空隙率与蓄冷器损失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6,蓄冷器回热损失随着丝网空隙率的增 大而增加,而流动阻力损失随着空隙率的增大而减 5.3程序计算结果分析 (1)丝径与蓄冷器损失之问的关系 根据图5,蓄冷器回热损失随着丝径的增大而线 小。在空隙率为0.72时,回热损失和流阻损失之和 最小,此极小值即为蓄冷器的优化设计值。 量 士K 稚 愈 轴 图5丝径与蓄冷器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Fig.5 Relations of between silk diameter and regenerator losse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 低 温工程 2008缸 巨 罨 稚 Q 船 图6 丝网空隙率与蓄冷器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Fig.6 Relations of between void ratio and regenerator losses 2 Organ A J.The Regenerator and the Stifling Engine[M],Mechanical 6 总 结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 Limited London and Bury St Edmunds,UK, 1997. 基于蓄冷器设计的一般要求,参考国内外蓄冷器 3张存泉,徐烈.牛津型斯特林制冷机回热器特性的理论研究[J], 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蓄冷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各 种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蓄冷器的程序化设计方法, 采用VB语言完成了蓄冷器的程序化设计。该程序 避免了手工设计的繁琐,为斯特林制冷机研制提供了 便利,有利于加快斯特林制冷机的研制速度。 参 考 文 献 1边绍雄.低温制冷机fM],北京:机械工、l 出版社,1991. 低温与超导,2002(1):53—57. 4 Brend Thomas,DeborahPittman.Update on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orrelations for the flow friction factor and heat transfer of Stilifng en. gine regenerators[C],AIAA,2000,76—84. 5 Kwanwoo Nam,Sangkwon Jeong.Measurement of cryogenic regenerator characteristics under oscillating flow and pulsating pressure[J]。Cryo— genics,2003(43):575—581. (上接第3页) 性压缩机和脉管制冷机均可正常地运作。线性压缩 机可以产生约1.3的压比。在输入功率220 W,充气 压力1.6 MPa和30 Hz的工作频率下,脉管制冷机的 第一级和第二级分别达到了124 K和45 K的低温。 参 考 文 献 Yan P D,Chen G B,Tang K,et a1.Discussion on Optimization De— 实验中发现,调节输入电压到变频电源的最大电 压范围240 V,输入电功率只有220 W,无法达到压缩 机的最大设计功率。这是由于压缩机中的线圈的绕 制圈数过多,电机的感抗过大引起的。将对压缩机的 线圈进行改进,减少绕制圈数,以使得在变频电源的 最大电压范围内,输入更大的电功率。从而得到更大 的工作压比和更低的制冷温度。 6结 论 sign of a Linear Compressor for Pulse Tube Cryocooler[C].Proceed— ings of ICEC 21。2006,611-614. 2 高威利,颜鹏达,陈国邦.几何参数对线性压缩机板弹簧性能的 影响[J].低温工程,2007(6):8-11. 设计制造了1台由线性压缩机驱动的两级脉管 制冷机,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