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P等术语
一、 CPRP(是Cost Per Rating Point的缩写),又叫收视点成本;为衡量指标的媒介投资观。
具体是指每得到一个GRP(收视点,又称毛评点,指广告所获得的收视点的总和)所需要的成本。即每得到一个收视率百分点所需要花费的成本。
公式:CPRP= Cost/GRP = 广告成本 / 毛评点
二、 CPM (是Cost per thousand的缩写) ,又叫千人成本;是指在广告媒介计划中,载体每到达一千人次的受众量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元表示。
公式:CPM=Cost/Cont =每千人成本= 广告成本 x 1000 / 接触度 (000)
三、随着中国企业媒介操作的日趋成熟,以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收视点成本)为衡量指标的媒介投资观在被中国企业接受,尤其在电视、广播媒介中正在把CPRP作为首要指导企业电视媒介投放的标准。
以CPM(Cost per thousand,千人成本)为衡量指标的媒介投资观也在被中国企业接受,尤其在除电视外媒体常把CPM作为首要指导企业进行媒介投放的标准。
四、GRP,又称总收视率或总收听率。毛评点即印象百分比之和。印象就是受众接触媒介的机会。(比如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20%,而播放频次是3次,那么毛评点就是60%,即有60%的受众接触了广告。但是毛评点没有反映出那些受众是重复接受信息的。)一般而言,毛评点越高,覆盖面越广,所要求的资金投入也越多。
毛评点也是媒体决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被用来衡量某个目标市场上一定的媒体努力
所产生的总影响力。媒体努力既可能是只在某一个媒体上播出一个商务广告,也可能是整个活动项目期间在多个媒体组合上播出若干个商务广告。
毛评点的计算
GRP的计算方法是以到达率乘以收视频率。该指标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媒体播出计划中,一定时间内广告的总影响力。
到达率和收视频率是以不同比率同时发生且呈逆向关系的一对指标。这种逆向关系是指,当力求增加到达率时,可能就很难保证较高的收视频率;反之亦然。在毛评点为一定的情况下,一个指标上升,另一个指标就要下降。GRP的计算公式为:
毛评点=到达率×收视频率
(举例:一个直接反应广告计划到达率为 50,收视频率为4。2,那么,GRP就是210。如果该210毛评点需要由另外一个不同的媒体组合来产生,那么,到达率可能就要上升,而收视频率将下降。同样道理,在又一个媒体组合中,同样210的毛评点可能是由较高的收视频率和较低的到达率所产生的)。
在媒体目标中,由于媒体预算的约束,这使得同时强调到达率和收视频率两个指标的最大化是不实际的;因此,公司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替选择。在媒体预算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要想实现最大到达率,这必然要以牺牲一定的收视频率为代价;反之亦然。如果从事直接反应商务的公司愿意在整个活动项目时期内采取周期性间断播出,那么,直接反应广告每次阶段式播出期间,到达率和收视频率都会得到加强。然而,当公司需要的是连续播出方式时,就很难有机会同时最大化到达率和收视频率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到达率往往比较易于建立。通过选择不同的电视节目播送商务广告,就可能到达更多的目标受众。但是,当通过选择多种类型节目来实现更大的到达率时,其对到达率增加的效果也是递减的。这是因为,选择的节目类型越多,就越来越有可能多次重复到达某些人,而新增加的观众却会越来越少,这时,收视频率倒可能会不断增加。
五、什么是广告到达率?就是在你的广告预计对象中,实际观看到你制作的广告的人占总数的比率!一个测试广告传播效果的指数,相当于电视收视率。这是目标受众到达率 就是看分母是谁,总人口的话就是总体到达率,目标受众的话就是目标受众到达率
广告到达率:简单的来说,广告的到达率是没办法精确计算的,通常用概率进行估算,举例说明:(数字仅为举例,不具有客观性)一份报纸的时效性一般为三天,第一天平均每份报纸的阅读人数为3人,第二天为2人,第三天为1人,报纸的发行量为1万份,则到达率就应该为(不考虑重复因素)10000*(3+2+1)=60000人 如考虑重复因素及口头传播因素则应该比6万人略有减少.
以前总以为将各组合媒体的总收视点去和设定的接触频次求商
得出的就是组合媒体的到达率,其实这是有具体的计算公式的:
组合媒体AB到达率=(媒体A到达率%+媒体B到达率%)—(媒体A到达率%×媒体B到达率%)
若有A、B、C三媒体,则先组合AB,然后拿组合后AB去组合C,依次类推
六、、广告记忆率与广告到达率
什么是广告记忆率?不用任何提示,普通消费者中能够记得过去一周内见过某支广告的人的比例,又称无提示广告认知度。广告记忆率越高,说明该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的比例越多,越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什么是广告到达率?
是反映广告媒体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它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目标受众当中有多大比例会看到、读到或听到所传播的广告信息。
其计算公式为:到达率=接触到广告的人数÷传播范围内的总人数×100%
广告主投放广告后,所有消费者中能够回忆起曾经见过该广告的消费者比例,又称为提示后广告认知度。一般情况下,记忆被人为划分成三个层次:记忆率,消费者每天见过很多广告与信息,有些广告被牢牢记住了;再认率或者部分记忆率,有些广告见过后很快就忘了,但一经提示还是能够回想起来;遗忘率或者零记忆,还有些广告,消费者虽然见过,但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曾经见过,被彻底忘记了。广告到达率只包括前两个层次。所以,广告到达率数据包含广告记忆率数据。
每个广告主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广告的记忆率,因为高的记忆率首先意味着购买决策时被选择的概率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产品之间差异很小的行业,一旦品牌之间差异对于消费购买又没有什么意义,譬如牙膏产品,消费者购买时基本上就是想到什么广告就做出了购买决策;
其次,高的记忆率经常也能带来其他品牌属性的提高,譬如公司实力、企业的地位等,而这些属性对于消费者在购买那些高技术产品或者耐用产品时经常起到较大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广告一投放都能够达到高的记忆率,投放早期的广告很难让消费者一下子记住。因此,为了达到一下子就记住的目标,广告公司的创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太原年龄:15-64岁年龄:20-55岁
分众于当地电视媒体的补充作用显而易见,
且随收入上升而补充性增强
七:其他术语
Leader: 解释: n. 领袖,领导者
Media Weekly:传媒的作用
SALES:解释: a. 销售的,有关销售的
Video:解释: a. 录像的
n. 录像(机)
vt. 制作...的录像
CMMS:案例
Team解释: n. 队,组
v. 协同工作
Marketing:解释: n. 行销,买卖
vbl. 销售,买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