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陈嘉庚先生(700字)作文

来源:好兔宠物网
 精选作文:陈嘉庚先生(700字)作文

小的时候,就常常听起外公告诉我一些名人的故事。有一回,外公告诉我,我们厦门集美啊,也有一位名人呢,他可是家喻户晓呀。他虽然身居异地,却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先生。 我们都知道,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而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也参观过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真的很敬佩他。 你们知道鳌园么?鳌园,坐落在集美东南隅,总面积达8990平方米。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陈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若你亲眼前去观赏,一定令你大饱眼福! 诚然,我们不能忘记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的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我们要弘扬嘉庚精神。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嘉庚先生的努力!初二:伴久i 篇一:陈嘉庚作文

弘扬嘉庚精神,从你我做起

初一年五班 翟晓婷 指导老师:蔡艳红

“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再多的钱可以花光,但诚实、正义却永远受人尊敬„„有的人,伤天害理的事敢做,乌七八糟的钱敢挣,这样的富翁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看到这儿,你也许会感叹道:“能讲出这样的话的人,该有着一颗怎样正直,怎样可贵的心啊!”不错,这是著名的华侨爱国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回国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的教诲,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在美丽的海滨——集美。他17岁离开故乡,赴南洋经商,以其优秀的品德、坚毅的个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艰苦创业,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东南亚华侨工商巨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陈嘉庚先生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等,并逐步发展。他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校主”。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对“诚毅”二字定不感到陌生,因为它既是集美学校的校训,也是嘉庚精神的体现。诚毅,顾名思义,有着“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意思。嘉庚先生曾多次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它——嘉庚路145号是陈嘉庚先生故居。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

嘉庚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一排陈列橱有从南洋带回来的一把布伞,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

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家人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当我

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将“诚毅”二字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

作为一名集美人,我们有幸地生活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又幸运地就读于他所创办的学校,集美中学,接受中国文化与嘉庚精神的熏陶。我们沿着嘉庚先生的光荣之路,我们沐浴着他的光辉,体会着他的风范,学习着他的为人。让你我行动起来,坚守“诚毅”校训,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吧!

篇二:我心中的陈嘉庚

我心中的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者,陈嘉庚生活简朴,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名族光辉。”又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校主”。

陈嘉庚生活简朴,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我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十分感动,心想,天哪,陈嘉庚可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啊,居然自己家的一些古老的东西都不舍得换,衣服裤子破了,也不换。有点疑惑不解。后来才知道,勤俭节约在陈嘉庚的重要性。我感慨万分。想到:我们平时是有多么的浪费,衣服裤子稍微破了一个小洞,就马上扔掉,要求父母再买新的,今天感觉什么东西不好看了,就把它扔了,再买一个。陈嘉庚吃饭也很节约,每天都那几样,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一点营养都没有,我们去用筷子夹一下都不会,我们每天都是大鱼大肉,有许多海鲜食品,我们在吃饭时还经常挑剔,不吃这个把这个夹在桌上,一直挑食,到最后饭菜生一大堆,二话不说的把它倒在垃圾桶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早已把他扔在一边了。现在想一想,如果我们在这样浪费下去,我们的未来怎么办?勤俭节约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

每当走进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感。我们沿着陈嘉庚先生的光荣之路,我们沐浴着他的光辉,体会着他的风范,学习他的为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守“诚毅”校训,弘扬嘉庚精神,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吧!

篇三:怀念陈嘉庚

怀念陈嘉庚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六年<1>班 郑圆圆 在一个微风徐徐的早上,我们五六年段的同学来到了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是著名的华侨领袖,今天的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都是他创办的。没有陈嘉庚,集美现在

就还是一个小渔村,没有陈嘉庚,就没有厦

门大学,而没有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厦门

就不会是今天这座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而美丽的城市!

因为我知道鳌园也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而建的。所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园门,一条约50米左右的长廊映入眼帘。廊与围墙相连,左右两厢壁上嵌了许许多多的青石浮雕。浮雕下是关于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的图片

展览。

转过长廊我们便来到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

纪念碑前了。纪念碑前面是一道影壁,中间刻着“博物

观”三字,两旁是陈嘉庚先生亲笔写的短联:“真大观勿

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陈嘉庚先生的墓前。他的一生辉煌,伟大,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立了如此的特别的墓碑。墓碑宽大厚实,而墓身以乌龟的体型设计的。但奇妙的是它无头无尾,也无四肢。通过查阅百度,我明白了它无头无尾是后人指他做事低调,不张扬的风格。而四肢紧缩是指他要永远的留在这里,从此停住脚步不走了的意思。

参观完陈嘉庚先生的墓碑,我们在归来堂进行午餐,午餐过后,我们又来到了厦门南顺鳄鱼馆,参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鳄鱼。

啊!陈嘉庚先生的做事风格,鳄鱼的体态,同学进行午餐时的欢乐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篇四: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当我掩上书卷的时候,一位面容慈祥、头发整齐、手拄拐杖的老人,身穿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了我的面前,他仿佛在对我说:“要想让中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的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说这句话的老人,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大实业家——陈嘉庚先生,

展开历史,我们好似又见陈嘉庚先生坐在床边,手握妻子的手向她诉说自己想要办学的想法,那焦急、忧虑中流露出真诚而恳切的话语不禁在我耳边响起:“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是的,我们知道“钱花掉可以再挣”,可是这钱却是陈嘉庚先生下南洋辛辛苦苦一分一分攒下来的啊,所以我理解了陈太太的犹豫。“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陈太太终于被说服了,我们也被说服了,然而我们又岂止是被说服,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当学校办起来了,我们发现,在教室的窗外,陈嘉庚先生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琅琅书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历史虽已过去,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又岂止是陈嘉庚先生的伟大成就,还有他那如山岳般矗立在人们心中的爱国情怀!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

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我读到陈嘉庚要把自己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办学,并且十分坚决的时候,我明白了陈嘉庚爷爷是多么爱家乡,多么爱祖国!当我读到陈嘉庚那着急的心情,坚定的语气时,我深深地感动了!陈嘉庚爷爷,您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的时候,您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