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植物栽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现根据学院发展和林业管理系的实际特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森林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20__年的森林工程技术专业,20__年改名为森林工程技术(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1、办学条件方面。森林工程技术专业现有6个实验室,即植物识别实训室、土壤实训室、森林调查技术实训室、测量实验室、造林育种实训室、气象生态实训室。现有院内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如: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林业技术推广站、大兴安岭营林局等,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满足教学要求。
2、师资队伍方面。我院林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具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1人在读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全部是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
3、教科研方面。共发表各类论文20篇,组织和申请各类课题5项。
4、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为了保障森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教师认真负责,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勤学好问,教学秩序良好,成绩优良,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教学改革研究方面。森林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学院特点及专业要求,制定出详细的规划方案。
本专业建设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一是专业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二是精品课程建设还需完善;三是缺乏相应软件建设;四是年轻教师偏多,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五是科研工作有待加强,鼓励教师参加各级项目培训;六是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时间短。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1、指导思想
以邓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专业建设,按照我区政府提出的“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建
设为龙头,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
2、基本方针
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对我院的要求开展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有机统一起来,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为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多学科多专业协调发展。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__年,将森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改革专业。具体目标如下:
1、学科建设目标
到20__年,把森林工程技术建设成为省级改革专业,逐步加强精品课建设,从而带动和促进其它相关学科建设,为林业专业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到20__年,森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达到12人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4人以上,占总人数的4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人以上,占总人数的100%以上。形成合理的学历、学位、学科、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院级骨干教师2人。从而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队伍保障。
3、教学目标
到20__年,力争把《野生植物栽培利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把森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建成院级教学团队。
4、科研目标
到20__年,形成1个有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植物组织培养科研创新团队;申项科研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10篇以上,独立的科研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5、办学条件目标
到20__年,力争学校投资3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和植物组培室;在校内外已有的4个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力争将植物组培实验室建设成为院级重点实验室。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本专业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根据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主要内容进行实训,并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点改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数课程积极实践了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答疑式及现场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
2.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注重环境工程化、题目多样化、真实化、综合化、方案个性化、教师导学、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深入现场调研请教,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理论课考试体系彻底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法,主干课程均建立了试题库,严格执行考教分离,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考评方法,严格标准。实践环节的考核以基本技能为主,例如植物分类学实习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在现场规定时间内说出名称与生长环境特点以及采集制作植物标本过程,同时进行口试,最后根据学生态度、表现和答辩综合情况确定学生最后的成绩。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实践实训内容结束后写出内容详实的实验实训报告和总结,生产实训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岗位实训中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归等。
4.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是适应国家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和“持证准入控制制度”的要求。一方面,在学生中积极推进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这是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师资和教学设施条件,为新林区建设和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院林业特有工种鉴定站已经独立开展考评工作,能同时开展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菌类园艺工、工程测量工、护林员等工种鉴定工作。毕业生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可获得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为该专业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创造便利条件。
5.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室有测量实训室、森保实训室、林火生态气象实训室、森林培育实训室、森林植物实训室、森林土壤实训室等实训室,森林防火实训室正在建设中,植物标本室也增补了270种塑封植物标本,已形成辨识标本册。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①校所合作实习实训基地
我院与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进行校所合作,学生可以在科学院的实验室或实验林场里进行有专家指导的实习实训。
②校校合作实习实训基地
我院与大兴安岭技工学校进行校校合作,在技工学校的实习基地共同研究设计、创新改良森林防灭火工具,解决了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灭火机械实习实训的要求,促进了科技创新。
③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学院与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加格达奇林业局、加格达奇林木种子站、大兴安岭林业技术推广站等10家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我区林业企业是全国一流的森林工业单位,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是学院森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三)教学手段
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我校将能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及其使用效果作为对教师能力考核要求之一。为了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中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教片教学手段。并且使用制成的多媒体课件,改善了所选用的教材具有相对单一及滞后的缺陷。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特地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较
好地解决了学时不断减少、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截止目前,专业课程中共有课件20套,65%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平均每门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时占总学时的15%左右,专业课程大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实践教学
学院认真落实高职教育所倡导的“理论够用为度,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精神,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紧贴草地畜牧业需求,将不同层次的技能训练融入到“课程实验内外生产外顶岗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同时,保障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