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调解程序指南
劳动争议调解的主旨是通过书面或口头申请,听取双方陈述,帮助达成协议。调解协议书需双方签字,并经调解员和组织盖章后生效,具有约束力。若15天内未达成协议,当事人可申请仲裁。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申请仲裁。对于未支付劳动报酬、医疗费、补偿金等事项,劳动者可凭调解协议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将依法发出支付令。
法律分析
1、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2、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3、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4、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5、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指引
《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指引》是一本详细介绍劳动纠纷解决程序的指南。本指引旨在帮助雇主和员工了解劳动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仲裁和调解。指引中详细解释了如何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庭的组成和程序、证据的提交和审查等关键步骤。此外,指引还介绍了调解的过程和原则,以及如何寻求调解帮助和达成调解协议。通过阅读本指引,雇主和员工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和公正性,维护双方的权益。无论是雇主还是员工,本指引都将成为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参考工具。
结语
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程序指引,为雇主和员工提供了解决纠纷的途径。通过仲裁和调解,双方可以达成协议并解决争议。在申请调解时,双方的陈述将被充分听取,调解组织将耐心疏导并帮助达成协议。调解协议书的签署使其具有约束力,一方不履行协议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仲裁。特别是对于支付拖欠劳动报酬等事项的调解协议,如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劳动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指引》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参考工具,能够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和公正性,维护双方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五条 【作出裁决】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提起诉讼】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二条 【书面通知仲裁庭组成情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