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阳光》教学设计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学目标:

  1、参与制造人工彩虹实验,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2、能对本小组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3、养成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的好习惯。

  其中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是教学重点,设计提出研究问题、实验方案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探究

  1、谈话: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原理,我们解决了生活中许多地方的采光问题,还设计了自己的“阳光小屋”。你设计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问题吗?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设计的阳光小屋和问题

  3、教师小结,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怎样才能是我们的阳光小屋充满色彩?

  设计意图:问题来源于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基础,学生经历了阳光小屋设计,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总结了小屋的特点,一是阳光要充足,二是通风效果好,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提出“怎样让小屋充满色彩?”,探究问题自然生成,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实验导学、交流导疑

  1、引入实验:学生阅读课本25也中的资料卡——课件欣赏图片——汇报收获和启示

  2、小组实验(一)——制造人工彩虹

  ——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欲望。

  ——介绍实验材料,展示实验要求(实验材料:三棱镜、手电和白色纸板;实验要求:①在准备的实验材料里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手电、白纸片和三棱镜。②实验中认真观察,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③实验后小组讨论,根据观察的`现象对阳光的颜色做出结论。)

  ——小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汇报展示,在交流中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颜色(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并且是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序列排列的)。

  设计意图:把学生置于实验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怎样让小屋充满色彩,一是感到突然或者困难,教学时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和彩虹图片做启示,学生会有新的想法,把阳光变成彩虹,便自然引入“制造人工彩虹实验”,直接要求学生实验,也会是一筹莫展,以演示实验示范、展示要求规范实验、汇报交流突出探究,让实验顺利进行,并能有所收获。

  3、小组实验(二)——物体的颜色

  ——问题引导,红花绿叶这些物体的颜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组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

  ——全班交流,解开疑惑

  ——引导小结,归纳结论(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式。学生把普通白光分离出七色光后,便会对物体的颜色产生疑问,有了前一个实验和猜想的基础,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探究引向深入,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检测导练、知识应用

  应用解释现象:

  1、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颜色衣服,特别是白色的,不喜欢穿深色衣服,特别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

  2、房间里人们为什么总喜欢把墙壁刷地又光滑又白?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知识在应用中巩固。学生探究了有关阳光的颜色组成和物体的颜色知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探究出得知识应用于生活,起到应用、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1、汇报收获,体验成功

  2、实验延伸:用平面镜和水做实验在制彩虹。

  设计意图:在汇报收获时体验成功,在阅读“知识链接”延伸,在要求继续研究中拓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