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户外活动中的保育工作之晨间锻炼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保教结合”的理念,保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每天的晨间锻炼是幼儿锻炼身体的最好时机,它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因为健康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尤为重要。而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应十分重视晨间锻炼中的保育工作,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做好幼儿晨间锻炼中的保育:一、晨间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场地是否安全,有无安全隐患,看有无碎石、玻璃、树枝等危险物品,待排查完毕确定没有安全隐患后,再组织孩子活动;检查器械的安全:活动前,要检查所有好活动材料与器械,看是否有尖锐的棱角或螺丝松动等现象,要确保都达到孩子使用的安全性。
二、活动前的保育工作
1、提醒幼儿如厕、喝水
在组织晨间锻炼前,首先提前询问每个孩子是否要上厕所,尽量不在锻炼时大、小便,影响活动,也不能憋尿;喝水要喝-大杯,教师要保证孩子每天喝够足够的水,这是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活动量大,消耗水分较多,加之儿童对水的生理需求相对比成年人要多,所以活动前必须喝够足够的水。
2、调整幼儿衣着
在组织晨间锻炼前,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衣着是否便于运动,幼儿的运动服装要求宽松利索,对于过厚过大的衣服,要先脱下再活动,其次检查幼儿的鞋子是否适宜活动,检查幼儿的携带是否系牢,以防鞋带松掉绊倒引起损伤,最后还要注意幼儿口袋中的硬物和衣服上的饰物在运动中给幼儿带来的伤害。这些在活动前都要清理检查,让幼儿能安全的参加活动。
3、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
在进行晨间锻炼之前还必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准备好纸巾给孩子擦鼻涕,容易出汗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垫上毛巾,准备好足够量的毛巾,便于在运动中擦汗,而体质差的幼儿或刚恢复健康的幼儿在运动中就适当减少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才能使晨间锻炼更好的适应每个幼儿,使幼儿得到全面的、适宜的、协调的发展。
4、关心幼儿情绪
情绪的好坏是影响锻炼质量的一个因素,教师还必须积极的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之主动积极的参加活动,即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幼儿主动锻炼的目的。
5、引导幼儿有序到达锻炼场地
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有秩序地站好队列,组织孩子有秩序地排好队,时刻提醒孩子们不推不挤、不嬉戏打闹,有秩有序。
三、活动中的保育
通过观察、摸、问等途径获得信息,随时对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进行调整。对生病的孩子要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让其一块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千万不能冷落孩子。
1、观察
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面色,出汗情况和动作变化。如:幼儿脸色红润,满头是汗,活动幅度较大,说明幼儿的活动量大,这时就要对幼儿实施调整,并提醒幼儿注意休息,防止幼儿运动过度,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就必须提高活动量,以达到运动的目的,保育员还要掌握灵活机动的原则,注意幼儿间的个别差异,对运动能力强和弱的幼儿要视其调整内容,使幼儿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摸
对于不容易观察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还需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脖子、背出汗情况,可用毛巾垫在背部帮助吸汗,并提醒这些幼儿在活动中脱衣,防止幼儿活动后因汗闷在衣中而着凉。
3、问
在幼儿运动时,教师和保育员要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问问幼儿并从幼儿实际考虑,运动幅度和密度合理安排,并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幼儿运动的时间和内容,春秋季户外活动运动时间较长,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而冬夏季受气温影响,在暴热暴冷天户外运动时间相对缩短,并根据季节变化将运动时间移至接近中午或清晨,选择也需变化,冬天可以选择朝阳处活动量也可以适当增加,夏天则选择背阳处活动量相对减小,以便幼儿的锻炼更适合身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