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一、教材解读:
1、本文是一首诗歌,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2、诗歌节奏整齐,音韵铿锵,琅琅上口。拟人手法大量使用,生动地表现了植树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变化。对比手法的运用,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形成对比,表现了植树造林的巨大作用。
3、结构上首尾呼应,具有点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重点部分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们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第二节写少先队员植树劳动的欢乐场面和愉悦之情。第三到七节写少先队员的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课文读熟,有感情朗读及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是正确理解“春光让绿我们双脚” 的意思。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春天是怎样的一个季节,你能用哪些学过的成语或者诗句来描述一下?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细雨如丝……
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
是啊,春天到了,春意融融,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做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植树造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荒山植树造林的诗歌。
板书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读题,指导读好“春光”、“染绿”
二、出示生字词语
叮叮当当 歌谣 裸露 寂寞 叽叽直叫 又蹦又跳
咆哮 荒山野岭 枝繁叶茂 煎熬 锨镐
1、指名朗读,反复读。
2、词义质疑。
锨镐:锨是铲土用的工具,镐是刨土挖坑用的工具。
三、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二)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交流初读诗歌的感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春天到了,同学们去荒山野林植树,绿化了山岭,为小动物创造了美丽的家园。)
四、再读词语
师: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们再读词语,请你展开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例:
“裸露”――我仿佛看到荒山野岭上没有了小鸟翻飞的身影,到处飞砂走石,让人睁不开眼。
“寂寞:――我孤零零地站在荒野上,没有人来帮助我,没有人和我说上一句话,小草隐去了她的身影,松鼠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荒山野岭”——没有树木,没有溪水、没有鸟鸣,没有花草……
“枝繁叶茂”——眼前一片绿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绿色的希望。
“煎熬”——我仿佛感到自己被束缚住了手脚,心中感到窒息,心中充满了怨言,我仿佛被困住了,不能动弹。
“咆哮”——我仿佛来到了黄河边,感受巨浪滔天的气势,我又来到了瀑布旁,聆听着瀑布从天而降的英姿。)
五:小结作业
1、抄写词语
生字指导书写:
叮叮当当 叽叽 咆哮 “口”要齐其上;
繁 笔画多,上宽下窄,注意展点在上,要紧凑
2、完成补充习题部分作业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要求: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同学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欢快心情,感受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一)第一部分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段。
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质疑:
“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踏”体现了什么?
(脚步轻盈,心情欢快,一路上有说有笑。)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3、感情朗读,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二)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交流:这一部分写了两个内容:
(1)欢快热闹的植树场面。
(2)植树造岭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变化(美好的遐想)。
2、出示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朗读
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
3、想像劳动场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4、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朗渎第3~?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写出了小动物的活泼可爱,以及他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写出植树造林,美化了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安宁。
(三)第三部分
1、出示课文第三部分
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段。
这首尾两段有什么异同之处?
(结构相同,内容差不多,但是第一段中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写?
(首尾呼应,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2、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3、诗歌最后再一次提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呢?
(交流: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重在"春光"和"染"字上.首先,春光从哪里来?是少先队员的植树活动改变了环境,绿化了祖国,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其次是"染",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植树后荒山的巨大变化,寄托了少先队员对美好环境的无限向往,体现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