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草莓》人教九上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学目的:理清文章思路,知晓联想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思路的理清。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 初读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 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 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 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 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 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3、 找一些相关的句子。 

  例: 

  a:第1段:  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  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   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  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 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 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 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 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 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 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夏意正浓 

  九月                   联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气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