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筝》教学设计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出示图片)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里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都是什么样的?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提问:读课文的第三段,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课文中这一段主要写 “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 、安排小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①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 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 .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一边演一边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比一比:加点的字换成里的字号不好,为什么?

  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拿着)“大蜻蜓” ……哥哥拽着(拿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停)住脚。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高于头顶的意思,“ 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 .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把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些具体的? (准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5、.教师出示句子:

  它那两只眼睛骨碌碌直转,两对大翅膀微微地呼扇。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 ‘大蜻蜓’赛过飞机啦!‘大蜻蜓’赛过飞机啦! ”

  ①教师提问:读这句话,想这句话又写出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估计学生的回答:“大蜻蜓”飞得很高,比飞机还高。

  教师说明: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

  ②教师引导:把换成“说”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强调:“嚷”突出了人物高兴的心情。

  ③有语气的读句子。教师指导:“嚷”的声音要大些。声音的大小,朗读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可以分别用大声和小声读一读,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学习四自然段。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指名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

  3.比较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

  ①那美丽的“大蝴蝶” 橘黄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点,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②那美丽的“大蝴蝶”徐徐上升。

  指名说。

  教师引导:第①句比第②句多的词语写出了风筝的什么特点?

  颜色 橘黄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点

  姿态 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有语气的朗读。

  4.教师说明:作者是通过写“大蝴蝶”颜色、姿态把“大蝴蝶”写具体的。作者又是通过写什么把“小蜜蜂”“大金鱼”“小卫星”写具体的?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讲解:作者的想象,如

  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是作者的想象。

  5.学习课文的写法,说话练习。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这一段的结尾处是……,作者省略了什么?哪能补充吗?

  6.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四、做课后的选做题。

  五、总结全文。

  1.总结语:“天空中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美丽的天空,多么快乐的心情。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更是一种心情:快乐、无忧无虑……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2.放风筝

  放风筝的过程: 动作: 举拽收

  “大蝴蝶” 颜色

  “小蜜蜂” 姿态

  风筝 多 热闹: “大金鱼” 想象

  “小卫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