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续写《唯一的听众》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体会老教授真诚无私帮助他人的慈祥可敬的高贵品质和“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2、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单靠鼓励和自信是还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仲心理和行动的变化既其原因,体会老教授的真诚无私的高贵品质和“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问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否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在做得不好的时候身边的人会怎么说;问是否有同学会拉小提琴,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之后,引入新课内容中的作者“我”,他也是非常喜欢小提琴,但是一开始却拉得非常不好听,并且被认为在这方面是白痴。这样的话对作者无疑是很大的打击,面对这样的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而是坚持练习。而在他练习的时候,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她又是怎样影响了作者的呢?(通过提问引起大家对作者的经历的好奇与兴趣,引入新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研读课文

  1、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自由读读课文,大家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或者默读都行。

  2、朗读大比拼,点名让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谁可以说说,课文到底说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在作者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说说从开始到最后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发生变化了的呢?谁可以给大家简单复述一下?

  4、好书不厌百回读,现在让我们再来一起默读一下课文,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觉得有所感悟的句子划出来。

  5、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那谁想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呢?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从句子里得到的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句子的含义。)

  如: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作者“我”在家里练琴的时候收到了沉重的打击,让“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这是后来“我”到树林练琴的原因。同时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也与下文老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这句话写出了“我”对小提琴的爱好,练琴在“我”看来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我”的善良,为打扰了老人的安静而感到歉意。)

  6、找出文中老人的语言,理解老人说话的用意。

  a、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老人在听了“我”糟糕的琴声看到“我”想离开的时候说了这句话。“是我打扰了你吗”是告诉“我”,“我”的琴声没有打扰她,她这样说是为了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让“我”能继续安心练琴。从这个句子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尊重他人,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爱护怜惜音乐爱好者的形象。)

  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老人给“我”肯定,她故意装聋是为了鼓励“我”,让“我”无所顾忌没有负担,鼓足勇气大胆练习,鼓励“我”继续练下去。)

  c、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听了老人的话之后)

  (老人如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老人不仅仅是在感受音乐,同时感受着刻苦练习的精神,她主动要做“我”的听众,是对“我”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每天早晨”也告诉了“我”要天天练习,给“我”指明了方向。)

  d、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是什么“真不错”?老人的心感受到了什么?“我”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在课文仲找出来。)

  (老人感受到“我”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被认可、被赞赏后的一种自信,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e、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为什么会这样说?“我”的反应是如何?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使“我”感觉到我的进步,只要“我”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我”的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体会到老人的真诚无私,老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6、朗读大比拼:个别有感情地朗读老人的话,感受老人对作者的欣赏和鼓励,体会老人的真诚无私与用心良苦,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作业设计

  1、找出易读错的字词,抄写在作业本上

  2、找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弄清楚并把解释抄下来

  四、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老人     鼓励、帮助、关爱      我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一节课作业情况,回顾文章内容 

  1、让同学们把自己抄出来的易读错字词和查到的不理解的词语读出来,和大家一起互相交流学习。

  易混错字

  锯(电锯)  蹑(蹑手蹑脚)

  踞(盘踞)  镊(镊子)

  框(木框)  授(教授)

  眶(眼眶)  受(接受)

  词语解释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2、老人对“我”说了什么?有感情朗读老人的话。

  二、继续探究课文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老人的语言对作者“我”的巨大鼓励,那么除了在语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老人对“我”的鼓励与帮助呢?谁有发现了吗?

  2、课文共有几处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大家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句子划出来。

  3、谁想读读这些句子?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领悟老人的鼓励与关爱。

  a、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是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老人平静地看着我,并没有因我拉的难听而使她受到影响.她的平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下去。没有惊讶与嫌弃,让人感到老人端庄,有修养,很不一般。)

  b、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会怎么想?你从老人的平静的眼神中品味到了什么?)

  (“我”有了几分信心,坚持每天去认真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还要不断努力。“一直”表明了老人的真诚。)

  c、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在“我”的眼里,老人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老人的眼神里“我”读出了她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措,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老人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4、“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如何理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唯一”表明了老人在“我”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同时也点明了课题。)

  三、拓展升华

  1、老人没有直接教我如何拉琴,而是通过言行老鼓励“我”。“我”在老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让专修音乐的妹妹也大吃一惊。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心灵的剧震,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2、“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会有什么不同?“我”的成功仅仅是因为老人的鼓励和关爱吗?

  四、总结课文

  1、 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别的感受吗?

  2、正因为老人这位“唯一的听众”,“我”找到了自信,“我”坚持努力练习,逐渐进步,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可敬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存在,“我”才会有这样的成功,它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克服困难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五、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鼓励你、关爱你的“听众”,帮助你摆脱困境、困惑?请你以“关爱”为话题作一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老人的神态    无声的激励     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