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技术的性质
课题
1.2技术的性质
课时
1
授课
李杨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3. 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 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1. 经历洗衣技术的发展的历程,体验技术创新的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2.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感受技术的两面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技术创新的艰辛和曲折,感受技术的脸米纳性,形成专利保护的意识,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重点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难点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过程
实施过程
学生反应
引入
提问:1.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2.技术对人有那三方面的作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新课教学
1. 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
学生快速阅读“助听器的发明”并完成讨论练习
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b.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过渡: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技术的创新。
2. 技术的创新性
1)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a.技术发明是指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用莱特兄弟的飞机和电话的发明作例子,其中“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吗?”的争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b.技术革新是指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用自行车和可调速自行车的比较说明。
2) 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例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3)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子:洗衣机的发明和革新。
拓展: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
过渡:洗衣机的发明和改进只知道电子的知识就够了吗?
3. 技术的综合性
1)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马上行动:木质——材料学,稳固——物理。
2)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表格的方法说明技术和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并让学生完成马上行动。
3) 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 技术的两面性
上次课我们说过,技术对我们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但是如果人类把技术的实用性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盲目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例子:环境与经济发展;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讨论
5. 技术的专利性
1) 产权保护制度的意义。
2) 知识产权及其作用和它的申请步骤。运用课件讲解
第三节 技术的未来
未来的技术将走何处?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要旷世悲怆,也不要盲目乐观
认真阅读、完成练习
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学习积极性提高,讨论激烈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答:不够
学生思考,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思考并完成练习
兴趣提高,积极讨论
认真听课并思考
小结与
练习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1. 技术的目的性
2. 技术的创新性
3. 技术的综合性
4. 技术的两面性
5. 技术的专利性
第三节 技术的未来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要旷世悲怆,也不要盲目乐观
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
教后分析
1. 开始引入不要讲案例
2. 过渡比较生硬
3. 准备还不是很充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