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浅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浅析

引言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环境复杂、露天作业多、机械化程度低、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所以建筑业向来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行业。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阶段,然而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很多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伴随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在当今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对建筑安全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完善当前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加强政府行政部门的安全监管是当今形势下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要想合理的掌控生产要素,就要保证在开展管控工作的时候,处理好五类关系,并且要切实的贯彻落实六个原则,具体的说,五种关系指安全与危险相互并存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统一的关系、安全与质量的包涵的关系、安全与进度相互互保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兼顾关系。六项基本管理原则指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的原则、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原则、安全管理重在控制原则、在管理中发展、提高原则。

二、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因缺少科学高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较好的监管方法,还是停留在以工程实体监督检查为主的传统方式。因此当前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者应如何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与排除安全隐患,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长期探索的重要难题。当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一些弊端,突出表现在如下

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监管机构在责任上越了位,安全监管机构长期扮演“工程保姆”,重复进行本应由企业专职安全员或监理工程师所从事的日常工作,被社会视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一旦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机构便很容易列入司法对象。

2、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在职责上难尽力,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忙于进入工地对工程实体实施检查找隐患、写整改通知书和跟踪复查落实情况等琐碎工作,而庞大的工程规模又是各地人数有限的安全监管机构无法承受的。

3、施工安全监管成效不显著,现场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要求数量有限的安全监管人员进入每个工程项目的每个角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已经严重超出工作负荷,更体现不出执法效果。基于以上三点,安全监管机构实际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其“双重角色”难以高效履行政府监督执法职能。

三、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1、施工建设单位应转变安全观念,强化安全技术的专业性

1.1提供支撑,引导工程建设主体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一是提供广泛的培训或轮训,从企业管理层、项目管理部、工地一线作业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模式,针对不同层面普及安全知识、防护技能,提高责任意识;二是提供咨询指导,通过组织专家授课、讲评等模式,为企业、项目部提供安全生产重点、难点的技术支撑。

1.2强化自身,使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权威性更强。一是层级管理上,要实现市、区、街的行业垂直化,上对下的权、财、人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二是在内设机构上,要实现扁平化,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有独立的机构相对应,在内部实现机构的“配合、联动”;三是在队伍的建设上,要实现人员、设备、设施的专业化,确保各种安全现状按照阶段、内容进行例行、突击检查(包括对市场单位、参建各责任主体)。

2、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安全认知能力

要想提升工作者的安全认知能力,最为关键的是要先提高领导人的安全认知水平。只有单位的负责人的认知能力强大了,才可以确保安管工作能有序的进行。相关法律明确论述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只要项目主要负责人认识到位,项目安全体系建立与有效执行,项目安全管理才具备基础。

3、强化对危险源辨识和控制

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卡控。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危险源辨识就是要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缺陷,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把那些容易发生的,造成后果严重的列为重大危险源,并制定一系列的卡控措施,尽可能的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应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并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更新。

4、制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所有的事物包括安全管理活动来讲,都是相对存在的。虽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气降低问题的发生几率,不过这并不能避免事故形成,不能从根源上将问题控制住。虽说个别类型的问题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可以遵守,不过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很多问题都是我们无法预知到的。所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积极的做好基础活动,在这个前提之下开展好救援准备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性的问题,维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进而起到最大化的降低损失的意义。做好事故的事后控制工作主要就是要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5、完善安全监督管理

财务二元化的监管方式,安监机构一方面做好监督、指导、协调,另一方面将部分职能赋予市场,由市场提供第三方专业咨询、中介服务、整合资源等作用。一是保证第三方的客观性、独立性,由第三方以现场梳理标准,贯彻指导,培训咨询为主,有效衔接规划、设计、施工各环节,确保无死角,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二是对中介机构进行行业引导,制订评级、评星、淘汰等相关机制,从费率、客观性、专业性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監督和保护,确保市场中介咨询行业的长效、有序、规范发展;三是有效整合工程建设主体单位的安全资源,实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无缝衔接,全员、全方位的参与,加快经验交流,相互补充,全面提升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强化安全认知水平。结合规范的原则理念,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确保所有的工作者都能够将安全牢记心中。只有积极的开展好安全方面

的工作,才可以确保项目的进度正常,才可以保证项目的优越品质。 参考文献

[1]杨新奇.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建筑安全,2015(03):47-49.

[2]周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华民居,2014(09):261-263.

[3]高旭楠.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4(19):113-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