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6专题五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教师用书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专题五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理清语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题情况,针对“连贯”考点,从词语复位、语句复位和语句排序三种命题形式来突破。联系虚词的知识使考生掌握词语复位题的解答方法;从“七大思考角度”入手突破语句复位题;对语句排序题,采用“三角度”“三步四排法”的形式突破。

1.(2016·高考全国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B C D ① / 最好 一定 尽量 ② 这 当然 也 / ③ 如果 一旦 如果 因为 ④ 而且 / 并且 进而 ⑤ 那么 而且 因此 所以 ⑥ 也 就 / 仍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句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③处是表示假设,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2.(2015·高考全国卷Ⅰ)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

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3.(2014·高考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C.⑤①②⑥③④

B.⑤②③⑥④① 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选D。本题从语句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②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④句紧接第②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⑥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③句紧接第⑥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①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⑤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

4.(2013·高考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C.④⑤②①⑥③

B.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选C。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⑤是说摄影的地点和内容,应连在一起。②是对这些作品的风格的总体评价,①是对“细节”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②①应相连。⑥是这些作品的又一个特点,“而且”表递进关系,⑥应在①之后,至此,便可得出答案C。

5.(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C.⑤③④①⑥②

B.⑥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说明性文段的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横线前面的句子引出说明对象——葫芦,③⑤④介绍葫芦这种物品,要注意其中“它”的指代作用。⑥①介绍我国使用葫芦的历史,②为总结句。要特别注意横线前后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考向一 词语复位题(选用词语)

2016年全国卷出现的词语复位题,看似考点变了,由考查句子的衔接改为考查词语,主要是关联词(虚词),但实际上考的仍是连贯衔接,而以往在考查句子连贯的时候也渗透着对虚词的考查,这道题利用排除法做出来并不难。

“四步法”解答词语复位题:

第一步: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关注标点,划分层次。 第二步:结合层次,分析句间的关系,推测应填词语。 第三步:结合选项,联系第二步,甄别辨析,灵活排除。

第四步:本着简明、连贯、关联词搭配的原则,代入初步选择的答案,确定最终答案。 当然解答步骤可以灵活,如第二、三步可以综合运用。

注意“九辨”,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其考查形式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在辨析虚词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词性、词义和语境等方面来辨析一般虚词,二是从句间关系入手来选择符合关系的关联词语。具体辨析方法如下:

一辨词性。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

如:“忽然”与“突然”,前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而后者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补语、宾语。

二辨构词语素。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辨析时要比同求异,重点辨析相异的语素。 如:“逐步”与“逐渐”,重点区分“步”“渐”,“步”是步骤,“逐步”强调一步步,表示动作或情况要经过的过程或步骤。“渐”是渐渐,“逐渐”强调动作行为等变化缓慢。

三辨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虚词表达的角度和意义有差异,辨析时就要抓住其词义的侧重点来辨析。

如:“未免”与“不免”,前者表示委婉的否定,侧重于评价。如:你这样做,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后者表示免不了、不可避免,侧重于叙述。如:他第一次上台表演,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再如:“以致”与“以至”,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下床。后者则侧重于表示由于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把书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四辨词语适用对象、范围。这一般是同义虚词表现出来的细微差别,辨析时要注意。 如:“一律”与“一概”,都是范围副词,表示没有例外,有时可以通用。但前者强调“全部一样地”,既可以用于人的动作、行为,也可用于事物。如: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一律不得入内。而后者强调“概括全部”,多用于概括事物。如:他们的事情,我一概不清楚。

五辨语气。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前者强烈。如: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再如:“简直”与“几乎”,前者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如:我简直不能相信。后者只表示接近于、将近于,无夸张语气。如:我几乎不相信。

六辨感情色彩。有些虚词也带有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上易于辨析。

如:“径自”与“径直”,前者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去。后者表示动作行为一直进行、不绕弯、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

七辨语体色彩。主要指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别,书面语庄重,口语通俗。

如:“反而”与“反倒”,都表示跟前面说的相反或出乎意料、违反常情,在句中起转折作用,但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如:有个别人对犯错误的同志不但不给予帮助,反而幸灾乐祸,这是非常错误的。而后者一般用于口语。如:她姐姐不但没有生气,反倒亲切地笑了。

再如:“究竟”与“到底”,都表示追究,但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 八辨句间关系。有怎样的句间关系,就需要怎样的关联词语,因此在弄清分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选用的词语。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用于递进关系的分句之间,而后者一般表示因果关系,用于因果关系的分句之间。

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用于充分条件,后者用于必要条件。

九辨词语搭配。主要指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都是固定的,不能交叉。

如:表示并列关系的是“不是……而是……”,表示选择关系的是“不是……就是……”,表条件关系的“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不能随意调换。 [即时小练]

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

镜仔细地________(再、又)看了一阵。

解析:“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再”多用于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 答案:又

2.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从而、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解析: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 答案:从而

3.中美关系________(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解析: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 答案:一再

4.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规律办事,________(终于、终究)会犯大错误的。 解析:二者都是副词,“终于”表示预料和期望中的某个事件(情况),或肯定要发生的事件(情况),在经历了一个过程以后,毕竟发生了。“终究”用在助动词前边,表示预料、期望或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终于”只能用于已经发生的情况,“终究”没有这个限制,而且更多用于未来。 答案:终究

5.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________(由于、因为)他的工龄还不到半年。

解析:二者都可以用在复句中表示原因。但“因为”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也就是只能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之前,不能放在后面。 答案:因为

6.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________(由、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解析:“由”作介词表示动作的起点和行为的施动,一般侧重强调由来;而“由于”是表示原因,常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可以与“才、所以、因此”等词相呼应。 答案:由

7.无数的事实说明,________(只有、只要)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________(才、就)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解析:二者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但“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 答案:只有 才

8.(1)面对鲜花和掌声,他________(只是、不过)谦虚地笑笑,他知道成功凝聚着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汗水和智慧。

(2)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草长鸟飞,________(只是、不过)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

解析:“只是”作副词在句中起限定作用,限定动作的范围,相当于“仅仅是”。“只是”作连词,放在两个分句之间,起轻微转折作用。而“不过”作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转折关系,所连接的两个句子或分句,后一句是对前一句所说明的事情作修正性的补充。这时“不过”相当于“只是”。 答案:(1)只是 (2)不过

9.(2016·高考全国卷Ⅱ)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B C D ① 一旦 倘若 假如 只要 ② 则 那么 则 / ③ / 进而 甚至 而且 ④ 也 / 更 还 ⑤ 即使 由于 / 虽然 ⑥ 然而 所以 那么 但 解析:选D。要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①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②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③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④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第⑤处和第⑥处构成转折关系。

考向二 语句复位题(选用句式)

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或几句)话。就是将某一语段(或复句)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抽出,另设几种与之相近的答案,让考生从中选出原句。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解答这类试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采用“七大思考角度”法。 思考角度(一) 话题是否一致

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例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解析:选B。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 思考角度(二) 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陈述主体、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

[例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析:选D。此题考查重点是主语、话题的前后一致。从题干看,“公安干警”是主语,那么,后一分句的主语也应是公安干警,A项和C项都更换了主语,造成不连贯,应当排除;B项的前一分句主语是“公安干警”,而后一分句主语却成了“全部赃物和赃款”,所以此项也不恰当。

思考角度(三) 事理相承

逻辑关系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例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________。

A.意思非常清楚,紧紧相连,交互阐明 B.交互阐明,紧紧相连,意思非常清楚 C.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D.意思非常清楚,交互阐明,紧紧相连

解析:选C。本段话是说陶渊明的“前后两句话”有怎样的关系。按事理逻辑,先“紧紧相连”,再“交互阐明”,再“意思非常清楚”,故选C项。 思考角度(四) 意境协调

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 [例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解析:选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应选A项。B项,“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项,“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项,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枝与原文不协调。 思考角度(五) 句式一致

句子结构保持一致,语段中的信息才能前后吻合,彼此照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例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里,①________,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②________,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

A.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B.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C.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D.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解析:选A。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首先,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句确定“……代替了……”的句式;然后,再找准对应的两组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考角度(六) 前后勾连

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明显有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从而使文段在表意上思维清晰、层次井然。

[例6] 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树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_____,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

(2)漂流要闯过四十八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________,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①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②天空和水面整个绿成一片

③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耸峙,奇石满布 ④危崖耸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解答此题主要考虑语言的前后勾连原则。第(1)句所填内容要与后文的“闪闪绿色”相勾连,而与之勾连的是“绿成一片”,所以选②;第(2)句根据后文的“雄奇险绝”“清丽妩媚”的顺序,应该先描写其险其奇,再描写其清爽妩媚,所以选④。 思考角度(七) 音节是否和谐

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例7]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C.客怀处处不宜秋

B.碧云望断空回首 D.深夜无风莲叶响

解析:选D。根据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诗歌的意境内容可确定选D。 [即时小练]

1.(2015·高考全国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横线上应陈述的是“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分泌增多等现象”,也就是选项中的“这些兴奋性的刺激”,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横线后一句“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可知答案为C。 2.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下文可知,此处的主语应当是“石头”,D项的表述方式更能强调阳光和雨露的作用,这正与下文的叙述相契合。

考向三 语句排序题

排序式连贯是指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语段中连续空缺的若干语句(一般是5至6句),让考生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种连贯题型。

判断顺序的标准一般以空间先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时间先后、事物发展前后、人们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还要注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

一、解答语句排序题“三角度”

1.从把握中心的角度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

也有放在句尾的。

[例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C.②④③⑤①

B.②③①⑤④ D.③⑤①②④

解析:选D。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所填的5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群,其中③⑤①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清”,②④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远”。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先后顺序,可确定③⑤①在前,②④在后。

2.从理清思路的角度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承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例2] (2015·高考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C.④⑥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③④⑥ D.④⑥③⑤②①

解析:选A。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首先要看语段的整体内容,其次就是要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②句中摆出了“不少人”对汉字简化的看法,①句中“这种看法”应指②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②①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观点,故排在首位;④句中的“首先”和⑥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④⑥组合,这一组合初步阐明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②①之后;⑤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故将⑤③排在最后。

3.从设置标志的角度

(1)关联词语的呼应。即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对、相反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抓标志是解答排序题的基本方法。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例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校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C.④⑤②③①⑥

B.④①⑤⑥②③ D.③②④⑤⑥①

解析:选A。①中有一个词语“更”,可以当作一个标志,和④中“不但要用”照应,所以④①相连,排除C、D两项。②中“因为”也是一个标志,它所引导的内容是对③的解释,所以②应放在③后面,排除B项。 二、解答语句排序题“三步四排”法

“三步法”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

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的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四排法”

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

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排序。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即时小练]

1.(2014·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

神行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选D。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第⑤句是总说句,应放在句首,排除A、B两项。④句放在最后明显没有着落,应放在②句前,④②又构成一个总说句领起其他,故确定D项合理。

2.(2013·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C.⑥②⑤①④③

B.①⑥②⑤③④ D.⑥⑤③①④②

解析:选D。本题是由语境排序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首先依据所给的语境确定首句应为⑥,⑤引用歌词,③是对⑤的评价;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与④“其实一切都在改变”相对应;②紧承④而来。因而确定顺序为:⑥⑤③①④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预料的变化,明星的概念大大泛化。________。 ①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②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 ③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了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④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⑤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⑥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A.⑤①④②⑥③ C.②①⑤④⑥③

B.⑤④⑥②①③ D.④⑥②①⑤③

解析:选D。⑤应该是承接着②①的,讲“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这个内容的,不能放在第一句,所以排除了选项A、B;②中的“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中的“更”字提示我们,这应该讲的是另一方面,所以②不能放在④前,这样也排除了选项C;而且⑥是承④的“周期更短,速度更快”,①是对②的举例,⑤是对②①进一步的阐释,③是对前文的总结,所以选D。

[题组一 词语复位题]

1.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__①__,__②__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__③__具有公共性质。在朋友圈里__④__要遵守社交礼仪外,__⑤__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个人在朋友圈发布__⑥__转发信息时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A B C D ① 但是 因此 但是 因此 ② 鉴于 依据 基于 依据 ③ / 还 又 / ④ 除了 既 除了 既 ⑤ 仍要 还要 还要 仍要 ⑥ 和 和 或 或 解析:选C。①空前后的“私密性”“开放性”二者构成转折关系,所以应该排除B、D两项;④空后有一个“外”字,与“除了……还要……”搭配,排除A项,所以选C项。 2.(2018·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检测)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①__探索半人马座α星在目前是科幻,__②__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__③__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__④__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__⑤__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__⑥__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A B ① 尽管 虽然 ② 但 但是 ③ 但 所以 ④ 即便 如果 ⑤ 也 那么 ⑥ 不仅 不仅

C D 尽管 因为 但 所以 因此 但 只要 即便 就 也 就 就 解析:选A。抓住关键词,如①②所处的句子中有两个关键点“目前是科幻”“未来可以实现”,我们就可以推断①②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所以排除D项;③连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那也只是将来时”,二者之间也是转折关系,应该用“但”,排除B、C两项,所以选A项。

3.(2018·江淮十校联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手机里存储的数据都是由0和1排列成的二进制数字组成的,它们__①__会占用存储器的物理空间,__②__能让手机变得“更重”,__③__增重太过微小,难以察觉。存储的字节__④__会有物理重量,__⑤__闪存用捕获电子的办法来区别0和1的符号串——当电子的数量一定时,__⑥__被捕获的电子就会获得更高的能级,从而质量就会增加。

A B C D ① 不仅 当然 / 也 ② 还 也 而且 / ③ 只是 但是 因为 虽然 ④ 之所以 / 如果 既然 ⑤ 是因为 于是 那么 于是 ⑥ / 因此 所以 那么 解析:选A。①②两个空格,从“会占用”“能让手机”分析,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可以填写“不仅……还”“不但……而且”等;③句说明前文说的“重量”小,表示一种转折,可以填写“只是”“但是”“却”等;④⑤两句是因果关系,可以填写“之所以……是因为”等;⑥句是一种客观的表述,不填写虚词。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__①__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__②__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曾说过:“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__③__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__④__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__⑤__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__⑥__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A B ① 都 总 ② 也 却 ③ 但 / ④ 所以 那么 ⑤ 即使 虽然 ⑥ 还 也

C D 也 常 / 仍 但 而且 所以 / 由于 一旦 更 甚至 解析:选A。①处选“都”,呼应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强调的是博尔特体育技能的高超;③处选“但”,与“最后”相呼应,为转折关系;④处为因果关系;⑤处为假设关系,因为博尔特在现实中仍未退役。

5.(2018·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质检)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孩子选择未来,__①__不是放手不管不问,__②__在既有的经验和孩子的意愿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点,并__③__给孩子更多的尊重。自主选择,__④__一种意愿,__⑤__一种能力,__⑥__这种能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A B C D ① / 并 也 虽然 ② 要 而是 / 而是 ③ 尽力 尽可能 一定要 尽可能 ④ 不仅是 是 不但是 是 ⑤ 也是 更是 同样是 / ⑥ 因为 / 所以 当然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②空,根据上文中的关联词语“不是”可知,要选择“而是”,排除A、C两项;⑤空,根据语意“自主选择是意愿”“自主选择是能力”可知,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更是”,排除D项。

[题组二 语句复位题]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________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解析:选C。这段文字主要是写弥漫在西安的诗,整体的思路是:从神往盛唐——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处处是诗。C项说“这里到处是诗”,对上文进行了小结,与上文的衔接最为紧密。

7.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________。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解析:选B。从连贯上讲,“有……没有”是一致的句式表达;从意思和结构上讲,先说“快乐”再说“痛苦”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和对下文的提示。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解析:选B。B项,从“虚伪的笑”到“阴冷的奸笑”,语意由轻到重,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 9.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灰喜鹊叫晨之时,闲庭信步银杏黄叶铺就的小路,十分怡然恬静,置身其中平添宁静致远之意境。驻足树下,仰观枝上螺旋状散生和簇生的叶片,顿觉其生动和灵慧。安坐长椅,摘上几片,端详其细长的叶柄和扇形的叶状,可品味其幽雅与古朴。登高俯瞰,小巷名园十里长街,________,愈发瑰丽。

A.升腾宣泄着的霞光与银杏枯叶交相辉映 B.银杏黄叶与升腾渲染着的霞光融汇交织 C.升腾渲染着的霞光与银杏黄叶交相辉映 D.银杏枯叶与升腾宣泄着的霞光融汇交织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驻足树下”“安坐长椅”两个分句观赏的主体都是银杏叶,可推知选项应以银杏叶为主,排除A、C两项。枯叶与黄叶,无论是从美感上,还是从语段的优雅意境上来说,用黄叶更好,况且前文已有“银杏黄叶”一说,排除D项,故选B项。

[题组三 语句排序题]

10.(2014·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________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C.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⑤③② D.④②⑤①③

解析:选D。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句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句;②句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句;再看③,③句中的词语“遗址”,与后面的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这样答案应为D。

11.(2014·高考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C.⑤③④①②⑥

B.④③①⑤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

解析:选D。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直接提出观点,排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④紧承⑤谈物理学家窘困所在,并引出后文,故排除C项。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过于胆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C.②⑤①③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D.③②①⑤④⑥

解析:选C。“太急切地表现”和“太过于胆怯”分别引领着三句话,可以肯定,两个“就”领起的句子应该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最后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C.④⑤⑥③②①

B.①⑥④③⑤② D.④②③⑤①⑥

解析:选D。建立模式④——利用保护②——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口①——“也是”重要举措⑥,符合逻辑顺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