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陈平:复杂经济学

来源:好兔宠物网
复杂经济学基础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7年春季 研究生选修课 (3学分)

陈平 教授

【时间】:2007年春季9-16周(4月17-6月14日),周二周四下午7-9节课 【对象】:经济学研究生,与对经济学研究有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

【要求】:学过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与计量经济学,有英语的听读能力。

【目的】:用研讨班的方式教给学生复杂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现代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争论焦点,以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尽早进入国际前沿课题。

【方法】:尽量用定性,历史,与图解的方法介绍复杂经济学的前沿,在少用或不用复杂数学的前提下,理解现行均衡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局限,探索新的经济学理论。(数理基础好的学生愿意深入研究者因材施教,不求一律) 【评分方法】:

出席,讨论,与基本概念的选择性测验获得基本分(60%)。

要求每个注册学生报告自己现有的研究课题,方法,与成果,学会比较均衡思维与复杂思维的不同思路,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40%)。 对原创性研究给予个别指导与奖励。没有大考。

陈平:复杂经济学引论 课程大纲

第1章. 引论:为什么要研究复杂经济学 1.1. 经济学流派的冲突与经济学方法的局限 1.2. 复杂科学的兴起与经济学整合的可能 1.3. 凯恩斯的理想和新古典综合的退却 1.4. 复杂经济学的进展与前景 1.5. 本书的计划与安排

第2章. 均衡经济学的成就与局限

2.1. 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

2.1.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静态供求曲线:市场稳定性的基础与问题

2.1.2.计量与金融经济学的布朗运动与随机游走模型:市场公平的表象与幻觉 2.1.3.优化理论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数学的简化与现实的差距 2.1.4.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的提出与疑问 2.2.均衡经济学的弱点与难题

2.2.1.边际定价缺乏价格实践的经验基础

2.2.2.经济波动本质的争论与微观-宏观效应的冲突 2.2.3.金融中介的作用与金融危机的机制 2.2.4.规模经济的难题与劳动分工的矛盾

2.2.5.自然实验的检验:大萧条,股市崩溃,转型实验对均衡理论的挑战 2.3.均衡经济学的哲学含义与社会效果:无社会的经济人假设与无创新的趋同秩序 2.4.经济学面临的三大难题: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多样性,和历史进程

第3章. 复杂科学的起源和复杂经济学的研究

3.1.牛顿与拉普拉斯的理想世界:决定论的轨道与可预测的概率 3.2.混沌的发现与复杂科学的研究

3.3.生物复杂性的物理基础:维纳的控制论,薛定锷的量子生物学,和普里高津的非平衡物理学

3.4.从生物复杂性到经济复杂性

3.5.连接物理世界与生命人文的桥梁:非线性,非均衡,非稳态的历史与演化 3.6.老子对复杂性的远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4章. 复杂科学基础与均衡经济学的定位 4.1.保守系统与耗散系统 4.2.负反馈与正反馈的相互作用 4.3 动力系统的数学与物理表象

4.3.1.决定论与随机论的数学表象:轨道,概率,均值与高阶矩 4.3.2.运动的粒子与波动表象:傅立叶变换下的白噪声与谐振波 4.4.动力系统的经验描述

4.4.1. 动力系统的特征时间和采样频率

4.4.2. 信号处理的测不准关系与滤波器的频率特征

4.5.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4.5.1.孤立系统的熵增与热寂,热力学第二定律 4.5.2.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与低温下的均衡有序 4.5.3.开放系统的耗散结构与非均衡演化 4.6.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主要特征 4.6.1.均衡解,周期解,与混沌解 4.6.2.可积系统与不可积系统 4.6.3.特征尺度与分维 4.6.4.运动复杂性与有限预测性

4.6.5.非平衡统计力学:超越各态历经与马尔可夫过程 4.7.复杂系统的新问题:层级网络与边界起源

4.8.复杂科学的哲学含义:分析基础上的整体论与多样发展的演化观 4.9. 从复杂科学看均衡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定位,局限,与误区 4.9.1.哈密顿经济学的优化体系与单稳态系统的构架 4.9.2.离散时间的噪声表象与漂白滤波器的扭曲 4.9.3.单体,线性,短期,稳态模型的能力与局限

第5章. 复杂科学的分析方法

5.1. 复杂系统的层级结构:上级系统受限与下级系统的规律 5.2. 复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子系统的划分与相互关系 5.3. 系统组元的分类与组合 5.4. 观察组元的形态,运动,与兴衰 5.5. 问题,观察,变量,模型,与检验

5.6. 研究策略的选择:小模型少变量的复杂行为还是大模型多变量的简单行为 5.7. 科学思维的演化树与发散思维的实验性

第6章 复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6.1. 人性论的基本假设:人是生态约束下的社会动物

6.2.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生境约束下的有限增长与S形罗迹斯蒂曲线 6.3. 技术更新的基本形态:小波与生命周期

6.4. 经济结构的生理学:微观-中观-宏观-国际的多层次结构 6.5. 经济演化的发生学与动力学:多线的发展观与复杂的运动观 6.6. 史观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劳动分工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第7章.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与扩展

7.1.个人行为的矛盾趋向:求新与避险,独立与从众 7.2.市场竞争的多种模式与定价机制的多种策略 7.3. 线性与非线性的供求曲线的分析与扩展

7.4. 利己与利他行为的选择机制:博弈论的发展与问题 7.5. 企业策略的选择:规模还是范围经济 7.6. 生产周期,供应链,与产品的生命周期 7.7. 价值佯谬:物质效用与社会地位 7.8. 机会成本:短期与长期的不同趋向 7.9. 剩余分配:宏观环境与微观体制

第8章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问题 8.1. 国民经济的度量 8.2. IS-LM曲线的应用和局限

8.3. 大萧条的教训:凯恩斯学派、奥地利学派与货币学派的不同见解 8.4. 外生与内生的经济周期理论

8.4.1. 线性振子模型周期解的结构不稳定性 8.4.2. 单位根模型的脆弱与结构不稳定性

8.4.3. 噪声驱动周期的弗里希幻想:第二类永动机能存在吗? 8.4.4. 卢卡斯的微观基础谬误和大数定律

8.4.5. 极限环,色混沌,与生物钟的非线性振子模型 8.4.6. 分形布朗运动的猜测与问题:市场崩溃的频率有多高 8.4.7. 经济波动的三层次分析:金融中介与产业结构的作用 8.5. 增长理论

8.5.1.索洛的外生增长理论 8.5.2.知识经济与内生增长理论

8.5.3.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与技术竞争模型 8.6. 宏观计量分析的参照系与滤波器

8.6.1.弗里德曼的选择:历史相关与无关的不同表象 8.6.2.长期与短期观察的兼顾:HP滤波器与自相关函数

8.7.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的不同行为:外贸,汇率,与利率的相互作用 8.8. 刺激需求与刺激供给的经济政策

8.9. 凯恩斯,海耶克,与熊彼特的争论与转型经济的观察

第9章 金融经济学的分析与前瞻 9.1. 均衡的无套利理论

9.1.1.罗斯定义:无套利机会与线性价格理论 9.1.2.完全竞争和MM定理 9.2. 定量金融理论的数学模型 9.2.1.现金流贴现分析

9.2.2. 投资的集中与分散:价值投资与资产组合理论 9.2.3. 资产定价模型(CAPM) 9.3.股市运动与期权定价模型

9.3.1. 几何布朗运动与布莱克-苏尔斯模型 9.3.2. 生灭过程与群体模型 9.4.金融中介的作用:放大与选择机制 9.4.1.信用配给,价格歧视,与逆向选择 9.4.2.信用波动、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 9.4.3.中央银行的作用与储蓄保险制度 9.4.4.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简规

第10章 劳动分工、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学 10.1.经济思想史上的制度研究 10.2. 柏拉图的劳动分工和理想国

10.3. 亚当·斯密眼中的劳动分工和协作机制 10.4. 产业组织的经验和理论研究

10.5. 企业理论与交易成本说 10.6. 产权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

10.7. 重归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混合经济到摆脱异化

第11章. 结论

11.1. 世界观:从均衡到演化,从趋同到多样

11.2. 个人,国家,与社会:从看不见的手到受约束的手 11.3. 经济竞争:一家垄断,两派共谋,三方演义 11.4.经济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