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建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来源:好兔宠物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fhF №f础 tural rsity( al Sde',ceP_. ̄tbr0 2008年第5期(第1O卷总第4I期) No.5 2008(VoL1O SumNa 41) 创建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王海秀,孔令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0018) 摘要:内蒙古农业大学经过了几年的工作积淀,在2007年有三门本科课程一门高职高专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 程,结合这几门课程几年中的工作积累,谈我校创建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中囤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8)05--0144--02 20O3年,教育部庄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 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简称精品课程)。依据精品课程 工P 申,找商 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出发,根据学校自身 办学条件,科学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我校精品课程建设 工作。a0凹年我 鳐过了几年的工P乍积淀,喜获丰收。我校李金泉 教授主I寺的《=家莲洧种学》、云锦凤教授主持的《牧草及饲料作物育 种学》、高永敦掺 持的《治沙原理与技术》三门课程被评为本科类 国家精品课程;王立群教授主持的《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获高职高 专类国家精品课程 这是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的又一 标志性戒果。现就结合这几门溧倒乙年中的工作积累,淡谈我饺精 品课程的工作思路 一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前提和以 科学规范管理1[本制为保障的课程体系。在把握精品课程内涵特征 的基础上,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扎扎实实的推进各级精品课程建 设。 L优秀教学团队的形成 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提 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个冼秀的教学团队需要—位学术造诣 高、教学战果卓著的学科带头人.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科研和教 学研究。只有形成梯队建设,才有可能梅前辈们多年积累下来行之 有救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巩固发展下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长期 稳固的提高。精品课程的教师梯队应该是一支业务水平高、教学经 验丰富、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均合理的教师梯队。我校在精品课程 建设中,非常注重梯队建设。如今年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的《牧草及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课程是数学辔勺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 素。商 的 圜虱复:是保证^.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精品课程建 设的目标:即是希望通过课程建设,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 学皖 享,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国各个高校 课程建 教学改革的发展,最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遵循精品课 程的建设目标,我校制定了合理建设规划,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 ’的方针,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成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校 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希鐾 带动全校的课程建设更匕新台阶。 大范围的精品课程建 设漕造一种挺升教学质量,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由此 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负责人云锦凤教授,是草业科学学科学术带 头人,云教授从事牧草育种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40余年,先后 主持充或了∞余项国家和省部绥抖醪} 果题。她多年致力于教学团 队的培养,目前这个团队有三^具有博士学位,2^正在攻读醇±学 位,学缘结构中5位教师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所研修。教 学团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中青年教师培养措施。目前中青年教师 教学与科研水平迅速提高,已成为本课程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 主要力量。从学历和技术素养上为本课程的精品化提供了保证。 2精品课堂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五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 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的鲜明特征,当 然,不同的学科、专业和学校具有各自的课程体系和特点,所以精品 课程应该是多层次、多样化耳各具特色的。但精品课程的楱 是不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由传统的讲授 型授课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研究陛学习、探究性学习、 作性学 习。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质量是衡量师资队 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这—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定期组织 青年教I厢观摩、试讲、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专家听课、考评,不 变的,以“五个一 ,为主轴,即以优秀教材为核心,以高素质教师队 * 牧稿日期:2008--09~l2 作者简介:王海秀(1977一),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讲师。 ●王海秀,孔令强创建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 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务系统中的评教功能也可以及 时、真实地反馈老 ]的授课情况。学校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方 学校积圾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鼓励老师们自制高水 平系列多媒体课件,运用网络资源采取多种考核方法,促进与学生 多方面交流与沟通,通过在线答疑等形式,及时地获取学生掌握知 识的信息,因材施教的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知,老 师f『粥人格及优秀品德展现给学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知识体系、 式促进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治沙原理 与技术湖话墩学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学校督导专家和学生 的高度评价。校外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孙保平教授对《治沙原理与技 术湖 渤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课程组的教师们积极探索,不断将 课内外的 帜、新技术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融人到课堂教学当 中,采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能深刻领悟到治沙原理与 提高学生个^素质及学习能力的目的。 精品课程建设要全面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 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 技术的重要性及f电1f 亍j=旦负的历史使命。” &精品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 现。我校教材的选甩际准遵衙置用和优秀的原则,我们也鼓励老师 们积极投身优秀教材的编撰工作。如我校赵丽芹教授主编的《食品 原料学》/^进教育部 0 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获评国家 精品课程的--I']课程,教材建设方面成果突出。《牧草及饲料作物 育种学 负责人云锦凤教授,早年就参与编写了1982年、1988年 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佼教材《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2001年, 云锦风教授主编了新版的《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教材,增加了抗 逆 种、抗虫育种、品质育种、草坪草育种等章节,使课程内容更趋 完善和合理,因此该教材于20O6年被评为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委优 秀教材。与课程教学相配套,课程组编写了《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 学试验指导 }才。为适应内蒙古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 组还编译了《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嚏肺 。 《家畜 滴等农业院校教材,由我校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刘震已教授主编。课程组的道尔吉教授和达布西副教授编写了蒙 文版的《家畜育种学》教材。为配合教学需要,课程组老师编写一系 列辅助教材。为教学内容的精品化提供了保证。 《治沙原理与技术 目前使用的教材就是由我校张奎璧、邹 。目前,课程组在我校高永教授的统筹策划下,《治沙原理与技术》已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 教材,将在 0O8年由林业出版社出版。 教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辐射作 用。我校精品课程教材的选编成效卓著,同时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 学习需要,编写了蒙浯教材及学习纲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全面的 学习资料。优秀教材的建设为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教学内容的精品化提洪了保证,保证了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更E 一台阶。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个切入 点。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运 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 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 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治沙原理与技术湖 老师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广泛采用标本、挂图、幻灯片、录像、投影、纪录 片、多媒体澡件等传统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直观教学 和实践教学中的感 只,使学生既了解国内外最新治沙技术和研 究成果,又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为了打破教学受季节和地域 的限制,保证必要的教学内容,课题组制作了《治沙原理与技术》课 程的CAI课件,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和F1ash动画直观展示 了我国典型防沙治沙模式和不同类型沙障在沙害防治中的应用,加 强了 性,±勤Ⅱ了课彗掰学的 息量,起到了很好的教等 噪。 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E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 全校其他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建设。 5.精品实验 实践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 生自 慌裙甚力和动手能力的必备条件。我校一直注重实验室建设, 近五年来加大投资力度,争取实验室设备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加 强实验室监管力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如《牧草及饲料作 物育种学 一门理沦陛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建有 专用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开放性创新实践基地。实验室房屋面 积21 ,配置了相关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管理,充分保 证了教学的需求。校内设有课程专门实习基地8。亩,种植实验材 料10O余份,并配套有种子挂}I瑟室、喇l西场、温室 月-具等。 课程组的老师依据课程内容需求,提出了‘ 实基础,提高能 力,因材施教 涮猿 试。为配合理论教学设计了“课程实验”、 ‘课程实习’ 创新实 ’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适合本课程实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尤 其 呛蜥实 ’这一环节,发现和培养了对本课程研究领域有兴 趣、有志向和存学 的学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开展创新性 研究包『J造了机遇。采用—对一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刨新实践, 进—步提高了f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力,为培养研究型、探究型人才提供了平台。实践教学,促进了学生 不断的实践实习,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实验 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加强了f ]分析问题和解 决闾题的能力。不同的实践教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和技能变化 较大,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接受和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较 多,在完成实践教学叼 节之后,学吐的绣洽篚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精品课程建设应注重的『1.个要点 1.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 至关重要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变化,人们 的教育理念也随之改变,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 习效率。在整个 苗枣设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同时要根据所授课程专业、学科特点,根据讲授内容难易程度,灵活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的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现代技术 的运用也必须以教学 眸 基础。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网络教学课件,运用网 络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课堂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 性。同时要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思维 的逻辑I生、把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知识因素,充分发挥传 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把现代教育手殴融人传统课堂(转第216页) 1 45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第10卷总第41期) 图7首层平面 图9负二层平面 五、结语 在建筑仓 [;l呈中,引入景观的因素,使景观因素成为建筑形 态寻求—种源于自身的形态意向时的—个重要而必然的指向。建 筑不再只是—个人工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成为自然形态的一种延 续。从而认识到促进建筑与环境建立新型关系正是针对风景区内 宾馆建筑这一独特建筑类型的形体设计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口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日]芦原叉信.外部空间设计[ q.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98量 [3]齐忘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堤要口].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0(1). [4]周方中.环境・文脉・创新——山地建筑创作体验[J].华中建筑,2OOO 图8负一层平面 (1):27—3& [5][英]罗杰・斯克鲁登.建筑美学[M1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2. :接第145页) 教学中,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要做到二者科学合理的结合 Z注重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我ff]从—些课程敦学的录像中,发现有些课堂师生互动不够。 整个课堂只有老师一个^在讲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很少。教学课 堂一定要体现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尽可能体现教学过程的互 新的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程保持高水 准的方向发展。精品课程需要精益求精。 已经获评的精品课程, ,不断更新,结 合每—时段最新的教学实践充实网上资源,确保学生通过网络平台 学习撮新的知 识体系,使精品课程紧随课程发展的步伐,使精品更 。槽’。 动,黑板教学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体现教鲁方 的多样化。我 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激励老师们积极调整 学方法,鼓励老 中充分表现,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理论。使精品课堂真正成 为研究l生学习、 陛学习的开辟地。 3.注重精品课程建设中‘‘将’ 精品课程建没工作是学校对全校课程实行宏观管理、提高教学 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长远规划,长期努力,精心设 计,并且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精品’’无标准,更无止境。在建设过程 中我们要保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性,要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追 求,成为持久的精品。口 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 师们录制—些讨论课的内容,使教学方法与手殷的改革在教学实践 水平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 是—个长期积累、不断完善、荦盖求精的过程,学 校在政策上要常抓不懈,建立切实有效的支持和评价 制,鼓励高  水平的教师积极投人到教学工作中,同时激励教学管理 员和学生 参考文献:一同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学校相关部门要目标一致协同合作,支 [1 张晓意凝神静气出精品——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口].中国人民 大学,2co4(3). 持精品课程建设长期有效地向前发展。 课程组老师要认识至4课程建设是—项艰苦的工作,是—个长期 积淀丰富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教学钻研永无止 ,需要不断吸收 216 [2]樊传高.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rj].舍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1). [3]张弋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口].中国高等教育,2003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