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山市广一模评卷情况分析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科组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从总体上看,本卷难度比较适中,全部题目原创,具有一定新颖性;主干知识考查全面、突出,同时覆盖面比较广;各个专题内容分布比例、全卷的阅读文字量都基本符合高考大纲要求。试题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为依据,重点参考近年广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新颖的情景为依托,适量借助各种图表呈现信息,考察学生的能力。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及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全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符合近年广东理综生物学科高考试题的特点,能够起到检查教与学、指导教与学的作用。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 试卷的题型结构
本套测试卷题型、题量与2013年高考题保持一致。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共8小题,共36分。其中1—6为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24、25为双项选择题,每题6分,每题全选对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4道大题,每题16分,共64分。
2、 试题的内容分布
本套测试卷内容分布(包括实验):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占37%、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占22%、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占33%、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占7%,选修1占1%。其中实验部分占28%、内容比例适中,与2013年广东高考命题范围必修与选修比例的侧重相符。突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究实验设计的考查。试题在各章节的具体分布见表1;实验能力试题分布见表2。
表1:考点双项细目表 模块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知识内容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 教材实验应用 探究型实验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基本规律 生物的变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生物的进化 植物激素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题号(小题号或选项)(分数) 1 26⑶⑷ 2(A) 2(BD) 5(C),24(AB),26(1),29(1) 29(2)(3)(4) 25(D),27(2)① 3(BCD),25(ABC),27(1) 2(C) 27(2)② 6 4 总分 4 10 1 2 8 12 5.5 13.5 1 2 4 4 1
选修3 选修1
表2:实验能力试题分布
免疫调节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材实验应用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胚胎工程 生物技术的案例性和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 教材实验应用 教材实验应用 28 26(2) 5(BD),24(CD) 27(3) 3(A) 29(1) 5(A) 16 4 5 4 1 2 1 分类 教材实验 探究实验 题号 5 26(1),29(1) 24 29(2)(3)(4) 分数 4 6 6 12 归类分值 10 总分 28 18 3、试卷的特点
(1)突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较合理,重点章节突出。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2)文字、图表并存,且数量把控不错,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转换能力,又充分考虑了学生时间的需求。
(3)突出学科特色的思维与推理,又回归课本。特别注意在新情境下,依据考纲四个基本能力要求进行设问;尽量避免依靠单纯记忆就可回答的设问;既注重理论知识考查,也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试卷的质量分析
我市共有7769人参加了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科综合考试,生物部分全卷平均分63.32分,最高分97 ,难度系数0.63,标准差17.1、区分度0.41、信度0.74,符合质量检测中等难度为主的难度要求。选择题部分平均分为27.58分,难度系数为0.77;非选择题部分平均分为35.74分,难度系数为0.56。全卷区分度0.41,也达到了高考命题的要求(>0.3)。
全卷无偏难的题,中难题居多,与近年高考难度分布相吻合。
2
各试题平均分和质量指标见表3: 表3 各试题平均分和质量指标
题号 单选1 单选2 单选3 单选4 单选5 单选6 多选24 多选25 26 27 28 29 人数 7761 7760 7757 7755 7754 7758 7754 7742 7769 7769 7769 7769 最大值 4 4 4 4 4 4 6 6 16 16 16 16 最小值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平均分 3.16 3.43 3.51 2.77 3.41 2.85 4.26 4.18 8 8.94 9.75 9.06 标准差 1.63 1.39 1.32 1.85 1.41 1.81 2.52 2.58 3.19 3.76 3.53 3.51 得分率 78.93 85.87 87.67 69.29 85.34 71.31 71.07 69.6 49.98 55.87 60.92 56.6 满分率 78.93 85.87 87.67 69.29 85.34 71.31 65.09 64.18 0.06 2.56 2.11 1 零分率 20.97 14.02 12.18 30.53 14.47 28.55 22.76 24.62 1.75 3.01 1.74 2.46 难度 0.79 0.86 0.88 0.69 0.85 0.71 0.71 0.7 0.5 0.56 0.61 0.57 区分度 0.28 0.31 0.29 0.56 0.35 0.59 0.51 0.57 0.36 0.46 0.4 0.37 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选择题部分
本次阅卷采用的是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如下:
单选第1题考查知识点包括组成细胞的基本化合物的功能,属于核心基础知识章内小综合,得分率没有想象的高,说明部分学生不重视课本知识的复习,教材第32页有“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叙述,且为加粗字体,但许多老师补充强调了“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学生理解不清而混淆。学生对离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理解不到位,没注意到“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失分较多,正确答案选C。
考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单选第2题考查知识点包括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此题属中难偏易题,学生错选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不理解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正确答案选A。考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3
单选第3题考查知识点主要植物的组织培养、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题目以“奶树”的乳液为情境,设问较基础、简单,考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答案选D,错选ABC的少数同学主要是基础知识不熟悉或不能类比,得分情况如下图:
单选第4题以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知识点包括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考查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属于中难题。部分选A的同学不能从图中正确获取信息,看出Ca2+能促进小泡与前膜的融合,较多的选D同样是选取信息能力不足,没有从图中看出递质的回收过各,这样就可以避免持续兴奋。正确答案为C。考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单选第5题为实验方法与目的的匹配题,较为核心、基础,为容易题,正确率较高。本题选取了四个课本实验,错选原因为对教材不熟悉。正确答案为D。考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单选第6题考查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各种激素的功能,为中难题。部分学生未能选出“B.
4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可相同”这一答案是因为对这一作用曲线大致呈“抛物线”不理解。错选其他答案为记忆不清所致。考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多选第24题以四个图形代表四个方面的重点知识运用判断,让学生选择对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考查知识点包括呼吸作用、细胞周期、种群的年龄组成、动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为中难题。从考生答题情部来看错选B的较多,达20%,主要原因是对细胞周期曲线表示图的不熟悉,这是常见的练习形式,应该练习较多,但仍然有相当部分错,说明学生理解和记忆均不足。ace代表时间短,只能是分裂期,be时间长,应为分裂间期,而一个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故B错;不少同学放过了A的正确答案,是因为不熟悉不同生物呼吸速度与氧浓度的关系,酵母菌代表兼性厌氧生物,乳酸菌代表专性厌氧生物,故A正确有。很少数同学没有注意到C选项的幼年、成年、老年的摆放顺序与课本颠倒而失分,反映了答题习惯有待改进。正确答案为AD,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多选第25题以某种鸟的羽毛由复等位基因控制为背景,考查知识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本题在知识上属于偏难的知识,学生对复等位基因、ZW性别决定方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综合考查各种表现型与概率,需要写出相关的基因型,并进一步用分离定律的正推法推断后代的基因、表现型与概率。学生不敢选C主要是因为不理解配子比例与子代表现型、基因型的比例关系。错选D主要是因为知识点欠缺。由题意知,灰红色雄鸟基因型有ZD+ZD+、ZD+ZD、ZD+Zd3种,故A正确;蓝色个体相交可以是ZDZD×ZDW和ZDZd×ZDW,不难推知后者可产生ZdW(巧克力色雌性)个体,故B错。同理可推知两种组合方式后代出现灰红色个体比例均为1/2,故C正确。D选项为常规核心知识要点的运用,对2N=80的鸟类基因组测试,应为39条常染色体和Z和W两条性染色体,故D错。正确答案为AC。
考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如下图:
5
2、非选择题部分
本次阅卷采用的是网上阅卷,在阅卷中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26题:满分16分,平均分8.0分,得分率50%,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
本题以“利用沼液(含大量氮、磷)培养小球藻去除CO2”的研究为情境,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核心知识的运用。
第⑴小题考查“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①写不全的:如答成“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绿体”等;②不能用简便方法的,没有写出“用显微镜”。如“是否能提取光合色素、尝试从中提取叶绿素、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让小白鼠与小球藻共同生活、观察是否释放氧气”等;③不能判断何时写“是否”,题目中明确要求“确定”而没有做出判断。此空原本不难,但错误率颇高,反映了学生需要加强有关答题准确度方面的训练。
第⑵小题考查“沼液中过多进入江河湖泊易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少学生没注意审题而误成“赤潮”而失分;第二空问磷参与合成的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化合物,学生常见错误有:①把结构当物质的“如细胞膜、生物膜、类囊体薄膜”②错答“Pi”,不知其不需要合成,为直接吸收;③其他乱答“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没注意“直接”。
第⑶小题考查图形所示实验结果分析:第一空,判断小球藻去除CO2的最佳时段为4-6天,学生扣分主要因为表述不准如“6天,前6天”,此外也有少数学生原本正确的被误判(本题不够严谨,犹如30、40、50度之间,40度酶活性最高,最适温度应定为40度左右。本题4-8天之间,6为最高值,就本实验而言当然4-6天略高一些,但严格从科学性来看是有些不妥的!要判断最佳去除CO2时段,本实验并不能排除在6.2天或第7天可以达到最高值,如果按照S形曲线增长来判断,此题也不能定为4-6天达到K值或净光合速率达顶峰。类似的题还有2011年广州一模问“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12-16mg/L)”也是不合理的。反映出了同一个团队的观点痕迹。与我们平时严格要求学生从科学性角度来判断最高点左右是不相符合的。)不过,学生多数从简单着手答题,这一思考的同学并不多,但有则被误判。
第⑶小题第二空主要问题是:①表达不准确,写不全,如“小球藻密度增加,呼吸速度增强”“小球藻密度增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思维不严谨。第三空题目指代不是非常明确“若要维持CO2去除率为最大值,采取的措施是”答案是“维持小球藻相对密度在30-40之间”,对措施含义表述不准,较多学生重点从措施角度回答,表述不严谨或错误,如“去 除部分小球藻”“合理间作种植”等,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判断错误“维持小球藻相对密度在20-30左右”是认为4-6天种群增长最快。
第⑷小题考查暗反应的碳的途径,为书本核心内容,错误率颇高,反应回归课本不足。主要问题是:①最大问题:(CH2O)表示错误,五花八门,各种表述形式都有;①不知有
6
C3→C5途径;③表示不准确如答成方程式,或未准确标出途径只是标出条件。④其他错误。
27题:满分16分,平均分8.94,得分率56%,难度0.56,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 本题以“请回答下列有关犬(二倍体)的遗传问题”内容包括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②遗传的物质基础③遗传的基本规律④遗传的育种应用⑤遗传学应用:基因工程。
第⑴小题说明“拉布拉多犬的毛色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e和F、 f控制,不存在显性基因F则为黄色,其余情况为黑色或棕色。一对亲本生下四只基因型分别为EEFF、Eeff、EEff和eeFF的小犬,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考查的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运用。不少同学没有理解而错答“EeFF”注意到“这对亲本”四个字,只写“EeFf”而失分。第二空考查“这对亲本若再生下两只小犬,其毛色都为黄色的概率”,许多学生没注意到“两只”而错答成“1/4”,反映了审题问题。第三空考查“有丝分裂的遗传变式运用”相当多的学生对“有丝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基因)要复制,有丝分裂正常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同”的变式运用不理解而错答“e、E、Eff”
第⑵小题以“腊肠犬四肢短小是由于增加了FGF4逆基因造成的”,考查图中过程1和过程2需要的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正确率相对较高,部分学生误答案“解旋酶、DNA逆转录酶、连接酶 cRNA”反映对“RNA聚合酶兼具解旋功能”的这一课本图解理解不足和专有名词的不严谨。第三空问“细胞中参与过程3的RNA还有哪些?”主要问题是:①不少同学未认真审题,没有注意到RNA,而误答“氨基酸、酶”等;②漏填rRNA或多填mRNA。漏填者认为rRNA在核糖体内不用填,多填者没有认真看题,不按要求答。第四空要求“判断拉布拉多犬和腊肠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方法”,主要错误的有①是否进行基因交流,是否能杂交;②能否产和后代。原因一是基础不扎实,专有名词术语不能准确掌握,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
第⑶小题选修三基因工程题:第一空补充答案包括“碱基调转,碱基写到两条线外面的”均给2分,典型错误为只写一个黏性末端或少画两条线;第二空判断双酶切后的质粒的目的基因可连接成环状DNA分子的个数,正确率约50%,主要问题是错误理解“双酶切能使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表达载体发生任意连接,但防止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和防止自身环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防止质粒自身环化,并不能防止2片段间环化”,类似2008年海南高考和2010年江苏高考都考到了各自一个知识点,本题为二者的融合运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7
28题:本题满分16分,平均分9.75分,难度0.61,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
本题主要考查必修三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包括①生态系统的结构②能量流动③物质循环④信息传递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试题内容回归中学课本,主干知识突出,难度不大,但答题情况来看,不如人意,但区分度较好。
第⑴小题判断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多样性。判断圆石藻为“生产者”,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仍有部分学生基础太薄弱而失分。第三空考查“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价值”,不少学生错写“间接”或“潜在”价值,核心知识点不清楚。不少学生答错的原因是不会审题,只看到“海洋气候变化”就以为是生态即间接价值,反映了学生审题能力的不足。
第⑵小题,考查能量流动的去向,仍为核心基础,但学生答题并不好,主要问题有:①遗漏部分分配途径,如只答“下一个营养级”或“分解者”;②没弄清楚“生长发育繁殖”与“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其并列,扣1分。第二空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多数学生不能按书本原话回答,以偏概全,只答了前半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漏掉了“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还有部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表述不准确,说成是“生态平衡”而失分。
第⑶小题,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浮游动物偏好摄食哪类圆石藻,有近半学生答反。该题难度较大,由图可知,浮游动物摄入圆石藻,排出中间产物X,说明其不含酶A,而圆咸石藻和某些海洋细菌可以转化中间产物,说明含有酶A。DMS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有刺激性,从而推测浮游动物要避开DMS,所以就更偏好含DMS少的,即酶A少的圆石藻。X含量过量会吸收更多的海洋细菌聚集并转化为DMS,浮游动物从而躲避而减少对圆石藻的捕食,这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部分学生答“反馈”不够准确,扣1分。
第⑷小题考查了“物质循环”中“硫循环“的概念运用,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但也部分学生多答“能量流动”而扣1分,还有部分学生答“物质流动”“物质循环再生”等错误答案。
8
第29题:总分16分,平均分9. 06分,难度0.57。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
本题为实验题,内容包括考纲对实验部分内容的要求:①课本实验的相关原理及运用②实验材料的选择③实验变量的确定④实验的分组与设计⑤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析等。
第⑴小题为课本实验运用。考查“可用( )试剂将胶原蛋白溶液与肤羟脯氨酸溶液区分开;皮肤组织细胞分散后更有利于提取肤羟脯氨酸,为此最好加入( )酶”。第一空,不少学生错答为“NaCl、无水酒精”等,主要原因是语文水平不足,误将“区分”理解为“分离”!此外就是错别字的问题。第二空考查的是选修三有关动物细胞培养问题,“皮肤组织细胞分散后更有利于提取肤羟脯氨酸,为此最好加入( )酶”,部分学生读题能力不足,没有看出考查是如何分散细胞,而误以为是要如何得到肤羟脯氨酸而答成“肤羟脯氨酸”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答成“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第⑵⑶⑷小题为为实验探究题。
第⑵小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回答“小鼠而不用家兔作为材料的优点”,学生由于缺乏实验经验,错答漏答率比较高。常见答案有: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易饲养、成本低,体型小、易操作、生长周期短、背部皮肤取样方便、尾部取血方便等均给1分。部分学生从易衰老角度来答题由于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偏离不给分。还有一些错误答案如“与人的基因相同”“与人衰老性状相似”“实验效果明显”“尾巴长”“兔子吃草难以进行实验”等均不给分。第二空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饲料”中不应该含有什么,较多同学没有看清题干实验原理,正确答案首要的当然是自变量“异黄酮”,其次因变量“LPO含量”“谷胱甘肽氧化酶”“肤羟脯氨酸”也应该成为非干扰因素,但多数学生未强调自变量,反而强调因变量,不给分,多答因变量给满分。
第⑶小题考查根据表格数据对图形的绘制。主要问题有:①纵座标标识:缺内容、缺单位、数值标注不等梯度,没有体现从“0”开始;②横坐标:一般没问题,小部分缺少分组说明或用“1、2、3、4”代替,均不给分。
第⑷小题:错误率较高,主要是没有审清楚题,误解了谷胱甘肽氧化酶、LPO含量、肤羟脯氨酸含量的升降对衰老的影响,又没有将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由于“随着动物衰老,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皮肤胶原蛋白中肤羟脯氨酸含量会下降,而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会增加”,故高剂量组从谷胱甘肽氧化酶活性来看是促进衰老,而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从三项因变量来看均为延缓衰老,但中剂量组更明显,故答案应为“中”剂量组延缓衰老最明显;分别实验结论为“高剂量可明显降低酶活性,而中低剂量对酶活性影响不明显(能提高酶活性)”;部分学生答“两重性”或无具体条件限制或只答“既能促进、也能抑制”得0分。最后一空从表中数据可判断“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通过显著降低LPO含量而对动物衰老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不少同学因理解答错或多答,漏“含量”者扣1分。
四、后阶段复习建议
9
今年多数学校在广州一模之前,已开始进入二轮复习。二轮复习的关键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今年的广州一模特别体现了难度中等,更进一步回归课本的趋势。广州一模作为广东最大的市、最认真研究最新高考方案的一次模拟原创题,有较强的高考导向性,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发现问题,抓紧最后的机会跟进。从今年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1、要回归教材,狠抓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并注意细节
万变不离其宗,从近几年高考试卷看,理综考题涉及的内容虽然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全部知识内容,而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和免疫,遗传、变异三大主干知识的考查却是稳定的,且所占比例很大,由此可见,主干知识是常考不衰的重点。从去年高考卷难度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学物理的答题情况来看,今年高考的方向应该是稳中求变,广州一模的试题体现了这一点。本次考试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为基础概念而丢分,如“RNA聚合酶”“逆转录酶”“生产者”“群落”“负反馈”“物质循环”等等。要狠抓概念教学,将核心知识网络化与结构化,把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网络。目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丢失自己应得而未得的分数。后续阶段要积极开展专题复习,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细节,做好基础题,拿足基础分。
2、强化审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从这次考试来看,许多学生的失分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答题不规范、不具体、不完整或不准确,原因的主要是平时的答题习惯不够,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整性,具体性和准确性训练,同时不注重审题,存在跳读情况,匆匆忙忙中,明知答案而丢分,需加强审题的训练。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之所以未能“踩”到得分点,随了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概念混淆不清,不熟悉中学教材相关知识的描述和总结是失分的重要因素。生物学科的题目基本上都需要专业术语去答题,不要用口头语言、生活语言来回答。还要引导学生从各种图表(包括示意图、模式图、概念图、曲线图、柱形图、流程图、家系图、表格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准确答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多选题不能准确判断的应该单选;填充题要充分考虑分值与相对应的中学生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的准确描述。
⒊重视实验,注意落实有关能力的培养。在生物高考中,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考查的核心能力之一。包括教材基础实验和相关探究型实验都必将成为今年高考的考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充分完成对课本实验的相关内容的原理、流程含义、实验结果及分析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实验与探究能力中的考查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变量的确定及检测、实验的分组与设计、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析或改错等应将成为今年高考的常规题型。由于探究实验内容的相关原理一般揭示在题干和结果中,注意引导准确审题,把握相关原理并进一步运用非常重要,要注意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审题能力包括解读文字和解读图表等能力,也就是图文转化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曲线图、表格、文字等)不同表述方式的转换。考生若对图表信息的加工能力薄弱,对考生来说将会是一个危险的薄弱环节。二轮复习过程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常规实验结果呈现的方式进行规范性训练。
⒋精练、精讲,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一轮复习后,基础知识细节已完成一轮复习,二轮细胞着重是要建立知识网络,注意常见易错知识,注意综合,注意新情境下的相关书本知识点的呈现。平时要提前训练学生考试易犯错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对所讲试题精选精练,精讲,讲透。把学生考试时常犯错的知识点,表达时常犯的不准确、不全面在平时暴露出来,并进一步努力较正。做到练习卷适合自己的学生训练,而且符合高考命题的方向。尽量避免毫无改动的搬用各地模拟卷,在用好新题的同时,不要忽略“旧题”和”好题”的重复运用。要加强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薄弱环节,尤其是高考卷无法回避的部分。组题时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注意变式训练,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和记忆。保证学生有反思和记忆
10
的时间,以此提高学生做题质量和效果。测试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卷面分析,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寻找失分原因,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好,哪些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组题方向,做到及时补缺,提高复习效果。组题时可适当关注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常识,贴近生活实际。
5、要认真整合选修和必修相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充分整合选修和必修相同内容的教学,尤其要关注选修与必修的共有知识点,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基因工程已经连续考了三年,对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特别是诸如常见的试管婴儿等相关未曾考过的相关情境可多一些注意。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