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团学组织

来源:好兔宠物网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团学组织

针对问题:

1、团学组织活动让校园的第一第二课堂界线混淆

2、学生会,大学中最阴暗的角落

正文:

1、团学组织活动让校园的第一第二课堂界线混淆

团学组织=校、院系的学生会+团委等由学校机关部处设立、直接管辖的学生集体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系统。一方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具有相关性,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另一方面,第二课堂又具有相对于第一课堂的独立性,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存在矛盾冲突。因此,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将第二课堂作为一个独立大课堂来建设,使之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牢固构筑素质教育广阔的坚实平台。高校团学组织在思想理论教育、学术科研竞赛、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学习是我们的本职,但参加团学活动也是另一种自我拓展与提高。诚然团学活动不可避免的要在时间空间上与我们的学习发生冲突。基于高校的教育(而非仅仅指教学)目标,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

质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既与第一课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在内容、形式、目标、效果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于第一课堂的独立大课堂,因而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着眼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目标要求,真正将第二课堂作为一个独立大课堂来建设,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教育计划中,统筹规划、加强整合、明确分工,从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入手,既发挥好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辅助作用,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学生会,大学中最阴暗的角落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伟的一篇博文引发了从校园到社会对高校团学组织的热议。

“团委、学生会,堪称中国人民大学敞亮校园中最阴暗的一角。笔者在人大从教五六年,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加乌烟瘴气。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激励学生上进,要求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求知,试图引导学生培养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而党团学生会组织的存在,则以其不容忽视的体制力量,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努力,它诱人堕落,逼人为娼,可谓毁人不倦。”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首先,高校团学组织的作用不可代替。教学只是第一课堂,但在学生的成长中,还有第二课堂(如科技创新比赛、辩论赛等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和第三课堂(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团学组织在策划执行,这些也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指出的是,学生干部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做奉献的,都是没有报酬的。

在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实所有高校的团委学生会也都压力倍增,每天想的是如何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及时性、针对性等;在网络时代、微博时代,所有高校的团委学生会更是要直面各种问题,一个政策出台稍有考虑不周马上会招来许多质疑与非议,一个事件没有及时正确有效处理,马上引来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压力,团学组织工作者上至领导老师,下至干部委员都严肃对待团学工作,力图实现受益团体的最大化。

其次,学生成长过程犯错在所难免。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或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老师要指出来帮助学生干部们提高,这也就是团学工作锻炼的重要意义所在。作失误或者不到位并不代表着这些就是“藏污纳垢”,正是有了这些失误,才会有了改正与进步。

最后,我们同样要承认在团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众多不足,等待着我们通过制度,权责等一系列手段来逐渐完善改进,但瑕不掩瑜,不可以偏概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