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案例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
单项选择题
1.帕特农神庙在( )。 A.希腊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
正确答案:A 解析:帕特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冈上,是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
2.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正确答案:B
解析:范宽,北宋山水画家,一名中正,字仲立。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3.毕加索是( )画家。 A.法国 B.苏联 C.西班牙 D.荷兰
正确答案:C
解析: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德拉克洛瓦作品的是()。 A.《但丁和维吉尔》 B.《希阿岛的屠杀》
C.《自由领导人民》 D.《牧羊女》
正确答案:D 解析:《牧羊女》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
5.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黑格尔
正确答案:B
解析: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因此本题选B。
6.“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现实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
正确答案:B
7.唐贞观之后,绘画艺术发展中()被誉为“画圣”。 A.张萱 B.顾恺之 C.吴道子 D.王维
正确答案:C
解析:吴道子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8.商朝晚期具有概括性、写实性的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后母戊方鼎 C.莲鹤方壶 D.四羊方尊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物;B选项“后母戊方鼎”是商周时期作品,但不具备写实性;C选项“莲鹤方壶”是战国时期的作品;D选项“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故答案为D。
9.表现主义代表蒙克是()人。 A.意大利 B.法国 C.挪威 D.德国
正确答案:C
解析: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是现代表现主义代表人物。
10.马远、夏圭是()时期的山水画家。 A.明清 B.南宋 C.北宋 D.唐代
正确答案:B
解析:马远、夏圭与刘松年、李唐并称南宋四家,史称“李刘马夏”,故正确答案为B。
11.巴黎圣母院是属于西方美术中()风格的建筑。 A.罗马式 B.巴洛克式 C.哥特式 D.拜占庭式
正确答案:C
解析: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式建筑,故选C。
12.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画家是()。 A.毕加索 B.凡.高 C.塞尚 D.杜尚
正确答案:C
解析: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艺术之父,杜尚被誉为后现代绘画之父,故正确答案为C。
13.在塑造美术形象的艺术语言中,线条、形体、明暗色调属于美术的()。 A.艺术手法 B.表现形式 C.表现手段 D.艺术规律
正确答案:C
14.学校美术活动教学开设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人美术活动教学 B.班级美术活动教学 C.小组美术活动教学 D.群众性美术活动教学
正确答案:B 解析: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学校美术活动教学也不例外,其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美术活动教学。故选B。
15.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美术定为哪个学段?()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正确答案:D
16.在不同地区教师和学生对教材有不同的需要,为适应这种需要,教材应具有()。
A.双向选择性 B.目的明确性 C.多元选择性 D.地区适应性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及不同地区的不同需要,说明强调的是地区适应性。所以本题选D。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 A.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 B.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C.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D.美术与人文环境相融合
正确答案:D 解析:“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18.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造型.表现”领域学习目标的是()。 A.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 B.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C.学习原色、问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D.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正确答案:B
解析: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19.新课标指出,中小学校图书馆应配备的其他美术资源是()。 A.多媒体、幻灯片 B.电视机、移动硬盘 C.DVD放映机、光盘 D.光盘、幻灯片
正确答案:D
20.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主要应看()。 A.是否真实 B.画的好坏 C.是否准确 D.学生参与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新课改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弱化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方案,即作品本身的好坏不再是最主要的评价标准,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主张螺旋式组织教学内容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赞可夫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A 解析:布鲁纳主张提高教学内容的学术水平和抽象理论水平,让学生学习和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地讲就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的体系。由于学科的结构有较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在组织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时,也有相应的要求。“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程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概念,以这些基本概念为基础,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基本概念相适应的完全新式的体系为止。”螺旋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布鲁纳的观点的体现。
22.为美术学科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心理学 B.教育学 C.美学 D.美术学
正确答案:B
解析:美术学科教育学归根结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其理论基础自然是教育学。所以本题选B。
23.依据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操作顺序和步骤属于()。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程序
正确答案:D
24.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和()。 A.创造性目的 B.智育目的 C.情感目的 D.政治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一般目的和具体目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和美育目的;具体目的则包括:提高学生美术“双基”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25.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有利于美术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发挥集体的美术教育作用以及有利于学生()。
A.扩大艺术视野 B.创新精神的培养 C.身心健康发展 D.审美个性的培养
正确答案:C
2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美术课堂教学类型主要有练习课、讲授课与()。
A.综合课 B.欣赏课 C.单一课 D.实践课
正确答案:D
解析:美术课的类型:按照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划分,分为绘画课、工艺设计课、欣赏课等;按照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可以分为传授新知识类(新授课、讲授课 等),巩固知识类(复习课、巩固课),操作知识类(技能课、练习课等),检查知识类(检查课、评价课等);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美术课堂教学类型主要有练习课、讲授课与实践课;根据一堂美术课具体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又可将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简答题
27.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8.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29.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正确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30.风景速写的表现技法基本有哪三种?
正确答案:(1)勾线法近似中国画的白描画法。画面的色调层次用线条的疏密体现,一般只重形象本身的结构组成关系,不重其明暗变化,适合表现明媚秀丽的景色与情调。用钢笔画这种速写,线条清晰,效果更好。(2)水墨画法利用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相间,表现出云雾缭绕或空间宽广深远的山水及街景等。这种画法可使速写充满含蓄、神秘、意境浓厚的大气魄。(3)线条和色调并重的画法这种画法,线条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刚有柔,形成深浅层次和明暗韵味,
可以反映不同形象的质感、美感及作者的激情。这种速写的特点是生动活泼,体现整体气氛而不拘泥于形象的某些细节,适于表现某些热闹的、动感很强的风景,如热火朝天的工地、喧闹的街景等。风景速写要准确,但更要体现生动性和某种气氛、意境的美感,不能只追求简单的所谓准确。例如画一座楼房,如果像画建筑图那样用尺子打格画成,可能画得十分准确合理,但却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性。
案例分析题
31.那是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星期五上午的第三节课,上课铃声响了,我习惯性地空着双手,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初二(2)班的教室走去。一进入教室,看到满是埋头苦“学”的“学子”,我这“副科”老师自然也不敢怠慢,赶快配合,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自修其他科目。为了不破坏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我连站在讲台上受学生的“行师礼”都免了,嘴里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老话:“同学们好,看来大家都挺忙的!那按老规矩,同学们自己把握时间做练习吧,不要大声说话就行了。”“啊,又是自习,又是学习。”“是啊,老师,整天都在学习,我们好累。” “连想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老师,我们上美术课吧,画画吧,就权当是放松吧。”……同学们的话使我的内心深深地震撼了,一时间接不上话来,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尴尬,更有些愧疚。问题:(1)请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2)对该情况进行反思,提出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1)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程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①社会观念因素:受封建观念影响,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对于美术,他们的理解就是“画画一不务正业”。②“升学”因素:追求“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美术课程作为“副科”,跟“升学率”这个”主角”根本沾不上边。③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投入课改的精力不断加大,教材内容更具人性和深度,但还未完全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因素。(2)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和教师的责任心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只有兴趣受到激发,学生才有可能全心全意地投入美术学习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悦性。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赏析美术作品,培养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关的意识。②手段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身心潜能,得到视、听觉的美的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创作空
间。③学校的足够重视和教师的责任心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好。美术课程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32.在某校初中的一节美术课上,美术老师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爷爷、爸爸和自己的服装。生回答:爷爷穿的是中山装,爸爸穿的是西装,我穿的是校服(在家里穿的是休闲装)。这时屏幕上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人映入学生眼帘。“哇!”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接着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旗袍,简朴实用的青年装,还有现代流行的一些服装、品牌装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虽然以前在电视或电影等上看到过一些服装,但从没看到过这么齐全的,所以表现得很激动。几乎全班的同学都举手发言,有的对旧上海的旗袍特别感兴趣,也有的说: “那些服装看起来这么的‘土’,如果我们穿出去的话非被人笑死!”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令我记忆犹新,“老师,这些服装好像把我从100年前带到了今天,我从中国时尚-6-年服装中,能看出中国社会在进步,同时每个时代的服装也正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正是中国百年历史的写照”。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学生的脸上也洋溢着愉悦的笑容。问题,请你对上述教学案例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美术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资料,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是一种自主性的主体能力,这种能力与其说是“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学生“悟”出来的,没有感受、体验、思索、品位的过程,没有“内化”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案例教师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想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等喜好展开了进一步的启发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的目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所以该案例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题
33.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提供的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的内容,具体内容略],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正确答案:课题:造型的表现力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造型的基本要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了解各个要素在艺术创作中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即造型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思维上的互动、碰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