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讯录管理系统
目录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 1 1.2背景说明 .......................................................................................................... 1 1.3参考资料 .......................................................................................................... 1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
2.1 功能分析 ......................................................................................................... 2 2.2 安全性要求 ..................................................................................................... 2 2.3完整性要求 ...................................................................................................... 2 3.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 3
3.1手机通讯录系统H图及简介 .......................................................................... 3 3.2手机通讯录系统ER图 .................................................................................... 5 3.3数据流图 .......................................................................................................... 6 4.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 7
4.1用例图 .............................................................................................................. 7 4.2用例描述 .......................................................................................................... 7 4.3 面向对象的类图 ............................................................................................. 9 4.4数据库表设计 ................................................................................................ 10 5.课程设计总结 .......................................................................................................... 13 6.附录 .......................................................................................................................... 13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份分析设计说明书是分析与设计手机通讯录管理系统,使手机通讯录的功能更为强大和方便。
1.2背景说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让人们更为方便相互联系。每个手机都具有一个或者多个通讯录。一个好的通讯录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
本次课程设计是建立一个对手机联系人进行管理的通讯里系统。在本手机通讯里中,可以将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姓名、群组、手机、座机、E-mail、QQ、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保持到终极资料库中,并随时进行登录、退出、查看、添加、编辑、删除、查询、排序、个人设置等操作在满足人性化的时候也具备一定的安全性(用户需要进行登录),防止他人盗窃隐私。
1.3参考资料
a.《软件工程》作者:张海潘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b.《软件工程》作者:鄂大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c.《软件工程导论》作者:张海潘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 功能分析
登陆管理:登陆或退出通信录。
通讯录管理:添加删除联系人,编辑备份联系人信息,将联系人分组。 通讯录查询:实现按姓名或者按手机号码进行快速查询,查看通信录所有成
员,将联系人按一定属性排序。
设置管理:用户名及密码修改,个人隐私设置。 联系管理:对联系人进行语音或者短信联系 。
2.2 安全性要求
系统中设置访问用户的标识以鉴别该用户是否是合法用户(以正确的账号密码登陆的)并要求用户设置密码,以防信息被盗。
2.3完整性要求
a.各种信息记录保存的完整性,某些信息记录内容不能为空。 b.各种数据的相互联系的正确性。 c.相同数据在不同记录中的一致
3.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3.1手机通讯录系统H图及简介
本系统目的是方便人们管理联系人通讯录中联系人通讯工作需要,提高对联系人信息管理的效率。本着对手机通讯录系统的方便性、安全性、完整性及人性化的要求,对本系统的模块做了如下设计:通讯录系统
包含5个模块,分别为登陆模块、设置模块、管理模块、查询模块和联系模块。其中登陆模块包含登陆及退出功能,设置模块包含个人设置和用户设置,管理模块包含添加、删除、编辑、备份和建组功能,查询模块包含查询、查看和排序功能,联系模块包含呼叫和短信功能。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得到系统功能结构图如下
手机通讯录系统登陆模块设置模块管理模块查询模块联系模块登陆退出个人设置用户设置添加删除编辑备份建组查询查看排序呼叫短信
表1 手机通讯录系统H图
下面是每个功能的简介 登陆模块
登陆:根据用户手机号,密码来直接登陆
退出:关闭程序,退出通讯录
设置模块
个人设置:设置常用属性,对不常用的进行隐藏 用户设置:对用户账号,密码进行操作
管理模块
添加:用于新建一个新的联系人信息并记录到数据库
修改:用于对变动的信息进行修改并更新,保证联系人信息是最新的 删除:用于删除不需要或者错误的连续人信息 备份:对该系统中所有联系人的信息进行复制保存,以防丢失数据造成不便 建组:对联系频繁或关系特殊的联系人进行分组,便于管理
查询模块
查看:浏览整个通讯里中所以联系人 查询:用于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
排序:对通讯录中联系人按某一属性进行排序
联系模块
呼叫:以语音的形式联系对方 短信:以文本信息的方式联系对
3.2手机通讯录系统ER图
在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该系统的实体有用户、联系人、群组。其中用户属性有用户名、密码,联系人的属性有手机,座机,E-mail,生日,家庭住址等等,群组属性有组名及成员。 其整体ER图如下
添加删除短信编辑姓名查看备份QQE-mail手机座机呼叫用户名用户查询密码排序管理建组备注设置信息生日家庭住址群组联系人组组名成员 表2 手机通讯录系统ER图
3.3数据流图
通过问题的需求描述,我们分析得出该数据流图的源点是用户,终点是名片夹。处理有添加、删除、编辑、查看、查询等操作,数据流包括联系人与群组两大部分,数据存储为联系人信息。
具体的数据流图设计如下
1.21.11.6查找设置添加1.31.7查询排序用户1.41.8编辑呼叫1.51.9删除1.101.11短信建组备份联系人信息名片夹
表3 手机通讯录系统数据流图
4.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4.1用例图
用例描述的是外部行为者所理解的系统功能,据此我们设计了下面的用例图
手机通讯录管理系统设置查找< 表4 手机通讯录系统用例图 4.2用例描述 基本流程 1 添加联系人: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点击添加联系人。 b. 进入新建的联系人表,用户选择要编辑的内容(姓名、群组、手机、生日、E-mail 等等)。 c. 编辑完成后,用户提交信息。 d. 系统显示信息人添加成功。 e. 返回主界面。 2 编辑修改联系人: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选中某个联系人点击编辑。 b. 进入该联系人信息表,用户选择要编辑的内容(姓名、群组、手机、生日、E-mail 等等)。 c. 修改完成后,用户提交信息。 d. 系统显示联系人已成功编辑。 e. 返回主界面。 3 查找联系人: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 b. 显示联系人信息表。 c. 用户按照首字母或者电话号码进行查找,找到符合的联系人后,系统显示查到的联 系人,并提示对该联系人进行呼叫或短信操作。 d. 用户操作完成后,返回主界面。 4 删除联系人: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选中某个联系人。 b. 进入该联系人信息表,用户点击删除。 c. 系统提示是否确认删除。 d. 删除成功后返回主界面。 5. 设置联系人: a. 进入联系人界面,选中某个联系人。 b. 用户对联系人信息进行操作,选择联系人的某些属性进行权限设置(隐藏或者显示)。 c. 设置完成后,系统提示操作成功,返回主界面。 6. 排序: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 b. 选择多个联系人设置一定排序属性。 c. 排序成功,返回主界面。 7 建组: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 b. 选择建组。 c. 输入组名及其他属性,建组成功。 d. 提示用户对组添加联系人。 e. 添加完成,返回主界面。 8. 呼叫: a. 进入联系人管理主界面。 b. 查找到相应联系人。 c. 提示是否对该联系人进行语言通信。 d. 建立通信状态。 e. 通信结束,返回主界面。 9. 短信: a. 进入联系人管理界面。 b. 查到到相应联系人。 c. 提示是否对该联系人进行文本通信。 d. 要求输入文本信息。 e. 发送文本信息。 f. 结束,返回主界面。 4.3 面向对象的类图 实体类:联系人,群组 边界类:管理界面 控制类:个人设置,用户设置 联系人姓名手机座机E-mailQQ生日家庭住址群组备注群组-结束1*-结束2*成员组名删除成员添加成员管理界面设置查找查询编辑删除添加排序呼叫短信建组备份个人设置隐藏全显用户设置用户名密码输入密码修改密码 表5 手机通讯录管理系统类图 4.4数据库表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下面是将各个实体的关系模式 1.联系人信息表如下图 属性名序号姓名群组手机座机E-mailQQ生日家庭住址备注数据类型Char(10)Char(20)Char(10)Char(20)Char(20)Char(20)Char(11)Char(20)Char(50)Char(50)关键字是否可为空否备注编号姓名是否是是否是是是是是是现住地址 表6 联系人信息表 2.查询信息表如下图 属性名姓名群组手机E-mail家庭住址数据类型Char(20)Char(10)Char(20)Char(20)Char(50)关键字是是否可为空否是备注姓名是否是是 表7 查询信息表 3.用户信息表如下图 属性名姓名群组手机E-mail家庭住址数据类型Char(20)Char(10)Char(20)Char(20)Char(50)关键字是是否可为空否是备注姓名是否是是 表8 用户信息表 4.属性信息表如下图 属性名用户名密码属性选项 数据类型Char(20)Char(10)Char(20)关键字是否可为空是否备注是否表9 属性信息表 5.课程设计总结 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交往使得我们很难弄清楚和每个交往过人的关系,特别对于那些工作很忙的人来说,这样,通讯录能够便捷的给我们带来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通过设计前整个通讯录系统的分析,使得我们对程序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对用户需求所做的人性化分析。在设计程序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加合理的构建瞒住用户需求的系统功能,使用户在使用前能增强工作效率。在分析与设计中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分析案例额,从中学到了很多能够优化自己功能的设计,提高了系统合理性。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还有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也很重要,小组的分工模式让我们的设计更好。 6.附录 成员信息及成员分工如下图 姓名 肖萌 刘新宇 学号 1011051031 1011051032 专业班级 计科1003 计科1003 分工内容 引言、ER图,H图及简介 面向对象类图及数据库表设计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用例图及用例描述 数据流图及课程设计总结 是否组长 是 李伟 徐阳升 杨红云 1011051030 1011052097 0911051112 计科1003 计科1003 计科1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