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

来源:好兔宠物网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

1)

水体污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污染物质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就称水体污染。

2) 光化学烟雾:是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的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一定的气象条件

和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二次污染和一次污染的混合物。

3)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次发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

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个就是温室效应

4)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5) 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中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 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 7) 大气污染:通常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

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8) 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

人口数。

1) 水体富营养化只要是有哪些物质引起的?

答:含氮磷的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物,如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有机氮化合物,磷酸盐及一些有机磷化合物。 2) 目前已认定的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大气污染物种类有100余种,按形成过程可分为?

按其存在的形态可概括为?

答: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按其存在形态可概括为两大类:颗粒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3) 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4) 垃圾中的有机物填埋后分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CO2,CH4等气体和浸出液。 5) 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多样性。

6)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7) 土壤污染物质主要有:化学物质类,放射性物质,生物污染物。 8)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第一,本代人

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第二,

代际间的公平即实际的纵向公平。

9) 固体废物的特点有:资源性,污染特殊性,严重危害性。

10)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

这些气体有?

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

11) 垃圾分选的方法有?

手工,风力和重力筛选,筛选分选,浮选,光分选,静电分选和磁力分选。

12) 污水的三级处理是深度处理,主要除去:微生物不能分解的有机物,磷,氮和可溶性

的无机盐

13) 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气污染划分成? 答:煤炭型 石油型 混合型 特殊型

1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15)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主要防治对策

答:危害:对人的危害(疾病、中毒、刺激性);对植物的危害(死亡、毒性);对建筑和材料的危害(损害、腐蚀、失效)

防治对策: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改变能源结构;绿化造林;集中供热

16) 废水处理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型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对象概括起来主

要是什么?每种类型中试举出两种典型的具体方法。

答: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处理对象有废水中的悬浮物、废水中颗粒物、废水中微细的疏水性悬浮物体和乳化油。具体方法有过滤法、沉淀法等。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通常用于溶解性污染物。处理对象是酸性或碱性废水,高浓度的含酚或重金属废水、废水中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具体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吸附、分解、同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

目的,分为好氧生物法和厌氧生物法两大类。具体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17) 富营养化的危害及主要防治对策?

答:富营养化的危害1藻类的大量繁殖,恶化了水体的感官性状降低了湖泊的美学价值,对旅游 水上运动有很大影响2破坏了水中的溶解氧平衡,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使鱼的种类减小,产量下降3降低了供应水质,增加了成本

防治策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根本措施是减少进入水中的氮 磷含量包括:污水的脱氮脱磷处理,推广低磷洗涤剂 控制化肥施用量来减少地表径流 氮的输出等。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可以采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等手段加以处理。

18) 当前我国土壤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1)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改变了土壤发育的生态环境,使土壤本省受到破坏。(2)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大规模地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土壤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9) 简述全球温室效应及其对策? 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对策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3汽车燃料的改善 4改善能源使用效

率 5 对化石燃料的限制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7鼓励使用太阳能8开发替代能源9设法挖掘海洋吸收碳的潜力。

20) 如何防治“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答: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6,大力推进科学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