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荀鹤《泾溪》

来源:好兔宠物网


晚唐詩人杜荀鶴曾寫過一首哲理詩《涇溪》: 涇溪石險人競慎,終歲不聞傾覆聲。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船到險處,船家心存警惕,嚴防意外,所以常常是有驚無險,平安渡過;反之,船到了“平流無石處”,駕船者卻往往麻痹大意,掉以輕心,結果導致船翻人亡的慘禍。的確,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裏,當挫折與困難堵住前進的通道時,人們能努力拼搏,發掘一切潛能,最終頂住重壓,開拓新的境界。可一旦進入坦途,卻容易春風得意,甚至忘乎所以,以致“陰溝翻船”。正所謂“成就窮苦日,敗事得意時”。詩人意在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處盈慮虧,枕戈待旦。 居安思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政治經驗。孔子主張“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孟子也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建議,勵精圖治,從而為“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證明,越是勝利的時候,越要力戒驕傲自滿;越是成就輝煌的時候,越要保持頭腦清醒。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危機意識、憂患意識,難免會麻痹大意,鬆懈鬥志,以至墮入危險的境地。 這些自然的、社會的、政治的常識,就是《涇溪》詩所揭示的道理。可以說“平流無石防沉淪”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乃至我們每一個人生存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潛在素質。這種素質是一個國家強大,一個社會進步,一個民族興旺,一個企業發達,一個人永遠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基

石。

意思就是:涇溪裏面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心掉到裏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涇溪 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 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 時時聞說有沉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