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字的故事(二十六)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字的故事(二十六)

作者:子 仲

来源:《作文大王·小学版》2009年第02期

上一期我们说到了“梅”字,那是一种不畏严寒的植物。其实,不畏严寒的不止梅花一种,比如说松树,也是不怕寒冷的。它们到处生长,甚至可以让自己的身影覆盖住西伯利亚的雪原。竹子也不怕严寒,北京有一个紫竹院,那里种着碧绿的竹子,在大雪过后,白绿相间,是著名的一景。古代人看见这三种植物都那么不惧冰雪,认为它们一定在冬天里有着什么默契,于是给了它们一个雅号,叫做“岁寒三友”。

“桃李盛时虽寂寞, 雪霜多后始青葱。”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对松树的评价。“松”这个字很有意思,我们来看看它的写法——

这是最常见的金文写法。它的左边是一个“木”,右边是一个“公”,仿佛表明它是一根大公无私的木头或是一根雄性的木头似的。虽然这不是“松”字的真正含义,但倒也有点像它的品格。在古人的笔下或器下(很多字是用利器刻成的),“松”字还有一些奇怪的写法。比如这两个字:

——它们都被认为是“松”字。

我刚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认为:这该是梅字才对呀!你看左边那个字,它里面的那个“ ”,分明是“”字的半边嘛。但是看到右边这个“ ”,才发现这个字应该是“松”。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它里面的这个“”的造型,可以对它作一个分解:

这么一看就看清楚了,“”其实是一个“公”字,“”则是一个“木”字。所以这个字应该是“松”,而不是“梅”,这是比较清楚的。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是在这个“松”字外面,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两个罩子:

难道古代人所说的松,是种在温室里面的松树吗?这实在显得有点多余——关于罩子的问题,我们下一期再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