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基于铁道车辆专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有企业参与,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互融通,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大力推进顶岗实习,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校企共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引入社会评价。
[关键词]企业参与 真实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 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199-01
沈阳铁路机械学校面对着中国特大的几个铁路局之一的沈阳铁路局,全局有车辆段6个,其中客车段2个(沈阳、长春);货车段4个(苏家屯、锦州、通辽、吉林),为铁道车辆专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与专业领域内拥有最前沿技术的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共管毕业生就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些研究思路体现了当前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上述的研究思路,基于铁道车辆专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调研和论证充分。方案设计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落实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或订单式培养;落实“双证制”人才培养制度,体现职业标准的引入,明确职业资格名称和等级以及获取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结构优化,教学进程安排合理,有明确具体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重视工学结合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的体现和组织;工学结合符合专业特点、明确有效、特色鲜明。
2、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互融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项目实验实训课题,设计系列的、递进的专业技术与技能项目,积极实施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开发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注重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由熟悉职
业岗位的专家、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双师”素质经历、掌握新课程开发技术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并经过相应岗位的职业专家认定。
3、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4、大力推进顶岗实习,保证在校生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过程管理,做到有协议,有年度实训计划,有合作教育组织,有符合要求的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有实训记录并建有考核鉴定教学档案。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都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
5、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订单企业共同开发5门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体系、技能鉴定应知应会题库以及作业标准视频库等动车组专业教学资源,实现在同类高职院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订单企业共同开发虚拟动车组运用检修操作平台,营造出企业现场的工作氛围,模拟驾乘实践和事故救援处理项目训练。与订单企业共同开发校企互动视频系统,实现课堂与生产现场的视频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校企共同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沈阳铁路局、中国北车集团沈阳车辆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搭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平台,校企深度契合,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共同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7、突破传统的评价制度,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评价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专业实践能力考核采用客观可操作的考核标准,采用有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实践考核;注重引入社会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